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有关安乐死问题的争论始终未歇,虽然个别国家已对安乐死立法,但大多数国家至今仍悬而未决。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安乐死不仅涉及人们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还直接关系到医疗中病人的生命,何去何从,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舆论的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2.
一、唯物史观之“物”指何而言? 对于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但要准确地回答,也不那么容易。有人认为,历史乃人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把社会历史看作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这就是说,人即物,唯物史观之“物”指人而言。这一答案,貌似有理,实际不然。因为它并没有揭示出社会历史现象内部心物关系谁决定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曹智频  邓妍 《前沿》2013,(10):8-11
孔子神化问题历史上曾被提及,但尚未有学者对其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研究。该问题大致包含孔子神化问题的形成与发展、孔子神化的历史动因、孔子神化的形象范式、孔子神化问题的价值及时代意义四个方面。研究该问题的价值正在于,作为一个问题切入口,它能使我们对孔子形象及评价、孔子历史地位及其历史价值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六、选择死亡的权利 传统理论开始于这样的前提:每个人都有需要和利益,这包括他们想做的和想拥有的事物,法定权利之所以引入,是因为法律设计能使需要得到满足、利益得到保护。由于一个人的利益会经常与其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因此不是所有的利益都能得到保护,作为一个社会,必须选择哪些利益须由法律保护,哪些利益不由法律保护,哪些利益应为法律所拒绝。在自由民主的传统理论中,这种选择是建立在个人利益最大化与其他人的同样利益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个人选择死亡权利的需要,是现代出现的一个新现象。但按照传统权利理论,个人无疑是应当拥有这项权利的。因此,在理论上,是否承认这项权利,提供证据的负担不在保护死亡选择权利者一方,而在否认这一权利的一方。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有关妇女参政比例的规定及争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国际和国内妇女参政比例制的法律/政策规定和有关妇女参政比例制的争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找出中国妇女参政比例制规定与国际的差距,进而根据国际经验提出完善中国妇女参政比例规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反思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过程及其教训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就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步骤开始过早和进展过快的问题的争论作一历史考察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李瑞昌 《岭南学刊》2006,(4):14-16,53
在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曾发生过三次争论。第一次争论是解决经济体制转型问题,第二次争论是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而这次争论主要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问题。对这次争论的方法,应鼓励多学科参与讨论,才能有助于对问题全面认识,为合理调整利益格局提供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争论     
“争论”即“各执己见,互相辩论。”(《现代汉语词典》)“执”者,“坚持”之谓。也就是说,在互相辩论的过程中,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谁也驳不倒谁,谁也不信服谁。与人争论是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实,这只是争论双方个人的一厢情愿。事实就是这样。仔细回想你所经历过的争论,不管是你与别人的争论,亦或是你听别人的争论,哪一次争论有人服输?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政策评价思想,是其政策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不搞争论"又是邓小平政策评价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评价和判断各项政策"不搞争论",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由敢试敢闯、允许看、不争论、让事实说话四个方面共同构成的思想体系,其实质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 半个世纪以前,一位学者曾写道,“大多数打得很有意思而生动的战争都不是为了实际利益而是为了纯粹的形而上学打起来的”。读了高佩义先生的文章,联想起近些年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争论,不禁深有同感。人是唯一能够创造符号系统的动物,但也是唯一受自己创造出来的符号奴役的动物。人创造符号是为了描述现实,表达情感和希望,赋予人的生活以意义。然而,符号一旦被创造  相似文献   

11.
逸轩 《青年探索》2001,(5):53-54
反对及赞成全球一体化的论据反对意见 1、全球一体化助长跨国企业壮大,继而形成种种不平等现象,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跨国企业垄断资源,令穷人无从摆脱贫穷,因此有反全球一体化人士主张,西方药厂降低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世纪金融大危机"一开始就伴随着激烈的争论,危机的起因、危机的演变、危机的影响等宏微观分析汗牛充栋,但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的见解估计也是历次危机所仅见,由此形成所谓"世纪学说大争论"。这当中不仅有理论基础的差异、也有方法论的不  相似文献   

13.
孔子从来不反对追求财富,但强调获取财富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拥有财富后要将其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手段而不是挥霍的工具。孔子的财富观内容丰富,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启示。有财为美,藏富于民对于财富,孔子并不排斥。《论语·子路》记载,卫献公的儿子公子荆善理财,在他稍有财富时,孔子评价说“苟合矣”,意思是差不多合格了;当财富增加时,孔子说“苟完矣”,意思是较为完备T;当达到富有水平时,孔子说“苟美矣”,意思是比较完美了。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不仅不反对创造和拥有财富,而且给予赞扬。  相似文献   

14.
15.
真实的孔子     
孔子可能“生无须眉”据说,有一位收藏家,收藏了两千多枚孔子头像,可以说包括了各个时代孔子的各种形象,可是,其中哪一个是真正的孔子呢?“长长的胡子”是人们心中孔子的重要特征,即使前几年推出的孔子“标准像”好像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钱包     
关心孔子的人,未必关注钱包;关心钱包的人,未必关注孔子。有朋友突然想到孔子的钱包,我觉得很有趣。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改变     
从古至今,大概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评价一个人,还真不像到商场购物那么容易、那么精准。即便是像孔子这样的古之"圣人",也难例外。《论语·公冶长》就有这样的记载,可以说是孔子的改变。孔子那个时代,生产力低下,人际关系简单。特别是像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与人为善,心地宽厚,为人"不忘久德",对人"不思久怨"。相信每个人都有上进心,尤其相信自己的弟子。但有一件事儿,却让孔子改变了"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的观点,提出了"今吾于人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绯闻     
央视春晚有句台词:"没有绯闻的名人,不是真正的名人。"央视春节晚会,有句台词说:"没有绯闻的名人,不是真正的名人。"中华数千年历史  相似文献   

19.
医改大争论     
《辽宁人大》2006,(6):8-8
近日,记者对几个著名大医院进行了采访。真切体会到了“全国人民上‘协和’”的艰难与无奈,这是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一个缩影。其实,一个看病难,一个看病贵,焦点都在大医院。医疗体制存在能弊端,包括无处方、高设备依赖、过度医疗等主要集中在大医院。  相似文献   

20.
1、由省社科联、湖北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孔子思想评价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研讨会,于6月16——21日在湖北大学召开。这是一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的全国性的学术盛会。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取孔子思想精华,来自京、津、沪、冀、晋、辽、吉、黑、苏、鲁、闽、浙、皖、赣、豫、鄂、湘、粤、桂、蜀、滇、黔、陕、甘等24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研究工作者200余人济济一堂,交流研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