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物证据是毒品犯罪案件中的一种重要证据形式,也是一种间接证据,收集难度比较大,但对于追查和打击毒品犯罪却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办案人员不仅要了解毒品犯罪案件中实物证据的特点和种类,而且还要遵循一定的收集程序和规范,以便更有效地打击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2.
一 非法实物证据的界定非法实物证据 ,是指国家司法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或以非法方法取得的物证材料。它是以客观存在的物体作为证据事实表现形式的非法证据。① 这类证据 ,或以物体的外部特征、性质、位置等证明案情 ,或因其记载的内容对查明案件事实具有意义 ,多系无生命的物体。非法实物证据属于实物证据外延的一种 ,必定具有普通实物证据的一般性特征即客观性和关联性。另外是其独有的违法性特征。非法实物证据包括非法收集的物证、书证、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它们是客观存在的客体物 ,具有可触性、可视性。如果抛开司法人员…  相似文献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研究的重要课题.调查表明,非法证据问题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仍然十分突出.结合司法实践,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非法言词、实物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范围,以侵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手段收集证据为限;非法实物证据排除应设立轻微损害和利益保障两个例外原则;确立公诉机关对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非法证据的衍生证据则不予排除.  相似文献   

4.
刑事案件涉外证据是指能够证明刑事案件犯罪实体事实、诉讼程序事实的证据,是具有涉外性的一种证据类型。其内容主要有表象事实、犯罪事实、程序事实和佐证事实;其形式可以粗略分为言词证据、实物证据、电子证据和文件证据;其形成主要涉及地域、主体、手段和程序。它与一般证据特征有所不同,收集、审查、运用时应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5.
毒品犯罪案件证据中的实物证据包括物证、书证、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等,是一种间接证据。它的特点是毒品为其显著的物证,物证获取难度比较大,且均与毒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收集要本着客观、全面,及时、细致,注意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严格依法进行,注意言词证据的收集和围绕毒品来进行等几项原则,注重物证、书证、勘验、检查记录和视听材料的收集。  相似文献   

6.
毒品案件审理过程中各类言词证据的收集,既要反对“口供是证据之王”的观点,更不能片面地理解“零口供”,只有全面的掌握案件事实,运用辩证的逻辑推理,才能使言词证据成为认定毒品案件的可靠手段。即:做好毒品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口供)的讯问笔录;全面收集证人证言;对查获的毒品交专门机构做出定性鉴定结论;言词证据应由实物证据来检验;严禁刑讯逼供和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言词证据。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法证据是相对于合法证据而言的。我国法学界和司法界对于非法证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法证据是指证据内容、证据形式、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主体以及收集证据的程序、方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材料。狭义的非法证据仅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 ,采用违法方法获取的证据材料。由于狭义的非法证据是整个非法证据问题的核心 ,因此本文所涉及的非法证据均指狭义界定 ,其外延限制为两类 :一是非法的言词证据 ;二是非法搜查、扣押所收集的实物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4 3条从正面规定了司法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  相似文献   

8.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是该罪的犯罪对象,犯罪对象的高危险性、隐蔽性、科技性决定了该罪证据的收集、审查与普通刑事犯罪具有不同的要求。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投放危险物质罪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存在主客观方面的问题。因而,有必要提高侦查人员的证据收集意识,将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并重,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侦查的技术含量和鉴定质量,加强对证人的保护,以完善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证据应用。  相似文献   

9.
简述美、英、欧盟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一项诉讼规则,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应当排除,不能进入审判程序。这些非法证据主要是: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非法搜查、扣押取得的实物证据;“毒树之果”证据以及“警察圈套”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刑事案件涉外证据是指能够证明刑事案件犯罪实体事实、诉讼程序事实的证据。是具有涉外性的一种证据类型。其内容主要有表象事实、犯罪事实、程序事实和佐证事实;其形式可以粗略分为言词证据、实物证据、电子证据和文件证据;其形成主要涉及地域、主体、手段和程序。它与一般证据特征有所不同,收集、审查、运用时应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1.
刑事审判对公诉证据的要求是证据和案件事实之间有关联性、合法性,并且要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检察、公安侦查取证过程中常见的证据瑕疵既有关联性方面的问题,也有合法性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改变公检法之间"消化"案件的做法、提高侦破案件的证据意识和技术能力,是我们提高取证和证明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经济犯罪案件证据作为刑事犯罪证据的一种,必然遵循证据的一般规则。但目前我国缺少一部完整的证据法,也没有确定相应的证据规则。这导致了我国经济犯罪案件取证过程中存在着法律依据粗疏和侦查取证程序、手段非法制化的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确定证据能力和证据证明力的规则。同时,由于经济犯罪案件证据的特殊性,要求在经侦取证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依法收集证据,正确处理涉案款物。  相似文献   

