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是思辩的学科,是通过思考和辩论发展起来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了证明那些自认为有智慧的人是错误的,经常在街头跟他们进行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别人产生新的思想。哲学课堂也需要苏格拉底式的"精神助产术",用对话、思考、辩论的方式追求哲学智慧、领悟哲学真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在理论逻辑上,马克思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契合了后现代哲学回归"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零距离化"的走向,成为"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在实践逻辑上,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主题的现实资本主义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核心维度,在批判现代性的负面效应时肯定其历史价值成为马克思与后现代理论家的基本共识,而揭示人的异化的历史性和以"历史性"消解超历史的"非神圣形象的异化"的批判深度则使马克思走进后现代哲学道路;在辩证逻辑上,马克思追求"否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方法论自觉,与游戏规则法、解构法等强调知识的断层性、差异性、不可通约性与不可预见性的后现代主义方法的思维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出发纵观西方哲学史,辩证法的实质内涵经历了由"对话"到"独白"再到"对话"的三阶段圆圈式变迁,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为苏格拉底(对话)、柏拉图和黑格尔(独白)、伽达默尔(对话)。从语言哲学来看,上述变迁具有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正>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喜欢在公共场所谈论哲学,他自称"业余哲学研究者",以与人谈论哲学为乐,从不以老师自居,任何人想听就听,从不收费。两千多年后,很多当时靠哲学赚钱的所谓智者已湮没于历史的长河,苏格拉底的名字却依然如雷贯耳……2009年的岁末,当我偶然走进花卉园,巧遇一群以琴会友的中老年朋友,并得以认识《重庆晨报》3年前报道的《退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西方后现代政治宽容哲学开始出现。后现代政治宽容哲学,以汉娜·阿伦特的"对无思之恶的宽容"、雅克·德里达的"宽恕一切不可宽恕的人"以及尚塔尔·墨菲的"将敌人转化为对手"为三项代表性理论。三项代表性理论在如何消除"恶"之根源方面,存在着几乎相同的理论误区,我们在借鉴国外的政治宽容思想来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理论体系时必须避免进入这些误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古希腊苏格拉底之死为切入点,探求哲学的本质、使命以及哲学的生存发展问题.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大案”.导致苏格拉底之死的原因有起诉因、政治因和哲学性格因,而苏格拉底的哲学性格,即“牛虻精神”是苏格拉底之死最真实的原因.苏格拉底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哲学的三大使命:求善、授法和批判,这三大使命是哲学的生命之本、动力之源、发展之基,也是苏格拉底以死为代价给后来、当下乃至未来的哲学指明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哲学解释学对话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和探求真理的重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话,但由于受到传统思维方式及教条主义认识的影响,现实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存在着种种"失真"现象。哲学解释学的"我—你"对话既是主体间性的,又是反思性的,为我们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意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条现实而积极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治河 《岭南学刊》2010,(3):112-117
生态文明是一种后现代文明,其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巨大而艰难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变更,产业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改变,而且也需要生活方式的变革。因为源于近代西方的现代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不可持续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阻碍着生态文明的建构。我们要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揭示现代生活方式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发展一种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后现代的绿色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互动基础上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的、以追求诗意存在和创意存在为内容的绿色生活方式。这样一种后现代生活方式虽然不乏理想主义色彩.但对于抵抗现代人时生存事实的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过度迷恋,视缺乏创意的生活、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的囚徒境遇,不失为一种健康的选择。这样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生活方式.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建构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面对悄然兴起的"马克思热",反思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现状,不能不看到马克思哲学长期被遮蔽的诗性特质.这一特质源自青年马克思的诗人气质,并内蕴于马克思一生的哲学思考与著作中.马克思以现实的人的生存状况为出发点,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为人类未来设计蓝图,这一人文关怀改变了传统哲学对抽象真理的崇拜,也使得德国浪漫派的诗意关怀具有现实维度.马克思哲学的诗性特质在于"诗的浪漫"与"史的深沉".  相似文献   

