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杨力 《前进论坛》2009,(8):55-56
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党派、团体的核心或重要机构先后迁至重庆。1939年1月,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南方局在重庆建立。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简称“解委会”,  相似文献   

2.
初显身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我国军民奋起抗击日寇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面对这场神圣的抗战,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参加一切抗日活动,并尽量争取投入到抗日的第一线。在华北,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的北平和天津组织,先后成立了“华北青年抗日会”、“中华抗日同盟创,在丰台至天津一带进行抗日活动。平津沦陷后,撤离平津的一部分干部到邯郸、磁县、林县、新乡等地组织工农群众,建立了“豫北游击第二纵队”,在冀南豫北进行游击活动,骚扰袭击敌人。北平工作团书记王守先…  相似文献   

3.
抗战中的农工民主党侯鹿“七·七”事变,使我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农工民主党即抗战时期的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以民族利益为重,在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4.
谈一个史料:  1941年,邓演达逝世十周年之际,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决定举行一次纪念活动。因为我时任解放行动委员会为筹集党务活动经费创办的民利制革厂厂长,当时党的负责人章伯钧便让我筹备这次活动。  1941年10月29日晚,我在重庆朝天门“味渝饭店”备了三桌席,由章伯钧出面向在重庆的共产党员、民主党派、国民党左派人士发出邀请。此时虽是国共合作时期,但由于国民党屡次镇压抗日民主运动,因此这次活动是在半秘密状态下进行的。  当日到会的有:中共驻渝办事处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王若飞、王明、徐特立、徐…  相似文献   

5.
遗址背景:抗日战争初期,蒋介石和广东陈济棠当局有矛盾,而广东群众抗日情绪日益高涨的形势,迫使当时国民党广东军政当局不能不讲些抗日民主,容许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一定的活动自由和出版自由。于是各方面宣传抗日的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农工党(当时称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农工党的前身)在1937年春到1938年10月广州失陷前的近两年时间里,先后出版了《南针》、《抗战农村》半月刊、《抗日青年》半月刊、《抗战华侨》旬刊四种刊物,宣传抗日。除办报宣传抗日外,他们也积极到农村宣传抗日,在敌后区组织武装力量打游击战。由此…  相似文献   

6.
在抗战这一特殊背景下,为了动员更多的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毛泽东积极地探索抗战时期中共的人权思想,形成了既不同于国民党“一党专政”,也与英美式民主和俄式民主有所不同的,具有中国抗战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思想。[1]相比抗战前他强调阶级性--为民作主而言,战时他的民主思想具有“让民作主”的特点,注重保障最广大抗日民众的人权。  相似文献   

7.
王恩宝 《长白学刊》2010,(4):134-137
文化战线的反目斗争是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办革命刊物,创建抗日文化团体、占领文化阵地,领导东北作家和艺术家开展反日文学、文艺创作等活动,中共满洲省委促进了东北地区抗战文化的形成,有力地配合了群众反日斗争和武装抗日斗争,为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1937立冬,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的负责人章伯钧、彭泽民、彭泽湘等分别由南京、香港到达武汉,从华北、华东撤退下来的许多干部和党员也纷纷到武汉集中,成立了武汉“临时工作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武汉通史》精要连载之八,主要介绍了“七七”事变后国共再度携手、共同抗日,进行武汉会战,以及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统治,解放武汉等史实。  相似文献   

10.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宣布在重庆办公。武汉是南京到重庆的中转站,决定迁都的第二天,各国驻华使节均移驻武汉。11月30日,国民政府所属各部、委也相继移驻武汉。一时间,国民党党、政、军、财、文等方面的重要人物,也都集中在武汉。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迁汉后,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也来到武汉,第三党、救国会的领导人也来到武汉,武汉成了事实上的战时首都。作为全国临时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武汉,对全国各地的文化人颇有吸引力,大批文化机关、团体和文化人士从各地纷纷涌向武汉,成为武汉抗战初期文化运动的中坚。截至1937年底止,到汉的文化团体多达100—200个,各类文化人多达1000人以上。真可谓精英荟萃,群彦毕集,武汉成了全国新的文化中心。一、武汉抗日文化的勃兴各种文化团体和各类文化人汇集武汉,使武汉抗日文化勃然业盛起来,武汉抗日文化勃兴的起点,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相似文献   

11.
一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后,中共领导的西北主力红军3万人左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称十八集团军)。国共合作的抗日统一战线在全国建立后,国民党同意在西安、南京、武汉、太原、重庆、长沙、桂林、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等地设立...  相似文献   

