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维护政治稳定是非常现实的课题,政治系统要以有效的机制安排,通过优化其结构和功能,建立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稀释政治情绪,提升对社会变化的回应力,积极维护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笔者从公民、政府、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政治情绪排解机制路径的建构,拓展政治情绪排解的渠道,促使社会的运行张力释放经常化和制度化,真正实现变革发展中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特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求索》2006,(2)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为加强“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呈现出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促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价值特质。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生态催生了特质独具的协商政治,至当代则以政治协商制度为载体介入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近现代中国的协商政治,基于中国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区别于当代西方语境中的协商民主或协商政治,体现中国共产党近90年来政治实践的一项独特内容。在近现代中国的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协商政治理论与实践经历长期的发展轨迹,足以诠释中西协商政治的历史与文化差异、制度与逻辑分殊。近年来,社会的急剧转型带来社会阶层分化、利益诉求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协商政治对于完善执政党的领导与执政方式,克服赢家通吃式选举制度体系的弊端,调节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刚性冲突,更有现实的功用。  相似文献   

4.
广义政治观认为,政治根源于人类的劳动生存利益关系,是社会调控自身的必需,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必定会走向社会政治。广义政治观所体现的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使人们的政治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认为政治与社会同生共存,政治在经历过多种发展阶段之后必将回归社会,人类必定会走向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5.
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具有政治性、民族性和地缘性等多元复合特质。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体制的转轨,加之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地缘政治的变迁,边疆多民族地区出现了政治文化失谐的现象。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角力、民族文化与公民文化的歧异、极端宗教主义与政治认同建构的背反、政治过程的无序化与民族事务的法治化的矛盾等等,构成了边疆政治文化失谐的主要内容,也成为妨害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影响因素。边疆和谐政治文化的建构,必须在推动边疆发展的基础上,调整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强化国家认同|重塑政府,实现民族事务法治化,强化民众的政治认同|推动民族政治协商,建设公民文化,为和谐政治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为影响个体政治行为的动力机制,政治人格是指在遗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在政治生活中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的心理特质的总和。鉴于政治人格是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能力、政治行为等一系列特质构成的,社会转型进程中我国公众的政治人格特征也必定要在这些特质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7.
杨高男 《湖湘论坛》2007,20(2):47-49
原始儒家站在轴心时代历史的需要上反观理想政治的历史形态,从中获取理想政治建构的精神资源,以消逝了的历史的挖掘组建起伦理政治的原型,以仁礼剖析现实,解读伦理和政治,在为直接解决现实社会混乱格局而做出的政治考虑和为超越世俗社会的不完满而做出的政治应当状态的构想中凸显出道德人文主义和政治礼治主义两大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8.
试论政治环境的内涵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顺 《长白学刊》2001,(4):19-22
政治环境是特定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生活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条件的总和,可相对地划分为政治体系内环境(包括政治资源、政治模式、政治局势等)和政治体系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等).研究政治环境的特点、结构和功能,探讨政治主体与政治环境之间的动态依存关系,对于社会政治实践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主党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患难与共,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政治组织,特别在新中国建立后,是长期合作、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参政党。民主党派的政治定位,表明了新中国政治发展、社会治理和政权建设的和谐、民主性质。社会和谐,应该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常态,在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才出现的革命或剧烈变革,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具有重大作用,但不可能是经常性的。  相似文献   

10.
赵广宇  陈林 《传承》2012,(11):42-43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伴随着发展与进步,社会进入到一个新时期。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然而出现问题就要解决,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念,不断推动社会主义进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就理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2011,(2):41-41
张树华在《红旗文稿》2011年1月11日撰文《中国道路的政治优势与思想价值》认为,30多年来,中国发展采取科学的发展方式,沿着协调的发展轨道,秉承着包容的价值理念,为当今国际社会提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另一种图景。中国政治发展显示出强劲的政治竞争力和政治发展潜力。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注重立足本国国情。以人为本,注重民生,较好地处理了社会民主、个人自由、国家稳定和政治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金林南 《求索》2007,(12):55-57
政治社会化理论是对政治社会化现象的理性认知,它源于古代希腊的政治理论,构成了西方经验主义政治学的理论渊源。与现代政治社会化理论相比,传统政治社会化理论还不具备自觉的理论基础和学科要素。社会学与政治学的独立使现代政治社会化理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治社会学的诞生表明政治社会化理论不仅具备了专属的学科名称,而且在学科制度、研究成果、方法论及研究对象等方面都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现代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3.
何影 《前沿》2008,(4):151-153
在和谐社会的各个子系统中,政治系统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政治和谐不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政治系统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政治生活来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制约和影响着社会生活状况。和谐社会要处理的关系主要是政治关系,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关系,其他扛会关系的和谐关键取决于政治关系的和谐。政治处于失衡状态,社会和谐也就无法实现。政治系统的和谐在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实现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     
谭舯 《统一论坛》2012,(2):14-16
在辉煌璀璨、蔚为大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处于主体和核心位置的当属儒家文化。自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算起,儒家文化已绵延发展达2500余年:儒家文化以其深湛厚重的思想内涵和经世致用的社会价值,始终占据了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思想文化的主导,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对中华文化特质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刍论网络政治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前生 《前沿》2010,(7):25-28
网络政治日渐热门,有其独具的特质。网络政治给我们政治生活带来的挑战就是政治风险。面对网络的挑战,我们要做到:加快网络技术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加快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改进政府决策机制,建设参与回应型政府;将网络民意的理性聚集作为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现代转型向其政治体系提出了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双重目标。二者具有正、负两种相关效应一方面,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政治发展是政治稳定的内在要求和推动力;另一方面,过分强调政治稳定则会窒息政治发展的生命力,而某些情况下的政治发展也存在着诱发政治不稳定的可能性。政治稳定面临着政治发展进程中若干不稳定因素的严重挑战。因此,应积极探求政治稳定的包融机制、凝聚机制、吸纳机制、互动机制,以创造政治发展的良好环境,更好地推动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政治稳定问题逐渐成为西方政治发展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研究路向。基于对二战以来新独立发展中国家政治衰败现象的观察,以阿尔蒙德、亨廷顿、伊斯顿和派伊等为代表的早期研究者普遍把政治秩序性与持续性作为社会政治稳定的核心价值,并以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社会需求增加与政治制度满足之间关系的协调性作为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关键变量。西方学者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国内学界对于政治稳定问题的研究,其借鉴引入的痕迹明显,创新明显不足。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一种特殊政治现象,政治稳定的完整审视,还需要坚持一种更为宏观的历史视野,把它放置到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才会有更为深刻的洞见。当前,深化社会政治稳定研究,应着眼网络时代到来的客观现实,考察网络化背景下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现实困境、内在规律与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凌烨丽 《理论月刊》2012,(7):161-165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提出,是一种视角的拓展与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弊病迫切需要转换视角,以一种更宏观、系统、可持续的观念来剖析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应势而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的生态特质及生态要求证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社会和谐有积极意义,具有成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昌灏 《湖湘论坛》2012,(2):43-45
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与公民个体间的政治互动过程,这种双向互动过程中既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也涉及公民政治信仰的确立、政治行为的选择以及政治人格的塑造。在这种“政治人”的形成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够为公民政治社会化创建出良好的政治环境,而公民政治社会化作又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确立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公民政治社会化之间能够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维护政治稳定是非常现实的课题。政治系统要以有效的机制安排,通过优化其结构和功能,建立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稀释政治情绪,提升对社会变化的回应力,积极维护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本文试图从公民、政府、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政治情绪排解机制路径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