10.
焦玉玲  姜建成 《求索》2012,(9):124-126
实践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实践概念的泛化和对实践这一概念不同视角的诠释,以至于当今学界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解释也意见纷呈。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说明实践观点对于构建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具有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经历了从思辨思维方式到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但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地解释世界,而且强调在此基础上能动地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对西方哲学中道德实践与技术实践的整合与超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反思的价值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来梳理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哲学理论社会功能的重要方面,体现为对社会生活的指导功能。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以"物本主义"的思维方式理解此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抽象的教条和现成的结论,因而实际上并不具备这一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理论体系立足于"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对其"指导社会生活"的功能进行了全新的理解和阐释,从而能够真正发挥"为社会生活提供科学世界观指引、方法论导向以及价值观引导"的功能,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哲"①面向现实、回归现实生活的问题,其实是哲学家如何自觉地感悟生活、把握生活的本质和主流,有效阐释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问题;进而是以实践为中介和契机,推动"马哲"与生活的辩证运动、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的问题。哲学家要做到这点,需做好立足现实实践,反观历史逻辑,达到对历史与未来的哲学贯通;以实践为纽结,汇聚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事实与价值,在这种矛盾运动和双向深化中,感悟哲学;按照实践的本性和规律去理解哲学与生活的辩证运动,创造性地诠释生活,建设性地展开生活;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深入现实与历史,汇通科学与人文,在时代的整体语境中综合创新。"马哲"需要以自己的方式"远离"生活,即对生活采取一种超然的和冷观的态度。"马哲"还需要"归元",需要向"第一原理"层面下功夫,需要追求客观普遍性。哲学家应独立地思考生活,自由地和创造性地诠释生活。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曾指出:"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对话教学正切合了当今时代对教育、对人才的这种要求。一、对话教学的起源与含义对话教学有着悠久的中外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至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在西方,可追溯至苏格拉底。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是把每个现成的道理或理论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通过简单易懂、通俗随  相似文献   

14.
颜佳华  朱逢春 《求索》2014,(1):32-36
西方哲学的发展大致依循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两种理路。理论哲学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主导理路,实践哲学则是伴随着当代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关注而逐渐复兴与发展起来的。行政哲学属于实践哲学的范畴,它具有实践哲学所拥有的实践改造性和现实批判性的基本属性。体悟和发扬马克思实践哲学中“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精神与传统,以一种真正的实践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运思,体现了时下对行政哲学范式变革的某种理论自觉。保持行政哲学贴近行政生活的理论特质和实践性的品格,具体要求包括:行政哲学应当回归生活世界,坚持以行政生活为基础性的对象;行政哲学应当以行政智慧的获得为目标取向;行政哲学应当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指导构建自身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5.
就现当代哲学"有限性"研究视域而言,认识论形态的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揭示了理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海德格尔高度评价了康德在为形而上学的"有限性"规定中"第一次奠基"的价值,并建构了"此在形而上学",阐述了生存论哲学形态中"生存"的"有限性"特质,但没有触及到现实生活世界的"有限性";与此不同,马克思哲学的唯物史观真实地呈现出了现实"有限性"的丰富思想.  相似文献   

16.
人类正面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是现代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所导致的大量排放。现代经济、政治制度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合法性。现代主流意识形态——现代性——则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系统的辩护。以现代性为指导思想的现代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现代性是包含严重错误的。现代性的基石是独断理性主义,其要害则是普遍化的物质主义价值导向。当代最新科学和哲学研究表明,独断理性主义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整个现代性的体系坍塌了,则物质主义的荒谬性立显。生态学告诉我们,地球生物圈无法承受几十亿人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生态哲学将会凝练生态文明建设所必不可少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与全球化进程趋于同步的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特质,更具备"世界性"因素。达成这一目标的基本路径是"对话",不仅要与"自我"传统对话,更需要与"他者"场域对话;不仅要反思"自我",更需要尊重"他者",进而获得并奠定全球"对话者"的地位。基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在一脉相承的意义上,中国网络文学的全球化进程及其根本路径在于实现"网络文学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赵亮 《求索》2012,(11):157-158
从政治哲学的著作中,发现权衡(prudence)被有意忽视的现象。为了探求答案,作者重读了苏格拉底,力图以苏格拉底对权衡(prudence)的阐释,结合政治哲学史的发展来解释这一问题。借助对失落了的"权衡"的追问,对"哲学王"的经典命题得出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李敏 《前沿》2012,(19):65-66
西方后现代主义逐渐成为西方社会思想主题的一大潮流,其思维方式的产生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后现代转向后,人类对生命形式的安顿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西方后现代转向对于我们正确看到中国哲学的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就西方后现代转向和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电影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彰显"文化软实力",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力量。如何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特质,通过跨文化互动,自信地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平等交流与对话,是当下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关键。《云上太阳》突破了以往少数民族电影"启蒙与拯救"的传统模式,运用原生态记录手法,完成了民族身份的自我建构与确认,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共存和诗意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