13.
在毒品案件的缉查中 ,我们一方面要注意通过侦查渠道获取直接证据 ,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重视运用刑事技术手段 ,收集同案件有关的各类物证、书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等其他间接证据 ,并使之相互印证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 ,切实做到案件实事清楚 ,证据确凿充分 ,为毒品查缉工作发挥刑事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存在律师阅卷难、调查取证难、会见难和申请变更强制措施难等重大缺陷。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主要在于相关法律不完善、执法过程中违法现象严重和诉讼观念陈旧。我国应完善刑事辩护制度,赋予律师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保证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扣保证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证据种类法律条文本身的逻辑混乱使得学者过多地关注证据种类设立之规范化、条文表述之逻辑化,却忽视了证据种类设定之目的何在。脱离目的对规则本身的精雕细琢,不仅本末倒置,而且徒劳无益。我国对于刑事证据种类的设立,虽立足于限制证据资格、辅助证据规则运用的目的,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限制目的南辕北辙,刑事证据规则的缺失使辅助目的无用武之地。立足于现实对刑事证据种类设立目的的偏差进行修正,一方面需要放弃不合时宜的限制目的,着重强调其对审判阶段的服务,另一方面需要肯定刑事证据种类的设立价值与意义,重点加大证据规则的完善,进而达到辅助目的。  相似文献   

16.
物质交换理论、信息交换与转移理论和同一认定理论共同构成了物证技术的基础理论。其中,信息交换与转移理论是物质交换理论在刑事犯罪证据领域的延伸,而同一认定理论则是物质交换理论与信息交换与转移理论在物证技术领域内的体现。这三种理论同时又构筑了两种证明方式,即直接证明方式和间接证明方式。深入理解这三种理论及其构建出的两种证明方式,不仅会使我们对物证技术有明晰的逻辑认识,也会对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诱惑侦查,不能只从诉讼视角展开,还应该从方法论角度予以关注。诱惑侦查的范围包括“犯意诱发型”和“机会提供型”两种情形,其目的是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收集证据和查获作案人,其侦查途径为从案到人和从人到案的合并使用,即根据案件情况或者线索情报确定作案人的特征和嫌疑范围,然后运用诱惑手段寻找、确定嫌疑人,从而破获案件。诱惑侦查的策略手段具有高效性、欺骗性和是否合法的模糊性,因此,对其规范时应从使用时机、适用范围、适用程序、适用对象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犯罪行为是刑事案件构成要素的核心,对其可能出现的相关形态进行全面地认识、分析,有助于拓宽侦查思路。不同刑事案件有不同犯罪形态。从犯罪行为相关形态的特点出发,可以更好地发现有关犯罪的线索和收集有关犯罪证据,甚至抓获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9.
刑事印证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印证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主要证明方式,它具有层次性;刑事印证的表现形式为证据链,核心为证据联结点;证据联结点的差异有合理的差异和非合理差异、重要的差异和非重要的差异之分,证据间的一致有实质一致和虚假一致之别;对既具有间接证据也有直接证据的一般刑事案件,要求达到全案证据链的完整性即可,对全部据间接证据定案的案件,则要达到证据链的闭合性.  相似文献   

20.
在侦查实践中 ,言词证据因具有生动形象、具体、获取效率高、办案成本低等优点 ,深受侦查人员重视。然而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 ,言词证据也存在虚假或失真等不足。因此 ,在侦查过程中 ,需要对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刑事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言词证据依据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标准进行审查判断 ,确定其真伪 ,以保证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