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单而言,政府绩效就是一定时期内政府职能得以实现的成绩和效益。显然,评价政府绩效,前提在于界定政府职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推行市场导向改革,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及重新定位既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又是行政及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基于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有限有效的现代政府的治理理念,中国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价不仅仅是对因政府作为而带来社会经济变化"增量"的度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此种评价,引导政府作为,推动职能转变,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许圣如 《南风窗》2010,(11):66-68
地方"投资热"的根源在于政府主导的投资体制,在地方官员政绩的推动下,一次次大干快上式的地方经济竞赛在所难免,由于中国地方政府基本上都是全能政府,其辖域内资源要素动员能力会随着政治周期而循环。不改变政府主导的投资体制,产能过剩的顽疾几乎不可能根治。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10-11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等机构在西安主办了首届欧亚经济论坛会议,欧亚地方政府的代表举行了圆桌会议,具体讨论地方政府合作事宜.这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首次在正式场合提出地方合作问题.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建立地方合作机制,将会积极地推进其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并巩固上海合作组织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和午 《南风窗》2012,(9):32-34
中国经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主要集中于两个领域:一个是地方融资平台,另一个是房地产市场。而这两个领域基本上又都捆绑在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上,这意味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将深度博弈。稳增长无虞  相似文献   

5.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行政管理体制上的“省管县”试点工作获得肯定。虽然“省管县”起源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原因,又是自下而上,但是由于这场改革直指中国的地方政府体制,给人一种印象就是中国的地方体制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因而格外引人注目。而9月底最新的全国百强县排行榜中,前10名江苏省占据6席,并由下辖的昆山县拔得头筹,而浙江继续以30个上榜县的成绩遥遥领先。这两个省份分别得益于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其发展方向无疑将为未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邢少文 《南风窗》2012,(12):10-10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经济还是没有摆脱"审批经济",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要审批,企业向各级政府要审批,价格审批、牌照审批、贷款审批,各种审批使得民资在进入之后缺乏足够的经营自主权,处处受限。  相似文献   

7.
陈和午 《南风窗》2011,(10):68-71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步入后4万亿时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主基调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调结构已是刻不容缓,但从地方搞经济的情况看,汹涌的地方政府投资潮却并无丝毫放缓之势。  相似文献   

8.
王大鹏 《南风窗》2008,(14):44-45
原本中央可以任意调配全国资源的局面逐渐被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支配的局面所取代。这使公共政策能够极大地适应不同地方的发展特点,激发了空前的经济能量。  相似文献   

9.
地方保护主义是腐败的温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保护主义滋生腐败,这是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特点分不开的.这种行为在运行机制上体现为利益动机的财政收入最大化,政府职能上的权力扩展化和政策过程的行政性一致同意.因此,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及与之伴生的腐败,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地方公共财政,合理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及建立和完善公共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3)
正2015年中国GDP增长率为6.9%,为25年来首次破7%。南风窗记者透过详实的经济数据,分析真实的中国经济。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形式压力不小。传统经济增长引擎——制造业、房地产、地方政府支出以及出口——都遭遇重压,经济如何寻找到增长新动能?根据"十三五"规划,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676,708亿元2015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1.
曹建海 《南风窗》2007,(21):75-78
由于所有权主体缺位且回避全民权益,控制国有资产的部门、地方政府、经理人员愿意通过企业并购交易为部门、机构谋取任期内的流量收入,以及从事产权交易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2.
媒体     
《南风窗》2012,(25):16-16
01中国地方政府另觅"收入"美《大西洋月刊》11月21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部分地方政府试图向企业征收"过头税"以抵消减少的收入,转嫁开支重负。虽然今年前3季度公共收入增长速率远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但相比2011年同期的29.5%和2010年的22.1%明显下降,只有10.9%。对此,地方政府没有相应地采取紧缩政策,合理化资产负债表,而是拆东墙补西墙以掩盖赤字开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国家"办大事"财力不支时,就难免向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13.
刘素琴 《南风窗》2010,(8):70-72
屡战屡败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会不会成为中国重新审视经济安全的起点?任何主权国家开放都是以不损害国家主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利益为底线的,但是中国的部分地方政府已逼近临界点。  相似文献   

14.
张再金 《南风窗》2013,(13):33-35
经过10年的酝酿,房产税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初步就绪。在舆论方面,经过10年的讨论,房产税的改革已经被大体默认,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房产税改革推出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调控房地产市场。房产税的改革目标一直很清晰,就是将其培育为地方的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逐步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遏制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冲动,鼓励地方政府从关注经营城市转向提供公共服务,为城市居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房产税所增加的税收收入对地方政府的吸引力不够,相反,地方政府所顾虑的是,房产税可能冲击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从而影响房地产相关的其他税收收入以及土地出让收入;征收房产税可能面临纳税人的抵制以及由此引发的不稳定风险,也使地方政府对房产税避之不及。  相似文献   

15.
本来,按中央的规定,地方政府是不能自行借债的。但事实上,地方政府借债已不是秘密。据《信息日报》报道,财政部长项怀诚日前指出,一些地方的债务风险已经开始显现,正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并已对个别省的财力分配格局造成严重影响。他所指的债务风险,包括前些年一些地方为建设项目所作的财政担保。  相似文献   

16.
或许,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言,本次宏观调控,意在击退地方政府参与经济增长的过分热情。而跨国公司并不在这样的打击行列里。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0,(16)
<正>在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起起落落,再加上经济增长模式的固有问题,中国经济面临诸多问题,所以今年经济领域的改革力度很大。从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到打压房地产,中央政府都摆出了不同于往日的决绝姿态。央地矛盾则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日益激化。近年,媒体报道常用银行、地方政府被房地产  相似文献   

18.
媒体     
《南风窗》2012,(4):18-18
01主动权和积极性英《经济学人》2月4日重庆和上海首征房产税。这一政策在中国是新鲜事物。赞成者认为,房产税将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两个最大的难题,一是席卷整个房产市场的高温,二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地方债务反映了中国独有的财政收入与政府责任的分割。宪法承诺让  相似文献   

19.
杨军 《南风窗》2010,(5):59-61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刺激政策的退出已成必然,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基于各自不同利益,对经济走向的分歧加剧,使得未来在调控政策上的博弈也将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20.
邢少文 《南风窗》2011,(13):84-84
愈积愈深的地方债务如同一个隐雷,为未来中国经济埋下危险。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草木皆兵。5月31日,路透社报道称,有多位消息人士指出,中国监管当局准备清理2~3万亿人民币(3080~4630亿美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创设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报道引述与中国领导层有良好关系的消息人士说法说,这是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