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四川省不同地区分离到256株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Carter荚膜群鉴定法和Heddleston热稳定抗原鉴定法对其进行了血清学鉴定,并对病原的部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254株为荚膜A群菌,占99.22%(254/256),其中5A型占95.7%(245/256),8A型占1.95%(5/256),9A型占1.56%(4/256),未定型占0.78%(2/256)。测定了鸭巴氏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分离鉴定的鸭巴氏杆菌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贵州省某鸭场病死鸭组织中的病原菌,本研究对病(死)鸭的肝、脾、脑等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形态观察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荚膜血清型试验、同源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以及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的7株病原菌均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在血平板上培养形成圆形...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云南某鸡场发生鸡急性死亡的疑似禽霍乱病例进行病原确诊,无菌采集送检死鸡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及荚膜分型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致病性分析.结果 ,该分离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头孢氨苄、头孢他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敏感,对大观霉素、...  相似文献   

4.
对从山东某獭兔养殖场病死仔兔肺中分离的1株疑为巴氏杆菌菌株进行了菌落形态学观察及培养特性、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仔兔致病性回归试验、小鼠毒力试验,并采用PCR方法对该分离株进行了种属及荚膜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生化试验及PCR鉴定结果显示为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能引起獭兔仔兔肺出血、坏死,并致部分仔兔死亡。表明该分离菌株为比较少见的兔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5.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存在活鸡体培养物中。本文用鸡 活体培养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强毒株(血清1型),在菌血症时采血经 差速离心收获细菌,制成的死菌苗对异型菌株C_(44-42)(血清3型)和P_(1059) (血清3型)攻毒产生交叉保护作用。而41℃肉汤培养的C_(48-1)菌株则不具有这种交叉保护作用。 活体培养的细菌经冻融、溶菌酶、透明质酸酶、DN_(ase)、EDTA、Triton X-100等处理溶解后,细菌溶解物对异型菌株保护率达100%,而其溶解物的上清和沉淀时异型菌株保护率也达66.7%及80%。而溶解物沉淀经蛋白酶处理后,则失去了交叉保护能力,说明产生交叉保护作用的交叉保护因子(CPF)可能是蛋白质。 生化分析表明,活体培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肉汤培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其物质含量是不同的。活体培养的细菌溶解物含CPF,其蛋白与糖含量比(P/C)为3.97:1,而肉汤培养的细菌P/C为1.01:1。SDS-PAGE分析表明,有一分子量在17200~30000之间的蛋白成分仅存在于活体培养的细菌中,经测算其分子量大约为19320。这些研究表明,分子量为19320的蛋白质可能就是存在于活体培养物中的交叉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6.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 1对用以检测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引物。对临床送检的有肺炎症状或萎缩性鼻炎症状的发病猪的病料进行细菌培养 ,然后挑菌做PCR ,同时对可疑菌落纯化培养后做生化鉴定。结果 ,从不同省 (市 )的送检病料中分离鉴定出 6 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 ,PCR检测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完全符合 ;该引物对其他 6种猪的常见呼吸道病原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 ;该PCR检测方法能检出CFU为 10 3/mL的巴氏杆菌模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和ompa基因单价DNA疫苗及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和ompa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cDNA3.1(+),构建了DNA疫苗pcDNA-OMPH(pOMPH)、pcDNA-OMPA(pOMPA)和pcDNA-OMPH/OMPA(pOMPHA),将其体外转染SP2/0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表达情况。同时以弱毒活疫苗作为阳性对照,pcDNA3.1(+)和PBS作为阴性对照,分别免疫4周龄鸡,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分泌情况,经强毒攻击后计算各疫苗的保护率。结果显示,融合DNA疫苗组血清抗体水平与弱毒活疫苗相当,明显高于单价DNA疫苗(P<0.05);pOMPHA组的刺激值(SI值)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单价DNA疫苗组略高于弱毒活疫苗组;强毒攻击后各DNA疫苗均可为动物提供一定的保护力,其中融合DNA疫苗的保护率最高,可达86.7%,其次为弱毒活疫苗,为73.3%,而单价DNA疫苗则低于弱毒活疫苗,仅为60%和66.7%。结果表明,DNA疫苗尤其是融合DNA疫苗在预防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禽霍乱)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导致山东某地区种鸭发病的病原,从病鸭肝、心、肺中分离并纯化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结果及PCR鉴定,确定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3×109CFU/m的菌液10倍系列稀释后,感染20日龄健康雏鸡和1日龄健康雏鸭,该分离菌对20日龄健康雏鸡和1日龄健康雏鸭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4.5CFU/mL、10-5.3CFU/mL;死亡雏鸡(鸭)的剖检病变与发病鸭类似并分离出与感染菌株形态特征完全一致的菌落。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卡那霉素等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了家兔源和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Pm898、Pm8916、Pm901、Pm9616、PmZM、PmQin菌株的prfA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将C51-17株的prfA基因克隆到质粒pET30a中,将重组表达载体pET30a-prfA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这7株菌株与GenBank登录的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之间prfA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95.6%~100%,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98.9%~100%。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PrfA的分子质量约为45.6ku,与预期的大小一致,以可溶性形式表达。重组蛋白PrfA可与家兔抗多杀性巴氏杆菌阳性血清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 ,以随机引物单条或成对组合的方式对 9株禽巴氏杆菌 (PM )广西分离株和 3个参考株的DNA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 ,在选用的 2 0个引物中 ,有 4对引物 (4条引物成对组合 )扩增的条带为 1~ 16条 ,其长度在 90~ 2 6 0 0bp。相似指数分析显示 ,PM广西分离株GX2与GX4的相似指数最高 ,为 0 .97;GX7与B2 6T12 0 0的相似指数最低 ,为 0 .2 1,C4 8 1标准强毒株与PM广西分离株间的相似指数为 0 .33~ 0 .6 4。表明广西当地的流行株呈现多样性 ,与PM标准强毒株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用超声裂解、Sarkosyl处理和超速离心法提取禽大肠埃希氏菌O78强毒株 (简称O78)、O78耐氯霉素弱毒株 (简称O78r)、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5∶A强毒株C4 8 1(简称C4 8 1)、O78r 与C4 8 1的融合双价弱毒株F4 (简称F4 )菌体外膜蛋白 (OMP)。经SDS PAGE结果显示 ,O78、O78r、C4 8 1与F4 均有 1条分子质量为 31.0~ 4 3.0ku ,分子质量相近的OMP条带 ;O78与C4 8 1还有 1条分子质量小于31.0ku且相近的OMP条带。用OMP制备的油乳剂疫苗分别免疫小白鼠 15d和岭南黄鸡后 2 2d ,以O78、C4 8 1强毒菌攻击 ,结果表明O78、C4 8 1的OMP不但对同源菌具有免疫作用 ,且具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用各自的OMP作包被抗原 ,建立的ELISA方法也能交叉检测到 3组OMP免疫鸡产生的抗 2种菌OMP的IgG抗体。  相似文献   

