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自1985年出入境管理法公布以来,围绕出入境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陆续制订了许多法律规定,同时也先后与各国签订了一些条约、协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出入境法律制度,这些都为修改出入境管理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中国公民出入境自由权利问题出入境自由权,是指一国公民享有从本国到外国旅游、留学、就业及移居或从国外返回国内居留的权利。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公民在出入境方面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一)出入境法与出入境法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陈旧的管理中外公民出入境办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等法规应运而生,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有关实施细则也已颁布实施。由于这些法规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执法机构,要调整特定的关系,又由于这些法规之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际出入境是指中国公民在两岸三地之间旅行与居留的行为。由于港澳台地区的高度自治性,两岸三地各自拥有较为独立的出入境管制权和不同的出入境管理制度及出入境管理体制,因此在中国区际出入境管理中必然存在着不协调和漏洞。建立一体化的中国区际出入境管理运行机制,即能够顺利衔接的区际出入境管理制度、能够对接的区际出入境管理体制和能够即时沟通的工作平台等,将保障中国公民区际旅行与居留的合法权利,并有效维护我国的出入境安全和区际出入境管理秩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公民非公务出国日趋增多,对出入境中介服务的社会需求也相应增加,在京的一些单位和个人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与境外“移民服务机构”相勾结,成立非法中介机构,擅自从事公民出入境中介服务。其危害为:损害国家声誉和对外形象,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出入境管理秩序,危害国家安全;逃避国家税收,给国家造成财政损失;侵害公民人身、经济和出行等合法权益。加强出入境中介机构规范化管理的对策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出入境中介服务;实行归口管理,加大对出入境中介机构的管理力度;成立合法、规范的出入境中介服务机构,彻底铲除非法中介机构滋生的土壤;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依法加强对新闻媒体进行出入境中介服务广告宣传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邵磊 《公安研究》2007,152(6):48-51,96
在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和平崛起的时代大背景下,应适时将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出入境管理工作重心作出调整。新时期的出入境管理应进一步维护中国公民的出境权利和国际通行便利,同时健全和完善外国人入境检查程序,有效整治日益严重的外国人“三非”问题。针对我国出入境管理法制的缺陷和管理理念的滞后,应采取具体措施,实现出入境检查工作与国际现状有效接轨。  相似文献   

6.
公民出入境管理模式存在管制型和自由型两种。管制型出入境管理模式以维护阶级统治为目的,对公民出入境活动实行严格管制;自由型出入境管理模式以保障公民出入境自由权为目的,主张公民享有自由出入境的权利。我国现代出入境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是从管制型向自由型出入境管理模式逐步转变的过程。我国目前已经处在自由型出入境管理模式之中,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出入境中介,从广义上讲是指为中外公民出入境活动起中间媒介和辅助作用的服务机构及其为此而开展的相关活动。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微化、货币化,中外公民出入境活动的增量、增频,逐步孕育并极大刺激了出入境中介市场。或专或兼、或隐或显的中介机构及活动,对扩大国内就业机会,拓展国际劳务市场,引进国外专业人才,方便广大中外出入境人员,促进中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法律上、管理上的滞后,出入境中介活动也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欺诈甚至违法的中介,扰乱了正常的出入境管理秩序,损害了相关人员的利益。因此,全面、正确地认识出入境中介机构及其活动的现状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趋利避害,使之规范运作,对出入境管理事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法是国家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属于国家二级大法,它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最核心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由于民法内容非常庞杂,学习时有些概念容易混淆,本学习辅导将有些疑难问题简单作一介绍,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一、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民法调整两类社会关系,即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它的范围非常广泛,民法并不调整所有的财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关于边检机关是否应查验中国公民前往国签证问题的讨论为背景,结合我国现行出入境制度的发展进程,对查验前往国签证的原因和适法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就边检机关如何应对我国适时取消该项查验措施后在出入境领域引发的新变化,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08号令,现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货币出入境限额公告如下:一、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入出境,每人每次携带的人民币限额为600。元。二、在开放边民互市和小额贸易的地点,  相似文献   

11.
涉外保安的基本原则是指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贯穿于涉外保安的各项事务、执行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正确实施涉外保安服务的基础。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涉外保安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原则。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内政和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要内容是对一国境内的一切人和物有权按照本国法律实施管辖。在涉外保安服务中,维护国家主权主要体现在:协助公安机关维护中外公民出入境活动的正常秩序。2、保障中外公民合法权益的原则。涉外保安的对象是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中国政府在要…  相似文献   

12.
潘少锋 《人民公安》2014,(12):26-27
<正>铸好提升业务的"金刚钻"、创新入境警务管理理念、探索外管合作新思路,外事民警的群众工作别具特色。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南宁市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年递增35%的出入境人数,使我们的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仅以2013年为例,出境入境的中国和外国公民就达100万人次,他们的权益都要得到保障。对于我们出入境民警来说,群众工作其实是个大概念,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出入境管理法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国公民因私事往来香港地区或者澳门地区的暂行管理办法》、《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均没有对违法行为处罚的责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外事委员会审议的代表议案共5件,涉及4 部法律,即建议制定护照法和陆地边界法,修改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以下简称“出入境两法”)。外事委员会对以上议案高度重视,及时将有关议案交有关部门征求意  相似文献   

15.
每逢巴扎日,霍城县芦草沟派出所就组织民警在巴扎上摆起法律咨询台,向周围群众宣传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公民申请出国探亲须知、公民申请出国旅游须知、公民申请出国就业须知、公民申请出国留学须知、公民申请办理商务护照须知等申请事项。在当日活动中,他们向过往群众发放《出境服务指南》等宣传资料共2000余份,来咨询的群众约有400余人,受教育群众达3000余人。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知道,中国公民要办理一本因私护照,需要提供境外邀请函、单位证明、派出所意见等七八项证明。而现在如果一个中国公民要办一个因私护照仅凭身份证和户口簿就可以申请了。这一巨变就发生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山市是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工作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工作六项重大改革措施的实施,使中山市市民首先受益。一2002年1月18日,记者来到中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办证大厅。大厅里前来办理各种出入境证件的的群众络绎不绝,他们先在受理台前领号领表,然后按照样表填写表格,坐在大厅的椅子上等着叫号…  相似文献   

17.
法,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准则;法,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保障;法,时时刻刻在与你同行!那么,你知道从你一出生开始,到进入成年人之前有若干法律和法规在维护着你的尊严、保障着你的合法权益吗?国籍资格。国籍资格是法律赋于你的,这种资格从你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明确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公民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并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于公民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  相似文献   

18.
吴新明 《人民公安》2011,(23):38-39
建国至今,我国公民因私出国的管理工作在不断简化和放宽,经历了严格限制、有条件申请、逐步放宽、自由申请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公民出入境管理制度愈加完善,是国家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标志,是公民出入境管理与服务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人大知识     
正公民与选民公民是法律概念,它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一般地说,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即为我国公民。选民是指依照选举法的规定,经过选民登记,确认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领得选民证的公民。在我国,凡年满18周岁,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并依法进行了选民资格登记的中国公民都是选民。  相似文献   

20.
法治意识是指公民应当具备的法律素养、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观念。法治意识是公民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条件,构成了现代公民素养的核心。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论述了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具体途径,即通过法律概念的辨析、法律案例的研讨、法律情境的模拟以及法律文化的浸润来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