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华侨华人社团在东南亚及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华人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它是华侨华人报刊杂志、华文学校及华人企业经贸网络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之一.早在1900年,印尼华侨华人正式成立了近代印尼第一个华侨华人社团——巴城中华会馆.  相似文献   

2.
郑一省 《东南亚》2012,(3):62-67
印尼华人社团既经历过发展的繁荣岁月,也一度处于凋零或衰落的时期。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印尼进入后苏哈托时期以来,印尼华人社团又一次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在后苏哈托时代,印尼华人社团的繁荣发展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为印尼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印尼华人社团参与构建和发展中国软实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印尼华人社团在加深印中之间的了解,促进印中合作及关系的改善,传播中华文化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提升了中国印象,增强了中国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地区历来是海外华人社团集中之地。21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适应当地国社会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东南亚华人社团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和完善。本文以东南亚泉州籍同乡社团为例,详细分析泉州籍同乡社团出现的发展变化:定位本地化、管理信息化、发展国际化及重视培育青年力量,进而探讨当代东南亚华人社团的普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2002年7月笔者在金边就柬埔寨华人社会进行了缜密的当地调查。在金边滞留期间,笔者与当地华人社会最高代表机构——柬埔寨华人理事总会会长杨启秋(兼任潮州会馆会长),进而通过该会长与广东、福建、海南、客家各会馆的会长进行了面谈。同时从他们那里了解到许多从文献中难以得到的现况。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单纯的现况罗列,通过与这些华人社团的接触,弄到了许多华人社团内部发行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对证实上述的采访内容起到了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笔者赴印尼棉兰华人社区的个案考察为依据,把棉兰华人社团、社团领袖按经济实力、社会活动能力做了划分,并就各层次的社团与社团领袖的关系,分析了棉兰华社的内部结构,以期探讨这一有特色的印尼华人社区。  相似文献   

6.
海内外短波     
福建有1000多万闽籍乡亲旅居世界各地据第四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筹备处透露,福建省有1000多万乡亲旅居世界各地,并成立世界性闽籍华侨华人社团12个。闽籍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历史可追溯至上百年前,从最初的宗亲、宗乡会馆发展到今天的各种侨团组织,历尽沧桑和变迁。迄今为止,海外闽籍华侨华人社团数以千计。上个世纪末,海外闽籍华侨华人社团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涌现出一批地缘性世界闽籍华侨华人社团,尤其是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世界安溪同乡总会、世界晋江同乡总会、…  相似文献   

7.
许爽 《东南亚纵横》2005,(11):70-75
林绍良,1916年生,福建福清人,是当代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印尼籍华人企业家,现拥有资产70多亿美元。林绍良企业集团主要包括三林集团、林氏集团、第一太平洋集团等,其所经营的行业包括汽车业、建材业、化工业、食品业、制造业、电脑通讯、房地产业、金融业、能源林木、旅游服务业等,业务遍及印尼、中国香港、欧洲等地区,已成为印尼和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资产最多的企业集团之一。本文以林绍良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事实为依据,试就其发展特点进行探讨。一林绍良企业集团是在印尼国内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特殊性使…  相似文献   

8.
一、印尼华人的基本情况目前印尼华人(包括已参加印尼国籍的华裔和尚未参加印尼国籍的华侨)到底有多少呢?由于缺乏印尼的官方统计数字,因此众说纷云,按1983年的印尼人口推算约有632万人左右。因种族、宗教等隔阂和种种政治原因,印尼排华事件经常发生,华人生活艰难。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大多数华侨在印尼政府于1980年颁布简化入籍法令之后,都加入了印尼籍。印尼华侨的历史可以追朔到五代,甚至更远。据史料记载,公元924年(五代后唐同  相似文献   

9.
前言本文将例举柬埔寨华人社会中势力最大的潮州籍同乡团体(地缘组织)——柬埔寨潮州会馆和笔者进行过实地采访的同姓团体(血缘团体)——柬埔寨舜裔陈氏宗亲会,就这些华人社团的活动中所出现的国际化,对前者与国际性同乡团体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后者与国际性复合同姓团体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的关系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0.
一、五十年代印尼华人社会的“再华化”五十年代印尼步入民族建设阶段。需要调动全国各族的积极因素共同建设国家。作为印尼统一民族构成部分的华人,其经济是印尼民族经济的构成部分,其文化是印尼民族文化的构成部分,因此华人社会理应顺着印尼社会的变化、印尼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华人社会理应顺着“当地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当时印尼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却促使着华人社会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再华化”的社会现象是五十年代印尼国内外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20世纪初以前中缅之间贸易及人员往来的过程,认为双方交往虽发端于汉代,但直至元代时,才有华侨定居于缅甸。到了明代,华侨社会开始在华侨人口较为集中的上缅甸的部分地区形成和出现。清代是华侨大规模移居缅甸时期,既有陆路迁移也有海路迁移,随着华侨大量移居缅甸,一些能够聚合缅甸华侨的纽带,如地缘组织、血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纷纷成立,华侨社会则在缅甸较多地区形成。  相似文献   

