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里南     
世界上有许多由不同人种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被人们称为“小联合国”的苏里南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尽管苏里南只是一个仅有四十五万人口的小国,但就它的种族和文化上的多样性而言,它不仅在南美大陆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在全世界所有的新老国家中,象它  相似文献   

2.
苏里南现有35.3万人口(1985年),另约有18万人旅居荷兰。其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20%,有7万人。在历史上他们是由非洲籍黑人穆斯林和印度、印度尼西亚、叙利亚等国穆斯林组成的。非洲籍黑人穆斯林 17世纪中叶,苏里南沦为荷兰殖民地,荷兰移民开始迁入并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步履艰难的苏里南民主化进程吴德明1975年苏里南从荷兰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1977年举行独立后首届大选,原执政的苏里南民族党联盟再次获胜,民族党主席亨克·阿龙连任总理。阿龙组阁后,积极维护国家的政治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清除殖民主义的残余势力和影响。他...  相似文献   

4.
苏里南是一个既年轻又古老的国家。目前,在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的大环境和本国力求更好地适应大环境以求发展的情况下,苏里南逐渐融入整个世界大文化中,形成了具有"苏里南特色"的多元文化。这种文化现象不仅仅只发生在苏里南,当今的许多亚、非、拉国家正经历着与苏里南相似或相同的过程,因此,深入探讨和研究苏里南社会的文化现象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苏里南的人口、族群的构成、土著人对本国历史的影响、苏里南语言的形成及目前国内存在的宗教问题等诸方面,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苏里南在经历了几百年的西方殖民统治之后的国家概念的重要性及由此产生的重大影响。20世纪后半叶苏里南取得独立,之后发生的社会变化、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及应采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应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当我研究这种交易时,我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它的暴行".(美国驻中国公使派克先生)1856年1月14日1833年的解放奴隶法令表现了英国舆论的坚决.人民的请愿书一张张送进议会.他们的理由也许有点夸张、但要求却是清楚的.自由!——人权在奴隶社会必须和在自由社会里同样得到确认.友爱!——必须废除奴隶制度来消灭它的残酷.另一方面,西印度的种植园主却坚持经济上要公平合理.他们认为英国法律既然承认奴隶是私人财产,他们失去奴隶当然应该得到补偿.后来议会同意投票确定一笔款项,并使已摆脱奴隶籍  相似文献   

6.
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特产、汉字之奇葩。不少外国人因此对它倍加推崇,爱好者更是“学而时习之”,其中不乏精品。1980年,加拿大总督麦克廉纳招募7000多华工参与修筑一条横贯该国的大铁路之后,多数人连返回祖国的钱也没有。加拿大友人深表同情,捐款在温哥华的大洋之滨,修建了一座“望乡客”,亭上有自称“贫士”者撰写的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7.
戴小华是马华文坛著名的作家 ,一提起她的名字 ,几乎是无人不晓。1991年 ,她因言论公正 ,不具政治色彩 ,受邀在雪华堂主持一场轰动全马的马华与行动党的首次公开性的政治辩论会 ,因而名噪一时。有些人说 ,她所以会这么出名 ,是因为她的美貌 ,我认为这是一种偏颇的说法。其实她的声名应该是靠她办事的能力 ,领导的才华 ,以及在文学创作上的优越表现所建立起来的。我认识戴小华 ,已有十年多了 ,第一次和她见面 ,是1988年亚华作家会议在吉隆坡举行的时候。那时她刚出版处女作《沙城》 ,这是一部剧本 ,反映当时我国面临股市风暴的实况。…  相似文献   

8.
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时,成千上万表达悼念的电报如雪片般从世界各地飞往北京。可是,以个人名义向毛主席表示最后敬意的长长名单中,熟悉我的中国人民却没有看到我的名字。对曾经热忱地支持我、招待我的中国东道主来说,我没有发送唁电被视作是一种粗鲁的忘恩负义行为。人们对此议论纷纷,直到他们了解到我那时了沙子严格的软禁之下,他们才对之表示了理解。我曾经三次向红色高棉领导人提出,请他们准许我参加毛泽东主席的葬礼,至少让我到金边的中国大使馆,在悼念簿上签上我的名字。可是我的每个要求都遭到了拒绝。于是我只好写几封信,…  相似文献   

9.
有句法国谚语说:“无人能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奉为先知圣人。”可是周恩来却是一个例外,他在自己的国家里深受人民敬仰,尤其受到年轻人们的崇拜。在他去世之时,整个中国泪雨滂论,一片悲声哀语,人们向他表达出I无限的崇敬、感激与深情。这种情形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没有任何领袖可以与之相比。在我所结识的世界领袖中,周恩来是我视为最杰出的两位人物之一,另一位是法国的戴高乐。以周恩来的才华与品德,他可以成为任何一个民族的领袖并建立卓越功勋。然而,让人颇感不解同时也最令人感叹的是,周恩来最伟大的美德是他一生都甘居…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撰写的《西行漫记》占有重要一页,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向国外披露中国工农红军状况的外国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曾有一位外国传教士在红军中生活了18个月并跟随红军长征,比斯诺还要早一年向国外披露中国工农红军状况,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瑞士籍的传教士薄复礼。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11月11日,在北京参加首届中拉智库论坛的古巴、厄瓜多尔、委内瑞拉、苏里南、圭亚那学者会后访问拉美所。苏里南华裔学者魏南光与拉美所中拉关系史课题组成员以及国际关系、社会文化研究室的学者会面并作太平天国运动后华人的流散专题讲座;古巴共产  相似文献   

