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评价融合菌株DB4的免疫原性以及对亲本大肠杆菌ZYD2(O78)株、亲本多杀性巴氏杆菌YB2(5∶A)株的攻毒保护力。制作DB4蜂胶灭活疫苗分为一免组、二免组对鸭进行免疫,对两组鸭的血清抗体效价、IL-4和IFN-γ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白细胞吞噬活性进行测定,并于首免后2周以大肠杆菌ZYD2(O78)、多杀性巴氏杆菌YB2(5∶A)攻毒。结果显示,DB4能够诱导鸭产生两种亲本抗体,效价达1∶29、1∶28,同时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白细胞吞噬活性,免疫后刺激指数增加3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白细胞吞噬率升高30%,血清中IL-4和IFN-γ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33.5、12.5 ng/L,可抵抗亲本菌株的攻击,保护率80%,表明DB4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应用于研制大肠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疫苗。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5'-nucleotidase基因的功能及其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构建缺失1 112 bp的5'-nucleotidase基因的重组自杀性质粒pR E 112Δ5'-nucleotidase,利用重组自杀性质粒介导的等位基因交换技术,两步法筛选出SL1344Δ5'-nucleotidase缺失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PCR及测序结果表明,SL1344Δ5'-nucleotidase构建成功,且回复株SL1344CΔ5'-nucleotidase构建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缺失株SL1344Δ5'-nucleotidase保留了亲本菌株SL1344的血清型1,4,5,12∶i∶1,2,且能够稳定遗传缺失1 112 bp的5'-nucleotidase基因,生长速度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是,缺失株SL1344Δ5'-nucleotidase口服感染6周龄BALB/c小鼠的LD50为4.30×10~7CF U,毒力降低至亲本株SL1344的1.96%。免疫保护率试验结果显示,对6周龄BALB/c小鼠免疫后第17天,鼠伤寒沙门菌野生株攻毒有50%的保护率。缺失株免疫小鼠后第21天,血清抗体IgG水平达到最高。回复菌株与亲本亲株之间生物学特性无显著性差异,基本恢复到野生型水平。上述结果表明,SL1344Δ5'-nucleotidase基因缺失株构建成功,遗传稳定,毒力明显降低,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研究鼠伤寒沙门菌5'-nucleotidase基因与其致病力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并为研究它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制更加安全有效且遗传背景清晰的鼠伤寒沙门菌(S.typhimurium)疫苗弱毒株,本研究首先构建了含缺失1 011 bp sseK1基因的重组自杀性质粒PREΔsseK1,利用重组自杀性质粒介导的等位基因交换技术,两步法筛选SL1344的sseK1缺失株。PCR、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SL1344ΔsseK1构建成功。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表明,与亲本菌株SL1344相比,缺失株SL1344ΔsseK1保留了亲本株SL1344的血清型1,4,5,12∶i∶1,2,且能够稳定遗传缺失后的sseK1基因,生长速度及生化特性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小鼠毒力试验表明,SL1344ΔsseK1缺失株口服感染6周龄BALB/c小鼠的LD_(50)为6.63×10~8CFU,毒力较亲本株SL1344下降至0.048%。免疫保护效力试验显示,小鼠免疫后第14天血清抗体Ig G含量达到最高,运用鼠伤寒沙门菌野生毒株对免疫后第17天的小鼠攻毒有62.5%的保护率。以上研究结果表明,SL1344株sseK1基因缺失株构建成功,且遗传稳定,毒力明显降低,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研究sseK1基因的致病机制及将其开发为更加安全有效的沙门菌弱毒疫苗候选菌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伯氏疏螺旋体SZ(B.garinii)、BO23(B.afzelii)、B31(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菌株的外膜蛋白OspC基因为靶基因,将PCR扩增出的目的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质粒进行表达,表达的蛋白用MagneGSTTMProtein Purification System纯化,之后用此3株菌株免疫羊制备的阳性血清做Western-blot,检测该重组蛋白。证明这3个基因型菌株的重组OspC具有抗原性及交叉反应性。本研究表达的重组蛋白OspC(SZ菌株)为建立羊体内伯氏疏螺旋体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肠炎沙门菌rfaH基因与致病性的关系及肠炎沙门菌rfaH基因缺失株作为疫苗载体的可行性,进一步探索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防控路径,通过λ-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缺失rfaH基因的肠炎沙门菌(rSD),再以其为亲本菌株构建了稳定表达IBDV VP2蛋白的重组肠炎沙门菌(Se-VP2)。以1日龄SPF雏鸡为实验动物,分别检测了重组菌的致病力及免疫效果。结果显示,rSD株和Se-VP2株与野生株生长速度一致,体外连续传20代,基因缺失株和重组株均可稳定遗传;Western-blot表明,Se-VP2株可稳定表达VP2蛋白;构建的重组菌rSD株和Se-VP2株对SPF雏鸡无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1.0×1010CFU,且重组菌Se-VP2株免疫动物后可同时诱导产生针对IBDV和沙门菌的抗体;重组菌Se-VP2株可以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并能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Se-VP2株免疫动物后可对IBDV和沙门菌的感染提供100%的保护。