12.
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大别山地区安徽国民党省党部书记长、省主席、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消极杭日,积极反共反人民,镇压抗日、民主、进步活动。中共立煌市委对大别山地区形势的恶化作了正确分析,当机立断,决定将立煌地区的地下党员和进步群众迅速转移,撤退回新四军抗日民主根据地。在立煌的广西学生军奉命分两路撤退,一路撤往皖东,一路撤往皖北新四军根据地。我是撤退到皖北的,一起撤退的有12人。我们以“三·八”节劳军名义离开立煌,经一星期急行军,全体人员平安到达新四军第六支队。 充满激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第二阶段——相持阶段。中国的政治中心从武汉移到重庆,自此,国民党顽固派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了以反共为中心内容的五届五中全会,颁布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自1939年至1943年,国民党发动了包括“皖南事变”在内的三次反共高潮,同时调动了张群、宋美龄等四出活动,拉拢中间党派,图谋从政治上孤立共产党。日本侵略者在侵占广州、武汉以后,也把他们的军事力量主要放在对解放区的清乡、扫荡方面。这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国民党在积极反共的同时,对中华…  相似文献   

14.
向忠发是中共中央第三任负责人,这位仅有初小文化却在武汉“工运”中一举成名的“工人领袖”,1928年代表中共赴苏出席国际工运会议时,被苏共和共产国际领导看中,在7月举行的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领导)。向忠发于1931年6月被国民党逮捕后叛变,成为中共历史上职位最高的叛徒。“向忠发事件”当时震动党内外。周恩来当时坐镇中央,直接处理“向忠发事件”。  相似文献   

15.
邓昊明,原名裕斌,出生于湖南永兴县,生于1904年,逝于1998年。1919年初,邓昊明跳班考入湖南名校衡阳成章中学。1919年参加湘南学生联合会、湖南省学生联合会,并成为执行委员。1928年9月,成立了秘密的政治团体“本社”,后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他先后在国民党军中担任过政治部主任、专区专员,与中共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加反蒋抗日斗争。解放后曾任政务院参事室参事、南京市建设局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16.
马若义 《长白学刊》2009,(4):135-139
“合作反蒋抗日”是中共处理与福建事变关系的主题。事变前,中共开始倡导“合作反蒋抗日”的上层统战新策略,推进福建事变向“联共反蒋抗日”发展;事变后,中共在批判福建人民政府“第三条道路”的同时,以灵活应对策略履行“合作反蒋抗日”诺言,努力形成爱国民主运动新高潮;事变失败后,中共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否定自我,实事求是评价福建事变,进一步团结和壮大中国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力量和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38年2月.豫北战役后,由子国民党军的节节败退,豫北大片山河沦入敌手。中共豫北特委委员程明升在修武、焦作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1938年4月,修武县大东村召开了全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修武抗日政府。程明升任县长。县政府吸收主张抗日的国民党员和民主人士参加,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河南第一个抗日政府。修武抗日政府成立后,与活动在焦作附近的国民党95师联系,取得该师支持。95师师长和地方绅士联名上报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省政府主席程潜批准成立修武抗日政府,修武县政府成了公开合法的政杈机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开始大肆污蔑共产党的抗战成绩和表现,指责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游而不击”。然而,日伪报纸中刊载的八路军和其他抗日武装作战的消息和报道,可对种种谬论一一驳斥。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武汉相继沦陷以后,广西成为西南抗日的大后方。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对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为首的国民党广西地方实力派和以李济深为代表的民主派开展卓有成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运筹南方抗日大局,掀起了广西城乡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推动形成了气势磅礴的桂林抗日文化运动。广西各族同胞与国民党爱国将士,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对广西的两次入侵,在1939年的桂南会战和桂林保卫战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中共广西地方组织领导建…  相似文献   

20.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彭泽湘,由延安回香港,路过北平,召集解放行动委员会华北局干部开会。彭泽湘指出:抗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蒋介石保存实力,决不派兵北上抗日,宋哲元只有三个师,无法固守,北平失守只是个时间问题。建议北方的同志,即日转入地下,组织群众,坚持抗日卫国斗争;在北平的南方同志,各自回家乡发动群众,联合各阶层人士抗日救亡。当时,解委会在北平的外省成员共有20余人,其中李伯玉、张牧野、吴建东、黄邦达等都是皖籍。大家都在会议结束后3日内纷纷起程奔赴故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