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近卫第一次内阁在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华采取政治诱降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史学界只注重近卫内阁对华武力进攻的一面,忽视了它企图利用“和平工作”对华诱降的一面。王辉在《辽宁大学学报》今年第4期上撰文,对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剖析。一、近卫第一次内阁的对华诱降外交,其核心是以诱降蒋介石为对象,目的是迫使蒋投降,早日结束对华战争。其诱降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变化,错综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1、从“七·七”事变到“八·  相似文献   

2.
(一)1946年6月,蒋介石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向各个解放区展开进攻,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自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8个月歼灭国民党部队71万余人,蒋介石不得不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纠集了34个旅25万兵力进攻陕甘于解放区,企图摧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枢。1947年2月底,蒋介石在南京召见胡宗南,部署进攻延安。胡宗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推行蒋介石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屯兵西北,封锁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得到情报后,决定延安紧急疏散,随即又组成西北野战兵团,共计26万余人,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  相似文献   

3.
1938年1月15日徐州抗日战事吃紧,蒋介石特邀彭德怀到武昌共商御敌大计。其实这次武昌会谈,蒋介石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想收买彭德怀。于是,他假作关切地问道:“彭将军戎马倥偬,可否有机会回故里探望?府上皆安否?”见彭德怀沉默不语,误以为彭德怀一定有什么难处,立即搓搓手提高声调说:“府上若有难处,我即嘱张主席(当时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多加照顾。”彭德怀冷笑道:“承蒙委座垂念,我彭德怀一家早经何健主席照顾过了,连祖宗三代的坟都已掘光了。家弟两人,至今流落在外。”本想套套近乎,没想到揭开了疮疤,蒋介石尴尬万…  相似文献   

4.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怀着真城的愿望,在山安事变基本得到和平解决的情况下,匆忙陪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但是,蒋介石一回到京城,立即违背他在西安承许的有关诺言,推行对陕甘方面的所谓“善后处理”方案。他先是扣留、软禁张学良于浙江溪口,继而洲动5个集团军(近40个师)的中央军,分别向渭南、商洛、三原、甘肃宁夏4个方向推进,对西安形成四面夹击之势,企图一举搞垮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消大西北地区的抗日力量、顿时,西安地区形势危急,内战马云密布,一触即发。1937年1月5日,西安方面获悉张学良被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归队无望…  相似文献   

5.
粱志恒 《世纪桥》2013,(2):14-16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妄图独占抗战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控制全中国。1945年11月初,共产党从情报中获悉:国民党准备派部队在东北哈尔滨一带进行空降。为了粉碎蒋介石的企图,上级立即决定,派部队火速赶往哈尔滨一带建立根据地,以消灭国民党部队。  相似文献   

6.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以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寇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企图诱使国民党政府妥协投降。在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向日寇投降,当了汉奸,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党中央、伪国民政府,组建了汉奸军队和特务机关。以蒋介石为首的英美派,则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  相似文献   

7.
1935年秋,蒋介石命令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参加对红军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企图达到既削弱东北军又消灭红军的“一箭双雕”的目的.不料一年之后,红军和东北军携起手来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时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的彭德怀以其文韬武略、抗日坦诚,为红军和东北军的抗日合作打开了通路.这一段历史,由于彭德怀在1959年后蒙冤20年而鲜被提及.即将于今年4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彭德怀传》第八章第三节《联友军共赴国难》记述了这一长期被隐没的史实.我们特征得《彭德怀传》写作组的同意,在本刊提前予以刊载.《彭德怀传》是第一部全面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76个春秋曲折坎坷、波澜壮阔生命历程的历史长篇.其第八章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审蒋宝华撰写.  相似文献   

8.
刘志青 《湘潮》2014,(10):19-22
1936年10月,三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后,北移至甘肃省海原县(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靖远县打拉池地区。10月下旬,蒋介石不顾中国共产党一再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继续坚持反共的内战政策,坐镇西安,调集国民党军5个军18个师约15万人,从甘肃省会宁县至隆德县(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一线,由南向北,分4路向红军进攻,企图消灭红军于靖远县、海原县地区。  相似文献   

9.
报刊文摘     
丛德滋早在求学时期,就开始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丛德滋从东北大学毕业以后,被介绍到国民党政府军北平分会政训处工作。1934年,丛德滋发表文章揭露蒋介石卖国投降和内战行径,于当年6月被逮捕。直到9月,才由张学良将军亲自下令释放,安排在东北军总部办公厅任机要秘书。东北军被蒋介石调到西北围剿陕甘革命根据地后,丛德滋随军到了西安,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后,成立了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联合办公厅,丛德滋负责特种宣传组工作,并创办了《解放日报》。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囚禁后,丛德滋…  相似文献   

10.
彭德怀廉洁自律二三事倪良端一、公生廉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彭德怀,抗击了数十万蒋介石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和革命圣地延安的进犯,取得了延安保卫战的辉煌胜利。1947年3月,彭柏怀率部撤离延安。时任中央政治局办公厅主任的师哲,选调既有作战经验,又会料理生活的小杨...  相似文献   