结果表明,rfaH基因是沙门菌的毒力基因,重组弱毒肠炎沙门菌Se-VP2株作为疫苗候选株,对SPF雏鸡安全有效,为后续肠炎沙门菌作为表达载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G.anatis)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s A,OmpA)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力,本研究通过PCR技术扩增去除信号肽的ompA基因序列,酶切后与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OmpA,在IPTG诱导下成功表达出约40 ku的包涵体蛋白。Western-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rOmpA具有抗原性;以纯化的rOmpA免疫小鼠,分别在一免后第2周和第4周进行加强免疫。三免后进行抗体检测并以G.anatis PDS-RZ-1-SLG株的5×LD_(50)攻毒,同时设立全菌灭活组和PBS组作为对照。结果显示,rOmpA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可提供50%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鸭源鸡杆菌外膜蛋白A是一种保守性共同抗原,可作为鸭源鸡杆菌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猪链球菌2型假定外膜蛋白Omp40的免疫保护性作用,根据已发表的猪链球菌2型猪源98HAH33株的Omp40蛋白的基因序列,选择免疫原性较好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以HA9801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出Omp40蛋白的部分基因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中并转化入BL21(DE3)宿主菌。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的SDS-PAGE图谱显示在52.5 ku处出现融合蛋白的条带。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其与猪源ZY05719株康复血清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动物试验结果证实,经Omp40蛋白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在二免后第7天高达1∶50 800,IL-4和IFN-γ mRNA的表达量在二免后第7天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并对猪链球菌2型强致病性株HA9801感染斑马鱼提供22%的免疫保护率。本研究为今后猪链球菌病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0年从安徽省和江苏省境内发病鸭的病理组织中分离到8株鸭疫里氏杆菌(RA),分别被命名为AH1、AH2、AH3、AH4、JS1、JS2、JS3、JS4,其中AH1、JS4为血清1型,AH2、AH3、AH4、JS1、JS2、JS3为血清2型。8株RA的菌体形态、生化特性、PCR鉴定结果相同,但致病力不同,AH1毒力最弱,对鸭的发病致死率仅为16.7%。序列分析结果显示,8株分离菌的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9%~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2%~100%。将8株RA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55株RA的OmpA进行变异性分析,结果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6%~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2%~100%。从系统发育进化树中可将这63株RA分为4个亚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RA株在亚群中没有显示地域或时间特征,而是呈现出了互相交叉的现象,RA的OmpA差异与血清型、分离时间和分离地点没有必然的联系,本试验近期分离的8个RA株分布在2个亚群中。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λgt11载体系统构建了禽源巴氏杆菌P1059菌株DNA的表达型基因文库。P1059DNA被机械剪切刀随机剪切成2~8kb大小的片段,其内部EcoRⅠ位点被甲基化后再在片段的两端连接上EcoRⅠ“接头”。然后将用EcoRⅠ酶消化的上述片段连接到λgt11载体臂上,在体外包装成重组噬菌体。将重组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Y1090,用抗P1059高免家兔血清作为第一抗体,酶标羊抗兔IgG作为第二抗体对噬菌斑进行原位筛选。用筛选出来的7个抗原基因阳性克隆株分别溶原化于大肠杆菌Y1089,在IPTG诱导下使溶原菌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外源性多肽链融合蛋白质。用惠斯顿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从上述7株溶原菌所获得的融合蛋白质,均显示出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用小鼠作进一步的免疫保护试验证明,有一株溶原菌(PaC_1株)的粗制裂解物能使小鼠对P1059强毒菌的攻击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外膜蛋白H(OmpH)和外膜蛋白A(Om-pA)的免疫效果,构建了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和OmpA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OmpH和pET-28a-OmpA,表达并纯化重组外膜蛋白H(rOmpH)和重组外膜蛋白A(rOmpA),制备相应的单价疫苗和二价疫苗(rOmpH-A)以及全菌灭活疫苗,以PBS作为对照,皮下免疫小鼠。首免后每周采血1次,用间接ELISA检测抗体动态变化,并于三免后第9天用2LD50的分离菌株进行攻毒,比较保护力。结果,各试验组均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全菌灭活组和rOmpA组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80%、40%,而rOmpH组、rOmpH-A组小鼠全部死亡,rOmpH和rOmpH-A组仅推迟小鼠死亡的时间,说明保护力微弱,不能抵抗同源菌株的致死性攻击。结果表明,rOmpA蛋白具有保护力,而rOmpH不具有保护力。  相似文献   

