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有个小孩,喜欢恶作剧,他在山上放羊,放着放着,突然大喊一声:“狼来了,快跑快跑!”众人赶紧提棍上山,问狼在哪儿。小孩说:“狼没来,我逗你们玩儿呢。,”第二天.他还去山上放羊,放着放着又一声喊:“狼来了,快跑快跑!”众人再次提棍上山,又一次上当受骗。如是三番,小孩的话没人再信,  相似文献   

2.
齐仕全 《廉政瞭望》2006,(11):34-35
近段时间,国内新闻里充斥着群起涨价的“恐怖主义”:地价要上涨50%;水价改革要还水价一个真实的面孔;公路收费说是还不够还利息,大概也是在为涨价造势。涨价新闻里,有一个语词出现频率很高:“百姓可以承受”。“百姓可以承受”似乎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涨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说的是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大都喜欢施展拳脚,好好表现一番其实我倒以为,与其盲目地急着烧“三把火”,还不如先洗好“三盆水”:“第一盆水”洗洗头,头脑清醒,不做“昏官”;“第二盆水”洗洗手,双手干净,不做“贪官”;“第三盆水”洗洗脚,不做懒官。  相似文献   

4.
要懂得低头     
有人问哲学家苏格拉底:“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答:“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  相似文献   

5.
忠列御史     
鸡叫三遍了,御史大夫周昌还在伏案书写奏章,夫人吴娥端着一碗醪糟轻轻地走了进来。周昌端起碗一口气喝掉,啧啧称赞:“真甜!”吴娥是姑苏才女,满口乡音:“侬真的要去揭龙鳞?”周昌说:“不是揭。是谏。”吴娥说:“侬是读过韩非《说难》一文的,君王和龙一样喉头下都长有杀人的逆鳞呃,  相似文献   

6.
开篇的话 千百年来,中国人心底根植着一个古老又年轻的梦,它叫“小康”。 对“小康”的描绘,最早见于孔子,“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而孟于将“小康”概念赋予了更多的经济内涵:除了社会安定,还应“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相似文献   

7.
于人 《奋斗》2006,(11):57-57
最近,笔者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听到群众议论:别看很多“正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不太容易。可还是有的人家的孩子弄个文凭就能吃“皇粮”:吃“皇粮”的“旱涝保收”,都说是国家养着。可国家的钱不还是咱老百姓挣的?这些话听起来确实很刺耳,但细想起来,还真有道理。  相似文献   

8.
儿子接我们去德国小住,我们人还在国内时,他说已给我们买好了“绿卡”:不明就里的我与妻吃了一惊,我们并无“移民倾向”啊!后听他细细道来,才知道所谓“绿卡”只是一种公交月票。“绿卡”亦并非民间俗称,票面上就堂而皇之地印着“GRUENE KARTE(德文:绿卡)”。  相似文献   

9.
当心身体     
船行大海触礁即将沉没,众乘客都在寻求逃生,只有一位乘客大口吞着煎饼。一旁的人说:“都啥时候了,还顾得上吃!”这位乘客振振有词地回答:“俺有胃病,医生告诫过我,千万不要空腹喝水,要当心身体!”  相似文献   

10.
韩永 《党建文汇》2013,(11):22-22
河北省兴隆县孤山子镇党委书记梁文勇,栽在了“嘴”上。在一段或由同桌人偷拍的视频中,这位镇党委书记喝着五粮液。抽着中华烟,吃着龙虾、螃蟹,说了一段日后引发众怒的话:“现在的老百姓就是,手里端着米饭,嘴里吃着猪肉,最后还得骂你娘,老百姓就是这副德行,不能给脸,给脸不要脸。”  相似文献   

11.
逍遥 《廉政瞭望》2014,(18):65-65
刚上班时,我最怕和老Q说话,不管问他啥问题,老Q从不正面回答,非要把皮球踢回去:“你说呢?”我小心翼翼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他的抢白早就在那里等着:“你以为这么好办吗?”我只好把姿态放低到尘埃里去:“所以才桌请教您呀。”“知道不好办还桌为难别人,自己咋不动脑子?”……我咬牙跺脚动脑子自己解决了,老Q还有话等着:“年轻人,别太自作聪明,事可不是这样简单的。”到底怎么办他绕着弯子,打死也不直说.弄到好像咱在逼他透露核机密。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初春,巫山县城被一层寒气包裹着。李强推开某部门办公室的门,还未开口,便赶紧递上一条香烟:“我想给宾馆办个许可证。”经办人员瞟了一眼烟:“你的这个宾馆,我清楚。  相似文献   