12.
没记得确切的时间,只是仿佛一夜之间,名人博客如雨后春笋般个个冒尖,大有不与他人比个高低,誓不为人之势。而且几乎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新浪博客。  相似文献   

13.
我是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关门弟子。在可染先生最后几年的日子里,我与老师过从甚密,亲如父子,是可染先生最信赖的得意门生。我不仅常为老师抻纸研墨,得以亲聆教诲,而且先生家中私事也常交我去办,甚至到外地休养也必带上我,可谓视同己出。  相似文献   

14.
从滨海的厦门到北方的蒙古,再由西南穿过戈壁滩的沙丘直至古丝绸之路,六周的旅程终于把我们一家带到“世界屋脊”的门槛边。驻扎在格尔木哨检所的卫兵纷纷喊道,“一车老外嗬!”他们摩挲我儿子一头棕发,一边与我们闲聊,一边检查我的中国驾驶证,然后很洒脱地向我们敬了一个礼,说:“开车小心点。到西藏的路推着呢!”年轻时,曾读过希尔顿的小说《香格里拉),梦想有一人能骑在马背上,赶着车走进神秘的西藏。现在,身边多了妻和两个幼子,我倒高兴有辆面包车,而不是骑着头西藏马驹,即使坐在汽车里,这一程也是充满了挑战。青藏公路…  相似文献   

15.
深夜,被电话铃惊醒,是一位远在他乡的朋友约稿,题目:“中国人眼中的日本”,老掉牙的。 友情在,总是不能推脱的,更何况,据说是稿费从优。 其实,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扯上一通的话题。老年人可以拍着胸脯,“他奶奶的,当年小日本”如何如何;青年人,则是“到日本领事馆办签证,”这般这般。到过日本的上海人,有的会饱经世态炎凉般地向你吹嘘“阿拉”当时在东京高田马场如何轧山手线电车,赚钞票,或者更神秘兮兮地谈在新宿的什么  相似文献   

16.
刚卸任的陈宝鎏大使强调,中国重视与新加坡的关系;新国坡的廉政值得学习;中国外交以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为取向;中国加入世贸后竞争难免,但也和东南亚互补互惠。  相似文献   

17.
彭坤元 《西亚非洲》2000,1(1):60-62
清代人对非洲的认识有这样一些特点一、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比起以前各代大大前进一步。如清代人对整个非洲大陆及其周围岛屿的地理面貌有较清晰的认识,对埃及、马格里布、南非和沿海地区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也具有一定知识;二、清代人习惯以“华夏文明中心主义”的观念观察外部世界,加上他们的非洲知识有许多得自西方的著述, 因而在对非洲黑人和他们的文明在作价值判断时,轻视和贬抑之词比比皆是。这妨碍了他们正确地了解和认识非洲;三、19世纪末,在非洲遭受帝国主义瓜分之时,中国也面临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任务。共同的命运使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关注非洲的局势和非洲人的命运,从而奠定了两地人民反殖反帝斗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和2015年,中俄两国互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青年们的互动交流,将带来两国间友谊的新见证.翻开史册可见,在中俄(包括前苏联)现代关系史上,最早公开组团赴苏访问的,是大名鼎鼎的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瞿秋白.他在其名作《饿乡纪程》中,叙说了1920年他从北京出发到莫斯科的沿途见闻,其中更有对沈阳站(时称奉天驿,1910年建成,中国人叫奉天火车站)的实景描绘.当时的沈阳站已是东北硬件设施最好、规模最大的火车站.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就是上海,服气和不尿都是可以的,其实就是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寻些可以慰籍自己的人和事才是。上海菜没说不好吃,不能以自己的口味就这么给定了性,否则就是刚愎自用;自上世纪60年代成长在北京,不说与河鲜海鲜失之交臂,也是有一口没一口的不觉着有多神往,因此撞上醉虾醉蟹什么的也只能用不解的眼光看着周围人的大块朵颐,心中自是不会有丝毫的遗憾,总之是打心窝子里就没觉得那是有多稀罕的吃食。  相似文献   

20.
利民 《新青年》2002,(9):22
大二的时候,同寝的兄弟几乎都恋爱了,每天的晚上很少看见他们的身影,只有我常常留守“本土阵地”。我常常自己在寝室里写一些散文,或者是一封长长的信。他们都知道我每个星期都会收到一封来自另外一所城市大学的信,他们也知道那是一个女孩,一个对我很好的女孩。我和肖寒高中时就已经相爱了,只是那时没有表白而已。高二那年,有一次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