11.
用RT PCR技术对猪瘟兔化弱毒C株、石门强毒株 (Shimen)、近期地方流行的属于第 1群毒株的新疆毒株 (XJ)和第 2群代表毒株甘肃临洮 (LT)株E2基因的主要抗原区进行扩增 ,均得到约 5 6 1bp的基因片段 ;经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 ,该基因编码 187个氨基酸残基 ,预计蛋白分子质量为 2 1.7ku。将这 4个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 1中 ,经酶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确证其正确插入到表达载体中 ,阅读框是正确的 ,从而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化至宿主菌BL2 1(DE3)中 ,用异丙基硫代 β D 半乳糖苷 (IPTG )进行诱导表达 ,对表达的蛋白用SDS PAGE电泳、免疫印迹和薄层凝胶扫描分析。结果表明 ,E2基因的主要抗原区可以在大肠埃希氏菌中表达 ,表达的蛋白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 5 0 .0ku ,与理论推测的分子质量一致 ;薄层凝胶扫描分析表明 ,表达蛋白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 2 0 .1% ;免疫印迹结果证明 ,表达的E2蛋白可被猪瘟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12.
从湖南湘潭某发病猪场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可使Marc-145细胞产生CPE,应用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检测试剂盒从感染细胞培养物中检测到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并将该分离毒株命名为HN/XT/07。采用RT-PCR方法扩增该分离毒株的Nsp2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发现在2932~3031 bp之间不连续缺失了87个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分离毒Nsp2基因与PRRSV经典毒株Ch-1a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5.5%,氨基酸同源性为80.1%;与2006~2007年流行的PRRSV高致病性变异毒株NX和SD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3%~96.4%,氨基酸同源性为90.9%~95.6%。  相似文献   

13.
参考已发表的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覆盖完整ORF5基因区段的引物,克隆了PRRSV NX/HY株的ORF5基因(登录号为EU600287),并进行了序列比较.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栽体pGEX-6P-1中,构建了融合表达质粒pGEX-6P-1-5并转化BL21,对表达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NX/HY分离株ORF5基因与PRRSV JX1、CH-la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5.2%,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5%和92.5%;层析扫描分析显示,目的蛋白的含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GP5蛋白的表达为建立相应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RT PCR法对分离于当地典型发病鸭群的鸭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IBDV )YL997株进行了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并和相关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YL997株与STC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只有 92 .5 %和 91.8% ,与超强毒株UK6 6 1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7.6 % ,而与当地鸡群中分离的超强毒株HN94 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则高达 98.1%和98.4 % ,该毒株的VP2基因序列完全具备了超强毒株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应用PCR方法对采集自新疆沙湾地区某猪场的疑似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病料猪圆环病毒2型(PCV2)全基因组进行了扩增,确定了2份病料中的PCV2的分子特征,命名为XJ-SW1、XJ-SW2(Gen-Bank登录号:JN639856,JN639857)。经对阳性样品进行克隆、测定,并应用软件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2株病毒的基因组全长均为1 768nt;XJ-SW1株与我国山东DE株(GenBank登录号:HM142897)的同源性最高(为97.91%);XJ-SW2株与韩国G2284株(GenBank登录号:JF317587)的同源性最高(为97.51%)。PCV2全基因组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2株病毒为PCV2e基因亚型;对2株病毒与5个不同基因亚型的15株病毒的ORF2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XJ-SW1、XJ-SW2在ORF2的氨基端与PCV2d同源性较高,在羧基端与PCV2e同源性较高。表明,在新疆沙湾猪场流行的PCV2毒株为PCV2e,该毒株的ORF2存在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16.
