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为了了解这部法律的实施情况,最近我们到山西运城、临汾、晋中、长治、阳泉、吕梁、忻州七个地(市)进行了专题调查。一、贯彻实施《村委会组织法》面临  相似文献   

2.
自治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农民寻求政治民主形式的伟大创举。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其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之一。笔者于1999年在基层锻炼中,恰逢当地村委会换届选举,通过与乡镇领导、村干部和村民的广泛接触,对村民自治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既看到广大农民对村民自治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衷心拥护,也体会到广大基层干部对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9月开始,我省村党组织(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两委”)陆续任期届满.将进行换届选举。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相似文献   

4.
《党员干部之友》2014,(11):16-17
正为做好村(农村社区)党支部委员会(党总支、党委)和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13,(11):37-39
1.我省村“两委”(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甘肃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有关规定和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关于做好全省村党组织和第八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甘组通字[2013]45号)精神,  相似文献   

6.
1998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先后制定了《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甘肃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两办法”)。就全省“一法两办法”的贯彻落实情况,本刊记者专访了省民政厅厅长黄续祖。  相似文献   

7.
当前,村民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由于受到利益、村民的民主权利意识、法制意识和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村民作用并未能充分发挥。因此,要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村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配套规章制度,从而为村民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 村民自治,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是扩大基层民主,建设和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村委会组织法》的颁行,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谈谈自己学习《村委会组织法》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面对我国广大农村村民自治这个新形势 ,要让党支部更好地发挥其领导作用 ,就必须使一部分党员干部走出几种认识上的误区 ,对党支部领导与村民自治间的关系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误区之一 :开展村民自治 ,必然削弱党支部的领导这种认识主要源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的误解。《组织法》有 30余条之多 ,而对于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则只抽象、简单地点了一下 ,让人不知如何去做。在一些同志们看来 ,这样下去 ,势必会削弱党支部的领导。我们认为 ,每部法律都有其重点所在 ,不可能面面俱到。《组织法》对村民…  相似文献   

10.
王德胜 《实践》2014,(2):21-22
<正>为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村民自治、基层民主和维护村民合法权益在实践中仍然困难重重。通辽市的一份调查分析显示,通辽市近年来的信访案件多数来自嘎查村。其诉求的事项主要集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积极推进我省村级体制改革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下半年起,在全省全面推开改革村级体制、实行村民自治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将村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村民自治体制,将村公所(办事处)改革为村民委员会。在村公所(办事处)辖区范围设立村民委员会,以合作社或自然村设立村民小组,原来以合作社或自然村设立的村民委员会自然消失。改革村干部管理和选任制度,村干部退出乡(镇)干部编制序列,由选聘制改革为选举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88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以村委会直选为标志的村民自治活动,亿万农民欢欣鼓舞,迸发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村民选举制度日臻完善。十年后的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在补充和修改的基础上,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大力推行村民自治是合乎民意的,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还在于推动社  相似文献   

13.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一年来,在广大农村掀起了层层波浪,可以说它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其实质是实行村民自治,核心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实施过程中,各基层党委、政府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确保了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了农村经济的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当好村委主任,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来说,是一个需要探讨的新问题。本刊特刊发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实践十年的基础上产生的。从《村组法(试行)》到《村组法》,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十年的艰难探索,中国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已经大大地向前推进了。  相似文献   

15.
殷欣 《支部生活》2004,(9):38-39
从2000年5月至2001年8月,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农村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办法》、《云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改革村级体制,撤销了13000多个村公所、办事处,实行村民自治,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健全、落实农村基层各项民主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农村村级管理体制和村干部任用机制。截至2004年6月30日,全省13172个村委会换届选举已完成99.7%,各地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6.
《江淮》2011,(9)
2010年10月28日发布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相似文献   

17.
《党员干部之友》2007,(10):10-12
自2007年9月开始,我省村党组织(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两委")陆续任期届满,将进行换届选举。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  相似文献   

18.
2008年进行的陕西省西安市第七次村委会换届工作,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全市统一组织的第四次大规模选举活动。为了及时掌握换届选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进行了全程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的《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福建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规对选举操作程序的规定更加严格规范了,但实际操作中,在村民选举委员会选举、选民资格认定、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产生、投票、选举违法认定和违法责任等方面,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使之更适应基层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刘发奎  毕锟  郭娜 《党建》2009,(5):42-43
2008年进行的陕西省西安市第七次村委会换届工作,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全市统一组织的第四次大规模选举活动。为了及时掌握换届选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进行了全程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