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治商人法”理论——戈德曼现代商人法思想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商人法是在中世纪商人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重新兴起和建立起来的。现代商人法自二十世纪中期重新兴起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国学者对此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由此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论战,大大促进了商人法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在这些有关现代商人法的理论和学说中,法国学者戈德曼的“自治商人法”理论由于其对自然法观念以及国际商业社会的现实需要的深刻反映,其所突出表现出来的“自治”精神必将对国际商人法的发展以及各国商人法的统一化进程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戈德曼的“自治商人法”理论进行一个系统的阐述并进行相关的评述,以此获得对这一理论一个全面、客观、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由于政治体制原因,中国的商人团体与政府关系尤为密切。但是商会、行业协会诞生之根本意义在于商人的民间自治,这是市场经济发挥客观规律所要求的,是现代行政法学中社会自治原则所要求的,也是与政府所强调的将监管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的论调是和谐统一的.政府对于商人组织的过多干涉会使其自治的性质发生变味,变成一个官民混血得产物,不能完全实现商人团体自治的本来意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无非是重新立法,通过商会、行业协会的立法来给商人组织一个纯净的自治空间.  相似文献   

3.
<深圳特区商事条例>第5条规定的商人概念有诸多亟需检讨之处.第1款基于商行为定义商人,第3款又基于商人定义商行为,陷入循环定义的逻辑困境,立法论上应当考虑以"从事民事行为"取代"从事商行为".职业要件的存废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他经济组织"中的"经济"要件已经包含在"以营利为目的"中,应当考虑删去"其他经济组织"中的限定...  相似文献   

4.
商人资格的取得与丧失关乎着商人的“准入、退出制度”,对规范商人从事商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商事通则》的制定为契机,从对国外商人资格取得与丧失的立法例考察和对我国不同类型商人的商人资格取得与丧失的分析入手,建议在未来《商事通则》中作出对商人消极资格的规定,对商人积极资格取得与丧失按照设立中的商人、商个人、商合伙、商法人的分类以条文的形式分别作出规定,以实现商事立法的系统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商事关系是由至少一方是具有商人资格的商主体参与的法律关系,其目的是规范并促进商人的商事交易。商人的特性决定了商事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关系,而非权利;其内容应以义务和责任为主来建构,而非普通民事关系那样以权利为核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以关系论和义务、责任来建构商事关系,有利于塑造负责任的商主体,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上曾有不少商人试图由商转政,其中不乏成功和失败的历史事例。历史表象后面是制度的原因.我国古代是封建专制的“家长制”,而今天的私营工商业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因此,保证他们的健康发展,在不断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做好对他们的统战工作,团结、引导其成为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商人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以商鞅变法为分界线,中国古代商人的法律地位可分为两个阶段。自中国进入文明社会至春秋战国时期,商人法律地位并不低下,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出现了商人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自商鞅变法尤其是秦汉以后,商人法律地位被严重贬低。本文从商人权利的角度,分析两个阶段商人的法律地位,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8.
海事商人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政治权力介入商事立法之前,商人们早就在交易中自己"制定"了交易规则。现代商人法是在古代习惯法和中世纪商人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并吸收了商人法的原则与制度。与制定法相比较,现代商人法具有其自身的特性:自主性、灵活性与合规律性。这些特性决定了现代商人法在调整国际商事交易中有更大的优势,能更好的契合商事交易的现实,符合商人对利益和正义的追求,体现了商事交易的国际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商人精神与商法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围绕着商法与商人精神的历史文化联系展开论述 ,商人自主自觉精神的发扬 ,推动整个商法体系处于演化的进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 ,商法呈现出独立化、法典化、国际化的特性。弘扬商人精神是时代的召唤 ,对于商法体系完善、市场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品王”赵本山,有两个身份:一是著名笑星,一是文化产业商人。从1999年开始,赵本山在央视春晚几乎年年获大奖;在商战中,赵本山也几乎百战百胜。  相似文献   

11.
《威尼斯商人》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反讽艺术的成功运用是其最大的艺术特征。在剧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多种反讽手法如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表达出强烈的批判性。文章针对《威尼斯商人》中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清末商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 ,从商人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商人权利的保护和救济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清末商人法律地位的提高 ,并分析了清末商人法律地位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附属商行为是商人为了营业实施的行为,商人从事的行为被推定为为了营业实施的行为。这一推定有利于法律的适用,而减少不确定性。附属商行为不限于营利行为,且不以法律行为为限,其内容广泛,无法列举,包括通知、履行等行为,是一种对营业必不可少的手段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在青岛近现代社会中,中国商人无疑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们尽管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但大都表现出了卓越的经营能力,在同外来殖民者发生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灵活多样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主要通过这一群体的努力,青岛在德占时期最终发展成为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商业城市而不是以德国为中心的商业城市。青岛中国商人群体的形成充分表明中国民众即使在强权政治的不平等条件下也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其影响甚至波及到外来殖民者原定目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作为浙商重要代表的宁波商人,以上海为大本营,商业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从明末清初开始,宁波商人就"违禁"入海往来于山东、辽东等地。随着中国近代商业的发展,富有开创精神的宁波商人在山东日益活跃,他们在烟台、青岛、济南等城市经营工业、商贸、金融,在赚取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为山东近代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法治秩序的形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商人阶层的促动,同时法治秩序也为商人阶层提供了制度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商人阶层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孕育之后而爆发,努力地寻求政治上的认同,在制度设计上,导致了包括商事法在内的一系列形式理性法诞生,并成为西方的主导社会规范。其产生之初,仅出于维护商人的利益而予以颁行,但其中的法治精神辐射到了全社会,无意中使法治秩序得以成就。  相似文献   

17.
本书所涵盖的明清时期,论述商人、商业纠纷和商业诉讼,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明中期起,各地先后兴起了一支支地域商帮,商人在传统的个体活动以外,开始以地域性的群体的形式活跃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人与经营地的关系也变得更繁复多样;二是光绪三十年(1904)起,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总体上讲固然是贱商抑商,但是商人的身份地位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进步,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唐宋时期商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商人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全面地了解农村商人之法律意识现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调查发现:18周岁至40周岁之间、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构成了农村商人的主力军;农村商人法律意识感性层面还很不成熟,客观上表现为感知途径的狭窄等,主观上,因文化程度等因素导致认知能力较低;农村商人法律意识理性层面存在缺位问题,一方面,传统信仰相对于法律信仰占据优势地位,另一方面,法的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商人之法律信仰的养成;普法宣传一方面过多的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普法宣传方式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0.
立法有个潜规则——法不责众。我想写文章也应如此。但本文有犯此禁之嫌。因为目前学界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商法始源于中世纪的商人法。”本人认为此说欠科学性。主要是本着摩尔根的指引“人类的主要制度和生活技术都是从早期少数胚胎进化而来”。商法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人类的交换史。由此试图从阐述交换及商人阶级的嬗变人手,以厘清商法的历史脉络,拙成此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