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文雄 《法制与社会》2010,(35):182-183
本文从探索和把握贿赂犯罪的规律入手,谈了对贿赂犯罪侦查思路的看法,认为应掌握好侦查谋略,注意区别对待行贿人、受贿人,注重初查,拓宽案件突破口,综合运用各种技侦手段,做好贿赂案件的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贿赂犯罪作为最常见的职务犯罪类型,犯罪行为的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趋势日益凸显,侦查与反侦查的较量愈加激烈。本文指出传统侦查手段在查办案件时陷入多重困境,特殊侦查措施对侦办贿赂犯罪案件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一、贿赂犯罪证据收集与运用中的困境 目前,在我国贿赂案件的证据收集与运用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源于该种犯罪的“对合性”,这种“对合性”给侦查工作造成的障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贿赂犯罪的认定较多地依赖于言词证据,在侦查中常常面临着攻守同盟、证据“一比一”和犯罪形式多样化等问题,给侦查发现、取证和认定造成了困难。破解难题需要打开思路,本文立足实务,围绕侦查当中的逻辑思路寻找切入点,试图对上述难题提出侦查对策及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5.
邵秋明 《法制与社会》2012,(19):261-262
在大陆地区,职务犯罪的侦查主要是要是由检察机关的反贪污贿赂部门和反渎职侵权部门查处,反贪污贿赂部门负责贪污贿赂案件的侦查,反渎职侵权部门负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的查处.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贪污贿赂与渎职侵权犯罪经常会相互交叉,两个部门又缺乏有效侦查协助机制,容易形成漏罪,不利于反腐败的打击.因此对于贪污、渎职犯罪数罪并发的案件,有必要探索侦查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浅论贪污贿赂犯罪侦查途径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才 《犯罪研究》2003,(4):49-51,57
贪污贿赂犯罪侦查途径的基本模式是检察机关在同贪污贿赂犯罪行为的长期斗争过程中,结合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所形成的基本侦查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是在对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为主要表现的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所运用的侦查途径的分析和探讨。主要包括侦查人员对案件证据的搜集、分析,采取强制措施,以及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技巧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贿赂犯罪的隐蔽化、多样化以及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的增强,贿赂犯罪发现难、获取证据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刑诉法修改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等相关制度的确立,加上各项相关配套制度如支付制度等的不完善,常常使贿赂犯罪侦查工作陷入僵局。在贿赂犯罪的侦查过程中,吸取  相似文献   

8.
张翔 《法制与社会》2010,(25):262-263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作为法律侦查对象的贿赂犯罪,通过分析贿赂犯罪的社会成本和个体成本,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为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打击和预防贿赂犯罪提供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措施,已经逐步开始运用于实践中,但在现行法律上缺乏依据。而诱惑侦查能否适用于贿赂犯罪,理论界存在争议。由于贿赂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无明显被害人等特点,诱惑侦查的适用具有较大效益,具有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需从实体和程序上建立起完备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侦查机关、侦查人员之工作效果,依赖其具有的犯罪侦控能力。在市场化、数字化、全球化之当今社会,全面提高犯罪侦控能力尤为重要与紧迫。本文从犯罪侦查能力、犯罪识别能力、犯罪讯问能力与犯罪控制能力等方面具体诠释犯罪侦控能力,分析其“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之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贿赂案件能否运用诱惑侦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务中使用“诱惑侦查”的合理性问题,迫切需要理论论证。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构成我国贿赂案件中使用“诱惑侦查”的主要法律障碍,而“过于频繁使用”和“不当使用”这种手段,也会带来负作用。但不能以此否认诱惑手段在侦查贿赂案件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现阶段“相对合理”的做法是,“诱惑型诱惑侦查”应当禁止。对于犯罪暴露的贿赂案件,可以借用已经存在的机会来实施诱惑。同时,应严格诱惑侦查手段的审批权限。  相似文献   

