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鬼谷子》是先秦纵横家学派留下的唯一子书,自民国以来关于该书的整理与研究成果显著增多。民国时期,学者多专注《鬼谷子》文献研究,在译注与辨伪、考证等方面发力;20世纪下半叶,考证鬼谷其人其书仍在继续,同时关注到了《鬼谷子》的思想价值,学者多阐述书中哲学、军事、谋略等思想;21世纪以来,《鬼谷子》研究重点由考辨转向整理与研究。其哲学、军事、谋略、心理学等价值得以发掘。回顾百年来《鬼谷子》的研究历程,把握其研究脉络,能够为下一时期《鬼谷子》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敦颐作为“北宋五子”之首,是宋明新儒学的开山宗主.其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和《通书》(又名《易通》).尽管著述不多且内容简短,却是新儒学的经典之作.周敦颐生活在儒、道、释三家相互激荡、相互融合的时代,他立足于儒家经典,尤其是奠基于《周易》和《中庸》之上,建构了一个融合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理论体系.其中,“诚”是一个核心范畴,起着整合天道和人道的作用,它使天道伦理化和伦理天道化得以可能.从而在人伦次序方面达到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即“天人合一”.这一理论成就不仅使先秦儒学体系化,而且为宋明新儒学的理论建构开创了思维路径.但是,作为宋明儒学第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诚体”思想内含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3.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妇学》篇素有争议,文章针对袁枚的激烈抨击尤其引人关注。但从清代中期学术史发展的内在理路来看,章氏《妇学》篇关注的是女性写作是否有利于阐释儒学经典的问题,并在"三礼"中寻找于己有利的证据。其论证方法与所得结论与章氏本人的历史哲学密切相关,亦符合清中期"道问学"的潮流。《妇学》的价值,主要在于抛开社会性别角色而论女性写作,为女性"言公"开辟了空间;然而又将女性写作固定在生理性别之上。其内在矛盾的实质是清中期儒学发展的新动向与传统思想的纠缠和冲突。  相似文献   

4.
沈潜 《求索》2013,(6):118-120
宋明儒学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最重要的资源。宋明儒学强调宇宙生生不息之过程,重视思辨与形而上的本体建构。重视“道统”之传承与弘扬,重视“人心”、“道心”的辨析与心性修养及非政治化重建等。宋明儒学的这种哲学底蕴所内含的是在宇宙中看到一种主体间关系性的形式,它能帮助人们摆脱某些想象出的历史虚无的哲学图景。这种理性精神对其融入当代语境.实现范式转换和价值重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5)
正现年93岁的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似乎有"出书癖",时不时就会整出一本。据台湾《中国时报》及"中央社"报道,李登辉日前再度推出一本名叫《余生:我的生命之旅与台湾民主之路》的"新书"。该书其实是他将自己于2014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李登辉送给日本的话》,由日文翻译成中文,在台湾上市罢了。无价值,但目的非常明显,在台湾各界引起轩然大波,激起群情共愤。"出书癖"李登辉  相似文献   