对从广西南宁和柳州分离的 2株猪瘟病毒E2基因进行了测序。应用DNAstar序列分析软件对所测 2个毒株GXNN、GXLZ的E2基因序列与猪瘟兔化弱毒株和石门 (Shimen)株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GXNN、GXLZ株与猪瘟兔化弱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82 .1%和 82 .6 % ,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87.9%和 88.7% ;GXNN、GXLZ株与Shimen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83.6 %和 84 .0 % ,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89.3%和 90 .1%。GXNN、GXLZ株与猪瘟兔化弱毒株和Shimen株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都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用RT PCR方法扩增了陕西省近期猪瘟流行野毒株E2基因 ,并将其克隆到 pMD 18 T载体 ;经转化、筛选、鉴定后 ,测定了核苷酸序列 ,根据C株、Brescia株和Alfort株确定起始氨基酸三联体的正确位置后进行 gp5 5氨基酸序列推导 ,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 ,该猪瘟流行毒株的E2核苷酸序列与C株、Brescia株和Alfort株的E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81.9%、83.4 %和83.5 % ;相应地 ,gp5 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4 .8%、95 .6 %和 95 .3%。将此E2基因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 pFastBacHTb后获得了重组质粒 pFBHT E2 ,进而转化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 ,发生转座作用 ;经抗性及蓝白斑筛选得到了含E2基因的重组DNA ,将其命名为rBacmid E2。此研究为进一步在昆虫细胞中表达E2基因、开发研制猪瘟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应用RT-PCR和nPCR扩增由4株甘肃省近期(1997-1998)猪瘟流行野毒株的E2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经转化、筛选、鉴定后,测出核苷核序列.4株流行毒株的E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2%-99.7%,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8%-99.0%.这4株流行毒株;与C-株(疫苗种毒)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2%-84.3%,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9%-90.2%,表明近期猪瘟流行毒株与C-株的gp55蛋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猪场环境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检测及其耐药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猪场环境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理,随机选取从规模养猪场环境中分离的31株大肠杆菌,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其耐药性、PCR法检测其qnrA和aac(6’)-Ib基因存在状况,然后采用高温-SDS法对其中1株分离菌进行耐药质粒消除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31株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四环素、洁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所有试验菌株中未检出qnrA基因,而可检出aac(6’)-Ib基因的有8株;通过对含aac(6’)-Ib基因质粒的消除,分离菌株可获得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表明猪场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而含aac(6’)-Ib基因质粒可介导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发病猪禽大肠杆菌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东省发病猪、禽大肠杆菌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的分布和HPI阳性菌的血清型,从广东省发病的猪、禽养殖场共分离鉴定了608株大肠杆菌,针对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标志基因irp2基因设计1对引物,对这些大肠杆菌进行了irp2基因的PCR检测;并对HPI阳性菌进行O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有105株菌含有irp2基因,即HPI阳性率为17.27%(105/608)。猪源、鹅源、鸽源、鸡源、鸭源、鹧鸪源大肠杆菌的HPI检出率分别是16.51%、17.81%、21.05%、17.74%、19.01%及0;105株HPI阳性菌的血清型分布较为分散,没有明显规律;主要的血清型有O1、O26、O45、O114、O136、O18等。研究表明,广东省猪、禽养殖场大肠杆菌的HPI携带率较高,血清型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