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日,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潼关县冯永强等为首的27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进行了公开宣判。在长达88页的判决书中,一审法院认定这一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27名成员犯有故意杀人罪、寻畔滋事罪、行贿罪、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10余宗罪名。对冯永强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原潼关县公安局纪检书记熊金祥,犯包庇、纵容黑社会组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为这一黑社会组织充当保护伞的另5名原潼关县公安干警,也受到相应刑罚处罚。这是自2002年以来,潼关县挖出的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身就是一个亚文化群,其犯罪行为背后具有相应的亚文化特征。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亚文化特征以传统礼教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表现出来,起到聚集组织力量的作用。当前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除了具备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一些亚文化特征之外,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追求经济利益、积极寻求“保护伞”并逐步向政治领域渗透。为有效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的蔓延,有必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消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有组织犯罪是当前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对此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使之成为了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含义、特征和类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心理矫治对策。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原因,认为社会控制弱化和腐败,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严打的高压下,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心理矫治工作,对那些初陷泥潭、涉恶未深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分子进行帮教,引导他们重回社会,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林国辉 《法制与社会》2011,(36):130-131
1997年《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设立“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罪名开始十年内,适用寥寥,但近几年,各地判例突增。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对该罪名进行了修改,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基本特征以及刑罚予以补充和完善。本文拟就现阶段我国刑法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入手,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简论黑社会性质犯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可 《政法学刊》2001,18(2):3-7
黑社会犯罪是有组织犯罪发展的高级阶段,黑社会性质犯罪就是黑社会犯罪,它不过是黑社会犯罪的初级形态和初级发展阶段。我国刑法中明确了“黑社会性质犯罪”这个概念,是根据我国现阶段黑社会犯罪的特点确定的。目前我国存在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主要通过七种基本方式形成。如今黑社会性质犯罪呈现出几大发展趋势正向黑社会的高级形态发展;加速向经济、政治领域渗透以及国际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杜镝 《法制与社会》2011,(35):259-26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组织性强,犯罪地域较广,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特征,由于近年“打黑除恶”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本文从立法的角度,探讨了黑社会性质组在织与“恶势力”犯罪的区别,以及在定罪量刑方面值得探讨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试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证据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证据一般具有分散性、滞留性、言词性和共证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主要缘于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的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8.
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严重破坏了我国政治、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及生产生活秩序,也为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所关注。现笔者就“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及特征进行阐述,分析其形成原因,对如何预防及治理“黑社会性质组织”做粗略分析。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义黑社会组  相似文献   

9.
张惠芳 《时代法学》2004,2(2):38-43
黑社会性质组织有四个特征 ,即组织结构特征、经济实力特征、行为特征及地域与情节特征 ;针对现行刑法第 2 94条立法之缺陷 ,特建议 :一、界定黑社会 (性质 )概念 ,方便司法 ;二、进一步严密刑事法网 ,增设有关新罪 ,对现有罪名罪状予以补充修改 ;三、提高现行刑法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定刑 ,增设没收财产刑 ;四、刑法总则增加规定“黑社会组织犯罪不得适用缓刑”。  相似文献   

10.
解读“黑社会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心捷 《政法学刊》2009,26(6):34-40
现阶段,港澳台地区都专门制订了单行反黑刑事法律,对惩治黑社会犯罪作出了具体性规定。目前,“黑社会组织”一词在我国大陆地区还不是刑法名词,立法机关尚未对其进行原则性规定和有权解释。对于黑社会组织的认知,不应人为拔高;对于黑社会组织的理解,不应自我僵化。精确解读“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将有助于科学界定“黑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1.
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有一个规律:几乎每隔10年就出现一个“标志”性“人物”,从而催生了立法。同时,随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变化,法律也做出了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2.
方明 《广东法学》2002,(5):53-59
科学地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含义,以及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与黑社会组织、一般犯罪集团、恶势力、恐怖活动组织等相关犯罪组织的界限,是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关键。从理论上研究探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构成特征及相关问题,无疑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晨 《时代法学》2011,(5):26-31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刑法修正案(八)从明确黑社会性质特征、增设财产刑、加大对“保护伞”的打击力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罪名、罪种相对滞后,刑事政策贯彻不够全面,附加刑设计不尽合理等缺陷,应进一步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郑列  孙龙 《犯罪研究》2002,(3):35-40
刚刚过去的2001年是中国的“打黑除恶”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又称“黑恶势力犯罪”,属于在集团犯罪之上,向黑社会犯罪过渡的一个中间形态。当前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已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犯罪普遍化、高度组织化、手段智能化、暴利驱动化、黑金政治化、犯罪国际化是其主要特点。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特征、当前态势、成因及打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学界理论以及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学界对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特征还未形成一致意见,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征的认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刑法目的的实现和刑法功能的发挥;而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认定,就有必要对对概念以及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对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相关立法进行研究,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垄断黑金与暴力魅影——王兴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部挂牌督办的王兴强黑社会性质组织为追逐非法利润,以合法企业为外衣,暴力垄断市场;该黑社会性质组织结构严密,并拉拢国家工作人员包庇、纵容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应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整治社会秩序;制定专门法规,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强化司法部门的特殊打击能力,有力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厉打击国家工作人员涉黑职务犯罪,彻底消除“保护伞”的庇护;加大对洗钱行为的预防、监控和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演变过程、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新中国成立后彻底肃清了中国大陆的黑社会势力。改革开放以后 ,黑社会 (性质 )犯罪重新出现 ,大体上每 1 0年为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 80年代末。其特点是 ,在大量犯罪团伙出现和不断增加的同时 ,有相当一部分犯罪团伙转化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第二个阶段是从 1 990年到 2 0 0 0年 ,其特点是 ,团伙犯罪向黑社会性质犯罪急速转化以及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加速了自身的成熟化和向黑社会组织转化 ,出现了个别的黑社会组织。 2 0 0 0年以后的 1 0年 ,是黑社会 (性质 )犯罪发展的第三阶段。笔者认为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不断成熟并向黑社会组织转化 ,是该阶段的特征。与此同时 ,犯罪团伙将继续大量出现 ,犯罪团伙也将继续向黑社会性质组织转变。出现了犯罪团伙、黑社会性质组织和黑社会组织三者并存和同时向高一级转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黄翀 《法制与社会》2011,(18):180-180
重庆打黑案的爆发,使得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滋生发展,腐蚀党政司法干部,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腐蚀干扰基层政权组织。《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称不再要求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保护伞”属性,没有“保护伞”也可以构成。那么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否需要“保护伞”呢,本文正是对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除了具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一般特征外,在犯罪主体、组织形式、犯罪行为方式、非法控制程度、经济实力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除了犯罪主体的个人原因外,主要是由于在社会转型期,留守儿童存在社会化障碍,社会闲散人员的文化生活匮乏,弱势群体的广泛存在、利益主体的多层次性导致价值观多元化;同时,国家机关公信力下降,社会管理出现局部缺失,这些现象刺激了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韩玲 《行政与法》2012,(7):99-102
《刑法修正案(八)》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做了重大修改,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即"反黑三罪")以及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关的强迫交易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等罪名进行了立法完善,这对于加大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力度,完善刑罚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