6.
把心安顿好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我的新书《把心安顿好》,该书是我的第四本随感集,所收文字主要写于2006年至2010年间。此前的三本随感集为《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曾名《碎句与短章》)。下面摘登其中“内在生活”一节。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经学与史学的关系,缕述了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贯彻的过程,分别对汉唐、宋明和清代三个时期史学在实践儒学思想上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史学对儒学思想贯彻的意义在于维护大一统思想和正统观念,避免国家的分裂和政权的随意纂夺,维护国家的稳定,也指出其缺点是过于遵从儒学的排斥妇女和少数民族的观念,并使史学失去了某种程度上的学术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最先系统研究亚当·斯密的道德观念的学者有朱绍文、晏智杰等,朱绍文在《<国富论>中"经济人"的属性及其品德问题》中认为,斯密学说中的经纪人是前后连贯的,并明确指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所讨论的人性是同一时代同一阶级属性的人,是这个时代的新人,而绝不是两种属性完全不同的人物".[1]其后,我国的学者对斯密学说的研究开始不断加深,如晏智杰先后出版的《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学》、《经济思想的成长》、《晏智杰讲亚当·斯密》等都对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有所涉及,但并没有对其道德思想和市场经济的联系进行系统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阐述道德与市场联系方面,大多数有所探究的经济学家都偏向于用道德哲学的方式研究"经济人"的道德问题,如胡怀国的《亚当.斯密的思想渊源:一种被忽略的学术传统——兼论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本文借鉴前人对斯密思想的研究成果,综合斯密身前主要的两本著作《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力图从斯密的思想体系中抽离出其道德要旨,并藉此探究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骧聪教授为该书所撰的《序》中说:“该书至少在两个方面有较大突破,一是在体例上,将环境法律责任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加以研究,并试图找出其内在规律。在该书的第一编,作者从环境保护法本身具有的独特价值取向和其调整行为的特殊性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从儒学人文主义文化宽容的哲学认识态度上进行探讨儒学人文主义下的"仁"修养,以及"仁"修养与文化宽容的关系,强调文化宽容价值是植根于儒学人文主义土壤中的文化传统,只有深入发掘传统的文化宽容价值,才能将其有益于民族文化融合的内涵与时代文化结合起来,将富有时代精神价值内涵的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显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6,(2)
《孙子兵法》是现存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本兵书,内容丰富,结构体系严谨,理论性和实践性强。该书的战争态度是慎战、备战,战略思想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战术思想是致人而不致于人,治军思想是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书中这些军事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如今也有着很高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樊友新 《求索》2010,(4):224-226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与历史上其他政治家一样,王安石也试图通过构建天命观来达到其为政之目的。本文拟通过分析王安石所处的历史语境,并对其天命思想专论《推命论》和《命解》进行解读来诠释其天命观思想。研究认为,作为宰相的王安石构建其自身的天命观,并非为寻求真理而做的学理性探索和论述,而是旨在以儒学为基础,杂糅了佛、道、法、墨等各家学派,行以经世致用之目的,是中国儒家权变思想的集大成,对于揭示中国民俗思想及研究治国平天下方略具有很好的历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曾晓霞 《人民论坛》2012,(14):138-139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易道之广大,儒家尊其为"群经之首",道家将其列为"三玄之一",后世视其为一切文化的"源头活水"。《易经》以卜筮解卦为内容,为卜筮之天书。《易经》虽晦涩难懂,但对日本思想政治文化却影响深远。该文着重对《易经》在日本社会的传播及对日本思想政治文化的影响进行梳理分析,以图对理解日本的文化现象和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中庸》和《大学》一样,都称不上书,只能算一篇文章。《中庸》出自小戴《礼记》的第31篇。全文共3545个字,是"四书"中第二本篇幅最短的经典。《中庸》的内容深刻,对于儒家核心思想的阐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中庸》从汉代起就有单行本刊行。至南宋,理学家朱熹集前人研究之大成,写成《中庸章句》,纳入"四书",成为儒学法定经典。足见《中庸》这部著作在儒学中地  相似文献   

15.
"慎独"是我国传统儒学重要的道德范畴,"慎独"与儒学反求诸己的修养功夫、合内外之道的伦理学以及超越而神圣的人格境界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一种集本体论、心性论、德性论和功夫论为一体的整体德性体系。"慎独"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先秦儒家道德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本文主要以《中庸》、竹帛《五行》为文本,分别从身心关系、人伦关系、天人关系的三个层面详细解读"慎独"思想所蕴含的个人修养境界、伦理道德境界和神圣宗教境界,并试图以基督宗教为参照,总结出儒学"慎独"思想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合亮博士的新著《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其一,该书主要围绕"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样式演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意识形态之争已经演变为价值观之争。面对以普世价值为主导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中国当下出现了因价值观失衡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意识淡薄、部分国民信仰迷失、社会道德滑坡和信任危机等,亟待构建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思想解读"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其内在理路和理论向度:即一方面以《大学》思想阐述其复兴传统、包容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和创新超越西方普世价值的内在理路;另一方面,以"中国梦"的内涵印证对其进行深入建构的理论向度。  相似文献   

18.
李小成 《求索》2013,(6):130-132
作为先秦文学代表的楚辞内容丰富.给后世提供了各方面的写作素材。其中类书《艺文类聚》就从各个角度广泛地征引了楚辞,由于该书编撰、成书年代较早。与宋以后的版本比起来,有着一定的文献学价值。对人们校勘楚辞有参考作用。所以就后世流行的《楚辞章句补注》与所引之《艺文类聚》相比较,可见唐抄本与宋刊本之异同。  相似文献   

19.
臧知非 《湖湘论坛》2011,24(3):103-109
儒学内容的搬迁既源自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决定于儒生价值追求。从儒生价值观的层面了解儒学变迁更有助于把握儒学与历史实践的内在关联。秦汉之际,儒生的价值追求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折时期,其表现就是以昔日圣王批评现实,转变为承认现实就是圣王之世,积极地为巩固现实权力秩序出谋划策。这个过程,从荀子开始,到董仲舒完成。儒学也最终完成了由现实的批判武器转变为现实统治的工具。只有历史地分析这一历史过程,才能科学地把握儒学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主仁学"的基本思想模式,即其体用论是"民主仁爱为体,礼法科技为用",其文化观是多元和谐文化观,其核心价值观是以"仁"为根本之道、以"义礼信和敬"为常用大德的"一道五德"价值观。"民主仁学"的基本特性是道德理性、人文性与兼容性,它在全球化、民主化的世界潮流以及中国和平崛起、儒学复兴的大趋势下,提出了一种既重视道德人文精神,又兼融现代民主价值的新儒学思想模式,提供了一个能够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儒学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