12.
范帅  张楠 《中国检察官》2010,(21):59-61
在反贪污贿赂犯罪的侦查实践中,贿赂犯罪案件因其缺乏直接证据的固有特性历来被认为是查办难度最大的职务犯罪案件。预审工作的成功与否,在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孙子兵法》云:"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以谋取胜。"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办案实践,就如何在预审中巧用谋略突破贿赂犯罪,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贿赂犯罪作为一个古老的社会现象,在中国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似乎愈演愈烈,甚至渗入被视为象牙塔的教育领域,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一大毒瘤,严重影响了创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笔者在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系统贿赂犯罪的现状与特点基础上,拟就如何采取侦查和预防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有效地控制高校领域的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14.
元静 《天津检察》2006,(6):48-49
当前,我国反贪案件的侦查模式基本上属于“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犯罪线索、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获取更充分信息后,再以嫌疑人口供为基础搜集其他的证据。如果收集的其他证据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有所出人,就继续讯问。如此循环往复,整个反贪侦查程序基本上都是被动地围绕嫌疑人口供进行。这种“挤牙膏”的侦查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反贪部门的侦查成本和效率。笔者认为,为适应反贪侦查的严峻形势,提高侦查效率,采用秘密侦查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选择。秘密侦查是指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在严密的指挥和监控下,秘密使用跟踪、设伏、录音监听、摄像、伪装潜入等合法的手段,掌握侦查对象的动向,控制其活动,从而发现和揭露犯罪的一种侦查方法。秘密侦查对于反贪污贿赂案件的破获具有巨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核心提示]在不强迫自证其罪的侦查行为规则下,如何履行贿赂犯罪证据提取的行为规则,根据贿赂犯罪证据体系的形成、证据的"提取"行为以及自愿"自证其罪"的行为规律,阐述了如何能够使贿赂犯罪嫌疑人自愿"自证其罪"的取证方法。在贿赂犯罪的侦查活动中,犯罪证据的提取与其他刑事犯罪案件的证据提取的区别在于:"贿赂犯罪案件的证据类型是以言辞证据为主要特征的证明体系,因此,口供在对犯罪行为的证明起到重要的作用"。不难看出我国的新诉讼法从人权保障的角度规定了"不能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  相似文献   

16.
按照《刑事诉讼法》和“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相关规定,商业贿赂犯罪分别由检察和公安机关负责侦查,这与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由统一的专门机关对贿赂犯罪进行集中惩治的惯例不相符,也造成了实际工作的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7.
吴云 《中国律师》2008,(1):66-68
“诱惑侦查”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在打击各种严重的社会犯罪尤其是涉毒犯罪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诱惑侦查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前期.当时是为了镇压资产阶级革命。而诱惑侦查真正运用于刑事侦查领域却是在20世纪的美国。后来诱惑侦查逐渐被日、英、德等国所吸收并对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商业贿赂犯罪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政策上治理的重点。对于这种犯罪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犯罪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对这种犯罪准确惩处,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发生。本组笔谈共有6篇文章,分别从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基本思路、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与立法、商业贿赂犯罪的客体解读、临床医生收取红包行为的性质、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及商业贿赂犯罪的侦查管辖与证据效力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一、转变侦查观念,把好侦查质量关 贪污、贿赂犯罪属智能型犯罪,做案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的活动能力,有突出的业绩和诸多的荣誉光环;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因此,侦查干警要认真研究和思考,掌握在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在经济发展的最快期,在稀缺资源开发期,在政治、司法  相似文献   

20.
贿赂犯罪作为典型的权钱交易型职务犯罪,涉嫌犯罪双方利益关联度大,反侦查意识强,犯罪过程中遗留的书证、物证等犯罪痕迹较少,通过犯罪行为来推论和确定犯罪故意的难度较大,因此,实践中,主要是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内容认定犯罪故意,通常采用讯问笔录的形式予以固定。因此,如何通过笔录依法固定贿赂犯罪的主观故意对侦破案件和惩治贿赂犯罪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