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法律规定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是由于立法部门对无过错责任以现代技术危险实现作为归责事由没有正确理解所致。过错责任原则无论是在责任成立和责任范围的确定上都不利于机动车之间交通事故的受害人的保护,也不利于统一的危险责任理论的形成。因此,机动车交通事故归责原则应统一为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2.
曹辉 《法制与社会》2012,(23):280+28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消费领域的产品数量和种类日益丰富,随之而产生的产品责任纠纷也层出不穷.为了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为了使社会经济能够在良性的轨道上循环发展,产品责任法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而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体现了产品责任法的核心价值取向,适当的归责原则既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促进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因而开展对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发展历程研究,能为我国产品责任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3.
产品责任是指产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由于其提供的产品具有缺陷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方面的损害而应当向受害者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是否承担产品责任的根本依据,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民事权利的保护和社会正义的实现。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将生产者和销售者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也加以区分,采取二元归责体系,本文就这一归责原则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动物致害责任归责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呈义 《政法学刊》2005,22(3):20-23
动物致害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我国民法通则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动物致害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上,有待深入探讨。通过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动物致害责任归责原则的比较考察,结合我国动物致害责任归责原则的现状,有必要对我国的动物致害责任归责原则进行重新定位,应当采纳无过错责任与过错推定二元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代民法上的过错责任原则包含“有过错就有责任”和“没有过错就没有责任”两个层面。近代以来,“没有过错就没有责任”原则逐渐被废弃,代之而起的是风险责任原则。风险责任以风险领域理论为基础,根据一定的标准判断风险发生于何人领域之内,进而确定无过错所致损害的分配。划定风险领域的考量因素包括利益获取、风险开启与维持、信赖保护、损害分散可能性、自我保护可能性等。现代侵权法归责二元体系由过错归责和风险归责构成,风险责任可涵盖现行的危险责任、交往安全义务中的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等所有无过错致害责任。风险责任立法可采一般条款加类型立法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归责原则是侵权损害赔偿之归责原则 ,填补损害是这一制度的基本功能。依《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及相关立法例 ,我国的知识产权领域不宜引入无过错责任原则 ,而可采用过错推定的方法确定责任。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应建立“物上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化进程的推进,公民的权利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侵权责任归责原则问题作为侵权行为法的核心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学术界关于如何建立侵权行为法的规则原则体系以及具体的规则原则研究一直存在着争议。总结归纳之,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元归责原则体系说、二元归责原则体系说、三元归责原则体系说。现在对侵权行为的责任归属来看,公平责任原则是一种主流的观念,而本文主张侵权责任的归责体系应当是由无过错归责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构成的二元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8.
意思表示错误之撤销与相对人的信赖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广新 《法律科学》2006,24(4):114-120
意思表示错误之撤销而产生的赔偿责任在性质上属于信赖责任。信赖责任建立在受损的合理信赖之上,其构成要素为显然的意图或事实、信赖行为、善意与可归责性。二者均具有信赖保护功能,信赖责任在思维重心与归责基础上明显不同于缔约上的过失责任。信赖责任的赔偿范围以信赖利益为限,当信赖利益大于期待利益时,以期待利益的数额为限。《民法通则》第61条和《合同法》第58条将意思表示错误之撤销而产生的赔偿责任规定为一种缔约上的过失责任,存在明显缺陷,非常不利于对相对人的信赖保护,应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9.
田园  李帅 《法制与社会》2011,(7):273-273
尽管侵权责任是知识产权权利人寻求法律救济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应当引入知识产权的"物上请求权",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多重方式。此外,统观《知识产权协议》第45条第2款,其所规定的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的归责原则并不能认定为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现代社会中有关产品责任的问题不断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关于产品责任的归责问题屡见报端,传统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产品责任的性质和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在西方发达国家司法实践中的发展状况,并联系我国产品责任法中采用的归责原则,简要的分析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法律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祁梁 《法制与社会》2013,(15):296+298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提供劳务方受害责任的归责原则规定为过错责任,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雇员受害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颠覆,所以对作为相对弱势一方的提供劳务方保护不力.所以,本文将通过对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归责原则的法律思考,提出完善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余民才 《法学家》2005,96(4):132-140
国家责任法调整国家之间的责任法律关系,涉及国际法的次级规则,具有独立性.与国内法上的责任制度不同,国家责任法是一种普遍性的单一责任制度,它不区分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但国家责任不包含刑事责任,而在总体上与国内法上的民事责任相类似.  相似文献   

13.
新闻侵权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责,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或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应依何种根据使其负责,此种根据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判断,即法律应以行为人的过错还是应以已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标准,抑或以公平考虑等作为价值判断标准,而使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由此可见,归责不同于责任。责任是归责的结果,但归责并不意味着责任的成立,而只是为责任的成立寻找法律上的根据。归责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在经济法责任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任务是解决因违反经济关系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以通过规则来补偿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为逻辑起点,确立由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及天平归责原则组成的综合层级归责原则体系,适应了经济法责任的灵活性并排除了对受害主体保护的遗漏,保证受害主体能够获得最大的弥补。  相似文献   

15.
严格责任原则作为我国《侵权责任法》上的一项重要的归责原则,对于保护受害人、控制风险起着重要的作用。严格原则不以行为人的过错为要件,也不以行为人的行为违法为归责的原因,只要其行为或其所管理的人或物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除非有法定的免责事由,都要承担侵衩责任。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上著作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ISP著作权侵权赔偿的归责原则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著作权侵权赔偿的归责原则不同于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侵权赔偿的原则。ISP与传统媒体不同,对其规制也不能简单类比出版商。ISP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对ISP著作权侵权赔偿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这符合法理,符合国情,有利于平衡ISP与著作权人之间的利益,有利于惩罚侵权行为,也有利于保护互联网产业。  相似文献   

17.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石,是从法律价值上判断国家在何种情况下承担赔偿责任的根本标准和依据.目前世界各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和危险责任原则等.对于这些归责原则,学术界褒贬不一,分歧很大.如何选择及选择什么样的归责原则,对于确定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免责条件及范围以及举证责任的负担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弄清和正确认识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有必要对上述各种归责原则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通说中的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实际上名不符实。归责原则是归责的指导要素,不同于民法基本原则和赔偿原则,更不同于归责基础。真正的归责原则表现为自己责任和公平责任,过错和危险是两个基本的归责基础。归责基础是归责的内在技术标准,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是归责的外在技术标准,二者在归责原则的引领下保持了归责原理体系的自洽与圆满。  相似文献   

19.
环境侵权归责原则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劲  李丽君 《法学杂志》2007,28(3):21-24
我国环境侵权归责原则实行过错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并存,在举证责任上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本身仍有其不足与缺陷,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在环境侵权归责原则上突出体现公平原则;相关的法律规定应当具有统一性;作出相应的补偿规定,以使环境侵权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上的真正保护.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令人目不暇接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人们在享受这些产品和服务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被层出不穷的、由于产品缺陷所造成的损害事故所困扰。因此产品责任案件时有发生,而产生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解决这类案件的关键问题。本文拟从法律对利益调整和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各种归责原则所体现的法律对产品责任关系各主体利益的衡量与分配、协调与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