12.
智囊机构或思想库对于一个国家政策的正确制定、及时修正和灵活执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越来越重视智囊机构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智囊机构发展现状远远不能满足急剧变革的中国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智囊机构现状审视、原因剖析,提出发展我国智囊机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on February 6 th, 2018, the Symposium of Commemorating the 40 th Anniversary of Sino-Japanese Treaty of Peace and Friendship organized by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was staged at Wanshou Hotel, Beijing. Liu Hongcai, Vice President of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former Vice Minister of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of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attended and addressed the meeting. More than 30 representatives, respectively form 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such as All-China Youth Federation,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Japanese Studies, People's China, visiting representatives of Broad 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erty, Peace and Democracy, as well as from the Beijing branch of Japanes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such as Council of Local Authorities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ijing. Representatives from both China and Japan made heated discussion and actively contributed to themes such a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enhancing bilateral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ing bilateral relations. The following is the address delivered by Liu Hongcai on the symposium.  相似文献   

14.
In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classroom, students learn a lot about the nuts and bolt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theory, but do not alway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understand how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work in practice. Understanding negotiations, diplomacy and interstate relations is essent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strengths of weaknesse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this end, the use of in-class simulations, where each student represents a different country, can be an effective tool in teaching students abou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global governan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simulation run in 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class in the Fall 2002 semester. It involved a fictitious serious terrorist attack in Singapore during a performance of "Kiddush for Naomi" performed by the Israel Habima Theatre Company.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goals of the simulation, the preparation the students undertook throughout the semes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imulation itself, and the post-simulation debrief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 students and lessons learned for future in-class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15.
Public opinions regard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IEOs; the IMF, World Bank, and WTO) are understudied. I contrast five lines of argument using a multi-country surve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focusing on evaluations of the economy, skills, gender, and ideology and measures of involvement with the organizations themselve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respondents have negative views if they have negative views of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More educated respon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negative views of the IEOs. Women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positive views of the IEOs than men. National levels of engagement with the IEOs also affect public evaluations of them. Evaluations of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are more influential determinants of IEO evaluations in states that receive IMF and World Bank loans, as well as in states that are active in WTO dispute resolution.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e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sed users.
Martin S. EdwardsEmail: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来西亚政府社团注册局2001年6月的统计,马来西亚林林总总的华人社团约有7276多个,占全国注册社团32269个总数的大约五分之一。华族是马来西亚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三大民族中注册社团组织最多的一族;马来西亚也是全球拥有华人社团最多的国家,这反映了当前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经济、政治、文化、联谊等方面的全面活跃。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的中东史研究可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和储备人才,设立相关研究机构,组建最基本的研究队伍。该阶段的标志性成果是推出了一批高质量译著,为新中国的中东史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后一阶段,新中国的中东史研究进入快步发展轨道,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东史研究新学科。另一方面,我国中东史研究仍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尚需同仁们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英国华人参与2010年下议院选举为中心,分析英国华人社会的变迁与政治参与。本文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近20年来英国华人社会的结构及其特征,指出尽管华人人数迅速增加,但华人社会内部的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征明显存在,这对华人社会内部凝聚力的形成和对英国国家认同感的建立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近来这一情形有所改变。第二部分围绕参加2010年选举的8位华裔候选人的政纲、组织、策略和选举结果,具体分析英国华人参政的成就与问题。结语部分探讨英国华人社会融合和参政的未来道路以及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华人社团是维系早期华人社会存在的主要支柱。20世纪以前,华人社团的纠合因素,以地缘纽带最为重要,各类社团都有强烈的地缘色彩。神缘纽带和秘密会社是催生早期华人社团的重要因素。方言群是华人纠合的最宽泛的纽带。同方言的社群,通常意味着来自共同或邻近的家乡。神缘和宗亲组织,是在同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血缘和神缘纽带。  相似文献   

20.
在二战以前,英属马来亚一般是指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势力范围,但严格说来,这一称谓也包括英国在马来群岛及其他地方的保护领地,例如英属北婆罗洲、文莱、沙捞越以及纳闽岛和圣诞岛等.本文所指的英属马来亚仅限于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势力范围,即马来半岛上的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