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儒家文化区因为近代的巨大溃败后的自卑、自强的需要而被迫启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东方式民主就是描述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在政治民主化中产生的民主样式的一种集合概念。东方式民主有其自身基于儒家文化背景的鲜明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具有了不同于西方式民主的特质。当前,具体说来东方式民主有嫁接式生成和扦插式生成两种样式。东方式民主的前景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德治秩序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治思想作为我国儒家文化的政治理想,与儒家文化本身一样,有着其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今天,它仍有存在的价值,用全新的视野审视它,它与当前的现代化进程并不相违背,追求民主政治并不妨碍我们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反而能使我们用更清醒的头脑反思自己的行为.面对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种种危机,我们更加需要对整个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氛围做出必要而强有力的整合,新文化体系的构建势在必然.文化维新无疑是德治重建所期许的文化支持之道.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5)
"性善论"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其对皇权伦理思想的强化、人的道德意识的无限夸大以及对社会成员的义利曲解是造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民主缺失的重要原因。逐步消除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快速发展,实现政治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90年代至当前,儒家文化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与之前的儒学复兴不同,当前的儒家文化的复兴立足于对于西方文化与政治联姻的文化政治这一霸权独白的挑战与应战。作为对于中西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在文化政治视域下当代儒家文化复兴正沿着儒教和政治儒学两个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首先在农村基层展开,而民主政治文化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分析民主政治在农村推行的政治文化基础,可以更好地着眼于农村现实,构建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民主政治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面对民主大势,既不能全盘接受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也不能无视当代民主化的基本走向,应该着力构建立足于中国实际的人类政治视野,积极探索民主政治的当代中国路径.民主政治需要文化依托,脱离文化的政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必须以儒家传统为先在基础,汲取幽暗意识的因素,积极促进两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中西协商民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在中西方当今政治民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虽然同为协商民主,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西方协商民主在核心理念、基本精神、价值原则等具有相似性之外,在内涵外延、理论基础、性质地位、本质功能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对中西方协商民主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尽管协商民主是适合现代世界价值选择的一种民主形式,但民主没有统一的制度模式,各国根据国情逐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协商民主模式,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8.
对印度传统政治文化民主特质和成因的廓清与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印度当代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些现象及其本质.印度的传统政治文化不仅底蕴丰厚.而且内涵独特.特别是其缺乏统一权威意识.崇尚"法制"和蕴含民主潜质的文化特点,更使其民主政治发展独树一帜.当然,这些政治文化特质的形成与其特有的政治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自“五四”以来,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千百年来神圣的主导地位逐步动摇,作为一种延续千年、影响巨大的文化思想体系,儒家文化是否已经失去了它继续存在的合理性?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审视儒家文化这一母体文化形态,开发利用它,使它能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政治文化资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存在着许多契合于现代协商民主的思想因子。传统优秀政治文化为中国形态协商民主建设保留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近代政治文化为中国形态协商民主建设移植了丰富的精神资源,现当代政治文化为中国形态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资源。发掘契合于现代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政治文化资源,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参与概念取决于民主概念,不同的民主理论有不同的政治参与观.20世纪以来,在反思古典民主理想和现代民主现实差距的基础上,西方学术界先后形成了精英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参与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等四种当代民主理论流派.由于各自的理论视角、价值取向和对公民特征认识的不同,这四种民主理论的政治参与观也存在明显差异,其所赞成和支持的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分别是参与投票、影响决策、参与决策和政治讨论.四种政治参与观逐步转变的过程既是对西方社会20世纪以来所面临的不同现实问题的理论回应,也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民主文化是一定社会区域中人们的民主取向、民主行为和民主效能的总和。优化民主文化的政治环境是进一步促进我国民主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实际,优化民主文化的政治环境主要应从发展理念政治、发展制度政治、发展法治政治、发展科学政治、发展绩效政治等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充分重视网络文化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更迅捷地传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息。其次,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素质。网络文化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广大网民在民主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民主意识,提升政治参与能力。再次,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效率。长期以来,人民群众主要是通过定时定点会议、传递文字材料等途径进行政治参与。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4.
谢晓光 《学理论》2008,(18):39-43
在韩国政治转型过程中,中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实现了从臣民政治文化向臣民——参与者政治文化的转型。韩国中产阶级突出的特征是具有变革与保守的双重性,既是民主政治改革的推动者,也是权威政治的维护力量。在韩国由权威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中产阶级造就了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互动发展,形成多元政治自主权对国家权利的分割与制衡。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在后发型国家实现民主法治过程中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开始的泰国政局动荡至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它表面上反映出"泰国式民主"陷于困境,实际上透视了发展进程中的泰国民主政治在政治制度上的不成熟性、政治主体行为方式的对抗性、政治文化的内在矛盾性、政治治理结果的不平衡性,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民主发展普世性价值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徐复观新儒家政治哲学的建构有其独特的思路和特点。其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其建立途径首先是由“归仁”建立起政治主体,经过“转仁成智”的客观化过程实现“仁智双成”。“仁智双成”说作为他接引儒家文化与民主政治的理论来源,有其思想的合理性,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疏释的典型范例,同时也有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17.
东亚地区民众宽容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容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中(包括台湾)、日、韩三国民众的宽容状况及其变迁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除了日本在三个领域均处于最高水平外,中国大陆、韩国和台湾在文化宽容、社会宽容和政治宽容的分布上并不均衡。此外,本研究还对三种宽容的变迁作了分析,结果显示,各国的宽容变迁呈现不同的趋势。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不能局限于制度层面的建设,民众的宽容意识对民主的良性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学说,于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资源相结合,在中国形成了持续至今的民主潮流。民主是什么?人们对它议论纷纷。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无民主资源?人们的回答截然不同。西方民主模式强势主导世界,但其光环正在消失。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正日益显现出巨大的政治能量与优势。  相似文献   

19.
党内民主制度运行困境的政治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制度运行中出现形式化、潜规则盛行的困境,其原因除了制度本身的某些缺陷外,主要是缺乏民主文化的有力支撑,封建传统专制的政治文化影响是造成困境的基础性原因,党员民主意识欠缺是直接原因,权力配置过分集中的体制是制度原因。解除困境必须充分重视政治文化对党内民主的影响,坚持弘扬民主政治文化,扬弃传统政治文化,科学借鉴现代西方政治文化,努力提高党员民主文化素养,以观念的彻底更新促进体制弊端的革除。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政治发展目标,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经验和客观规律,进而解决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民主观念淡薄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重要问题.这是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