12.
对从陕西省主要养鸡地区病死鸡分离的禽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进行Omp分型 ,用不同Omp型的菌株构建成融合菌株。用融合菌株制作铝胶灭活疫苗 ,与单价疫苗和两亲本菌株双价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融合菌株疫苗可对多种O血清型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攻毒试验产生坚强的保护 ,保护率高达 93%~ 10 0 % ,而O血清型单价疫苗的保护率仅 6 7%~80 % ,双价疫苗的保护率仅 80 %。在生产中对蛋用鸡的应用结果表明 ,融合菌株疫苗可明显降低鸡的死淘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大肠杆菌周浆蛋白AcrA表达水平与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水平之间的关系,将获得的重组阳性质粒pET28a(+)-acr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约42ku的目的蛋白。AcrA蛋白表达产物经侧带法纯化后免疫獭兔,制备抗AcrA的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临床分离的31株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中acr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多数被检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水平的提高,AcrA蛋白的表达量有上调的趋势。表明,动物源性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水平与AcrA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已构建的能表达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CPB)和大肠埃希氏菌ST融合蛋白(CPBST)的基因工程菌株BL21(DE3,pECBST1)及其表达产物经动物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用从IPTG诱导的工程菌株中提取的包涵体和经甲醛灭活的工程菌株全菌体制备抗原免疫小白鼠,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小白鼠能分别抵抗1MLD的B型产气荚膜梭菌强毒株(C58-1)和产ST的大肠埃希氏菌工程菌株HB101(pSLM004)的攻击。用灭活的全菌体免疫家兔后,其免疫血清能中和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和大肠埃希氏菌ST的毒素活性。结果表明,构建的基因工程菌株BL21(DE3,pECBST1)可以作为预防由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和大肠埃希氏菌ST引起的幼畜腹泻的基因工程苗侯选菌株。  相似文献   

15.
兔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都可引起仔兔腹泻、死亡等疾病,二者混合感染后对仔兔危害极大。为了确定引起仔兔腹泻、死亡的病原,本研究对河南省某兔场断奶前后病死仔兔进行剖检。通过采集腹泻、死亡仔兔肝脏、肺脏、脾脏、盲肠、肠系膜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PCR鉴定,最终鉴定该病死仔兔为大肠杆菌与肺炎克雷伯氏菌混合感染。经药敏实验发现,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时对庆大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拉定等五种药物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上述研究结果为兔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混合感染的分离鉴定以及科学指导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四川某猪场暴发保育猪与育肥猪水样腹泻,病理剖解可见胃黏膜大面积脱落、胃溃疡等症状,采集病死猪扁桃体与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病毒检测;以肠内容物做寄生虫卵检测;选取其中一代表病例做细菌分离,经小鼠致死试验、仔猪回归试验确定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rDNA序列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等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无寄生虫感染;从十二指肠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疑似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命名为SCDC-1。用SCDC-1株人工感染健康仔猪成功复制出水样腹泻、胃溃疡病例。对SCDC-1株进行16SrDNA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的8株肠杆菌科和4株巴氏杆菌科菌株的16S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SCDC-1株与大肠杆菌16S基因的相似性高达99.5%~9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仅对头孢曲松钠、头孢吡肟、丁胺卡那霉素敏感。试验结果证实,引起此次保育猪与育肥猪胃溃疡的主要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发表的F18菌毛F亚单位的基因序列(fedF)设计了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到F18ab和F18ac菌毛的fedF编码序列,并按预定的阅读框架分别插入表达载体pGEX 6p 1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下游,获得重组质粒pPFedF/ab与pPFedF/ac,然后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获得重组菌PPFedF/ab与PPFedF/ac。测序结果表明,fedF编码序列大小均为837 bp,与GenBank中登录的FedF 结构编码序列(Z26520)大小一致。通过对菌体裂解物进行SDS PAGE电泳分析以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证明重组大肠埃希氏菌PPFedF/ab与PPFedF/ac均可以表达融合蛋白形式的FedF(分别命名为GST FedF/ab与GST FedF/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