11.
夏明星  张玮  王学军 《湘潮》2012,(9):49-49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大战一开始,就打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减轻了当时日军对蒋介石的压力,在客观上起了援助蒋介石的作用。因此,在9月4日,蒋介石发出嘉奖八路军百团大战致朱德和彭德怀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  相似文献   

12.
一 抗日战争刚刚胜利,蒋介石就迫不及待的要下山摘桃子。为抢夺胜利果实,他四处调兵遣将,东进华东,控制华北,抢占东北,在全国部署内战的兵力.而我雄踞中原的新四军第五师正好扼住了蒋介石内战部署的咽喉。因此,从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的那天起,蒋介石调集了5个战区20多个师及9个游击纵队共3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从四面八方向我中原部队扑来,企图将我中原部队压缩在以宜化店为中心的狭小地带一举消灭。一时间,中原上空笼罩着黑沉沉的内战乌云。 对此,我中原部队司令员李先念保持着高度清醒的头脑,按照中共中央“针锋相对”的方针,他一方  相似文献   

13.
日寇投降后,气势汹汹地蒋介石扯起“剿”字旗,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狂叫,三至六月消灭“共匪”,大有黑云压顶之势。1947年3月国民党集结34个旅,企图重点打击中共首脑机关并消灭西北解放军。雄才大略的毛主席临畏不惧,指挥若定,主动撤离延安。  相似文献   

14.
(一)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刚刚到达陕北吴起镇,西北二马(马鸿宾、马鸿退)和东北军骑兵便尾随而至。毛泽东命令:“打退追教,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彭德怀指挥红军指战员奋起迎战。10月21日,在吴起镇西南山,马鸿宾的第35师骑兵团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落马溃逃。此时,东北军白凤翔部也来进犯,其骑兵先头团又被红军打垮,掉头逃命,另外3个团也同时被击溃。红军经过此次战斗,终于结束了敌人的追剿。彭德怀在他的自述中说:“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吴起镇.正是蒋介石命令东北军张学良十余师向陕北苏区红军进行第三次…  相似文献   

15.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当天,张学良便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告知蒋介石等被扣留,电称“兄等有何高见,速复”。毛、周接电后,当即便复电张学良,“恩来拟赴兄处协商大计”。蒋介石自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许多共产党的领导人死于蒋介石之手;并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打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内战,红军抗损大半。直至西安事变前,在日本军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计划向前推进一大步的危急关头,他仍强令张学良、杨虎城车部“剿共”,并将摘系部队约对个师调到以郑州为中心的平汉、陇海铁路沿线,以便随…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6,(12):90-90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与红二十五军团会师。这令蒋介石极为不安,他调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东西对进.企图围歼红军于葫芦河、洛河之间。为粉碎教人新的进攻,毛泽东、彭德怀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首先在直罗镇一带歼灭东进之敌。11月20日,在飞机的掩护下,敌先头部队第109师兵分三路沿葫芦河谷及南北山地向直罗镇进攻,红军以一部兵力节节抵抗,逐渐将敌谤入直罗镇预设的战场内。  相似文献   

17.
文锋 《党史文苑》2002,(3):42-43
1948年初,蒋介石集团为加强其中原防御,将中原战场重新划分为8个“绥靖”区,将86个旅共66万人的兵力主要摆在状如“十字架”的平汉和陇海两条铁路线上,企图分割逐鹿中原的人民解放军华东、西北、晋冀鲁豫三大野战军,以便巩固其长江防线,确保江南基本统治区的安全。针对敌人的企图,中共中央决定由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作渡江南进的准备,以吸引20个到30个旅的国民党军回防江南。刘伯承、邓小平统一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谢(富治)部队(辖第4、9纵队)和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兵团(辖第3、8、…  相似文献   

18.
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肆屠杀革命志士。宋庆龄坚决捍卫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果断与国民党右派决裂,旅居海外。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为了树立起“正统”地位,一直企图拉拢宋庆龄。1929年,宋庆龄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蒋介石借此机会派戴季陶前往拉拢和劝说,企图让宋庆龄放弃反对国民政府,由此宋庆龄和戴季陶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相似文献   

19.
从平江起义到长征胜利结束的7年多时间里,彭德怀一直担任红三军团(起义初期为红五军,长征快结束时又编编为红三军)军团长,在此期间,先后曾有三位政委搭档。他们的合作,堪称我军军政团结一心的典范,风雨同舟的楷模——共谋起义上井冈:彭德怀与滕代远1928年7月初,湘鄂赣边界特委书记股代远奉中共湖南省委指示,从长沙来平(江)例(阳)地区开展工作,很快便同驻守在这里的湘军独五师一团团长彭德怀取得了联系。此时的彭德林已被批准为中共党员两月有余,在他周围还有邓萍、张荣生、李灿、李光、黄公略等十多名共产党员。他们建立了…  相似文献   

20.
赖晨 《党课》2013,(18):91-96
西药奇缺 从1930年开始,为了消灭中央苏区,蒋介石在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企图困死红军,使中央苏区经济枯竭,几乎无法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