13.
请您评刊     
《共产党员》第7期一到,我们支部的老同志就围坐在一起,专注地听我给大家阅读。我知道他们最喜欢的栏目是“生活之友”,我就先念《人生有三件事不能忘》。头一件事是“孝老”,我还没念完,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都说:“说的真对,我们都七老八十了,还能活几年,总盼着儿女们常回家看看。”一位老同志还记着《共产党员》第6期刊登的一篇文章《无因啃老》,  相似文献   

14.
郭庆晨 《奋斗》2007,(7):58-58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的政治课讲得好是出了名的。一次,他在大连旅顺口区铁山镇讲“WTO对农业农民的影响”,来听课的都是农民和农村干部。讲着讲着,不知台下是谁喊了一声:“咱种的粮食都不好卖,外国粮食进来更完了!”方永刚就问:“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麦做面包掉渣吗?”在讲述了我国的小麦品种目前质量还不过关的实际情况之后,他把话锋一转,  相似文献   

15.
微观     
《廉政瞭望》2013,(12):12-13
陈季冰:当代中国舆论场中存在着两种指向相反的泛道德论。第一种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型,即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被批评对象,比如,它认为每个政府官员都应是海瑞,否则便应撤职查办;第二种属于“自我道德洁癖”型,它“理性”地要求批评者凡事先内省,仿佛只要我们自己还没成为圣人,就无资格批评任何一件事。  相似文献   

16.
“混”,《辞海》释为“苟且过活”、“人之性也善恶混”。这本来是“贬义词”,如今人们却把它颠倒为“褒义词”,理直气壮地去混,在某些地方出现了“有人就有混,无事不能混”的怪现象。既可以“混日子”、“混饭吃”、“混钱花”,也可以“混房住”、“混车坐”,更可以“混入党”、“混官当”。“混得怎么样?”已成为一句时髦的见面问候话。自我感觉好的叫“混得还凑合”;感到不如人的叫“混得惨了”。年老的说:“混不了几年了。”年轻的则说:“混吧,日子还长着呢。”从外地调回来的说:“好,咱一块混吧。”调往外地的送别时则说…  相似文献   

17.
江河,源于蒙阴,流经沂南,注入沂河。在这条清彻透明的河流两岸,至今流传着徐向前元帅许多动人的故事。“对我就叫老徐吧”1939年秋天,身为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徐向前,率部挺进山东沂南,驻进了孙祖乡东高庄。徐向前住下以后,便去找房东麻文恒拉家常。麻文恒一看,来了个大个子,后面跟着卫兵,腰里还掖着盒子枪,知道是个大官,一时紧张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徐向前便拉着他的手,亲切地说:“老哥,给你添麻烦了。”麻文恒忙说:“不碍事,不碍事,长官。”徐向前一听称呼“长官”,连忙摆手说:“不能叫长官,不能叫长官,我们…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23):72-72
包治百病 公园里,一对恋人正在甜蜜。女孩撒娇说:“我牙痛!”男孩于是吻了女孩一口,问:“还痛吗?”女孩说:“不痛了!”一会儿,女孩又撒娇说:“老公,我脖子痛!”男孩又吻了吻女孩的脖子,说:“还痛吗?”女孩很开心地说:“不痛了!”  相似文献   

19.
慰问     
新上任的领导好走动,刚好局里又辖着几家“三产”,常常兴趣所至,就会去视察,美其名日“下基层调研”。这不,还没入夏,他就提醒我要去慰问下一线职工了,并让我提前采购了消暑的绿豆、冰糖。眼看都快入伏了,某天开完会,我婉转地提起慰问一事。局长却淡淡地说:“时机还不到。具体哪天,等我通知。”  相似文献   

20.
病情标志     
《党员文摘》2007,(9):37-37
局长因病住院,医生很快确诊他患了肝癌。局长家人隐瞒病情,安慰他说:“你的病情不很严重,很快就能出院了……”局长却叹道:“你们别骗我了,我知道自己已惠了绝症。”家人面面相觑,不知因何泄密。局长又苦笑着说:“过去我打个喷嚏都有人来给我送礼,这次住院却没一个人来看望我,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