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讯     
《法律与生活》2009,(4):5-5
今年2月1日起,国内保险行业在全国范围正式实施“交强险财产损失互碰自赔处理机制”。有交强险的车辆互碰如果只有不超2000元车损、各方都有责任并同意采取“互碰自赔”的,就可以适用这一理赔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江淮法治》2009,(4):5-5
拉动农村消费“家电下乡”向全国推广;海关要在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准予减免税;交强险财产损失互碰自赔处理机制全国实施;土地登记人员将持证上岗;金融类国企负责人年薪拟280万元封顶;直属高校净结余资金一律收回教育部统筹。  相似文献   

3.
韩长印 《中国法学》2012,(5):149-162
交强险的重复投保以及法院处理此类案件中出现的"同案不同判"现象,折射出我国交强险的保障不足及对交强险立法定位的认识分歧,实务中采取解除起期在后交强险合同的裁判方法欠缺保险法的法理依据;重复投保的成因主要在于交强险的封顶式保障模式及事故分项责任限额模式不能为被保险人和受害人提供相对充分的保险保障;而现有保障模式的形成则又受制于交强险的"不盈不亏"费率模式及为商业三责险的运营预留必要盈利空间的立法定位。解决重复投保问题的长远出路在于将商业三责险与强制三责险合二为一,在此基础上取消对三责险的封顶限制,同时改"不盈不亏"的费率模式为"适度盈利"的费率模式。  相似文献   

4.
解惑答疑     
醉酒驾车受害人可获交强险赔付吗?问:我驾驶车辆在拐弯时撞倒了行人王某。王某小腿骨折,保险公司垫付了他的医疗费。王某出院后,我要求保险公司按"交强险"之规定赔付王某财产损失,但遭到保险公司拒绝,理由是我醉酒驾车,损失应由我负责赔偿。请问:司机醉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受害人能获得"交强险"赔付吗?  相似文献   

5.
反思交强险费率与交通违章挂钩——问题出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监会制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浮动暂行办法》规定"保险费率与交通事故挂钩"。这一规定为保险费率与交通违章挂钩今后的"复活"埋下了伏笔。这种做法偏离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目的与宗旨,扭曲了交强险费率浮动机制的功能和本来的作用,有偏离法律法规的规定之嫌,且偏离了科学合理的原则。其实质是借用行政权力来强迫人们交纳不科学不合理的交强险费用。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将交强险与商业三者险两种法律关系一并纳入到同一诉讼中解决的制度,使受害人最大程度上得到及时有效的赔偿,但交通事故保险理赔过程中这一制度在法律适用上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此,笔者从司法实践中对交强险及商业三者险赔偿的具体细节问题做出探析。一、交强险赔偿法律适用问题交强险的赔偿对象为"第三者",如何界定"第三者",  相似文献   

7.
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即只有除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之外的"第三者"才是交强险的保护对象。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复杂多样的交通事故形式使得对"第三者"的认定并不像法律条文规定的那样简单和容易操作,且"第三者"的认定关系到交通事故的受害人能否得到赔偿,关系到交强险的立法目的能否实现,因此厘清"第三者"的范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交强险"次日零时生效"条款已引发多起纠纷,司法实践与保险业界对此亦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但该沿习多年的行业习惯违背了契约自由原则、保险合理期待规则,亦违反了保监会的相关规定以及保险人应负有的说明或提示义务。保险人于投保人投保时未就"次日零生效"条款以及投保人应享有的选择交强险保单"即时生效"的权力,作出明确提示或说明,则该条款对投保人不产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9.
交通事故受害人获得交强险赔付的前提是存在合法有效的保险合同。当交强险合同不成立、未生效或无效时,交通事故受害人面临纯粹经济利益损失,应当得到侵权法的保护。我国《交强险条例》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部分条文构成了保护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法律,机动车所有人、驾驶人以及保险公司有义务确保交强险合同合法有效。法定义务人因过错违反该法律并造成损害的,应当在交强险保险限额内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
子午 《江淮法治》2013,(4):13-15
买新车时,不少车主第一件事便是买保险,而且通常都是全险,诸如交强险、商业险等。然而车主或许不知道,车险格式条款鲜明反差,交强险即时生效,商业险次日生效,保险存在"空白期"。假如新车在"空白期"出了车祸,能否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  相似文献   

11.
备受公众瞩目的交强险费率调整听证会2007年12月14日14时30分在京举行,这是我国金融行业首个全国性听证会。该听证会将是继北京地铁票价下调听证会之后,又一次"降价"的听证会,结束了以往"听证会就是涨价会"的历史。在此次听证会上,交强险费率将有可能平均下调10%,责任限额则由原有的6万元上调至12万元。加上2007年年中出台的交强险浮动费率办法,交通责任事故率低的司机有可能享受到较低的优惠费率。  相似文献   

12.
有车族购买了新车后,要做的头等大事往往就是为车辆购买交强险,因为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不论被保险机动车在交通事故中是否有过错或过错程度有多大,只要造成受害人的人身及财产损害,保险公司都要在交强险的责任限额内负责赔偿。与商业三责险相比,交强险不仅有利于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获得及时有效的经济保障和医疗救治,  相似文献   

13.
交强险的出台是顺应了社会的发展,但其颁布实施后,围绕费率问题产生了种种争议。交强险是否应该实行"双挂钩",这一费率浮动机制是否合理,统一基础费率和责任限额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解决一系列的问题,需从费率厘定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上入手,根据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明确交强险的性质,优化保费确立办法,完善费率浮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交强险与商业第三者责任险是我国两种极为重要的责任保险制度.在审判实践中,对交强险中的是否分项赔偿问题、醉酒及无照驾驶等四种情形下交强险是否承担责任等问题有一定的争执,当交强险与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同时存在时,两者的主体如何罗列,二者的赔偿顺序以及在具体理赔时应当考虑的侧重点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一些问题,谈一下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李佩 《法制与社会》2015,(4):246-247
交强险一直以来都是责任保险中最为重要的险种之一.与其他险种不同,交强险本身带有强制性和一定的公益性.作为汽车的所有者、使用者,交强险的投保人无疑希望通过交强险为自己增加一份保障.在现实生活中,或是出于增加心理上的安慰,或是投保交强险的时间出现重叠,种种原因会导致交强险重复投保的问题出现.交强险重复投保后,两份甚至多份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面对多份保险,保险公司应该怎样承担责任?这些问题在实务当中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本文通过分析交强险本身的特殊性,区别交强险重复投保与基本的财产保险重复投保的差异,引用典型的司法判例,对该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刘锐 《人民司法》2012,(17):8-11
一、围绕交强险与侵权责任关系的主要争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和侵权责任的关系问题,在学界和实务界一直有比较大的争议。争议基本可以概括为结合关系论和替代关系论两大主张。主张结合关系论的观点认为,交强险以侵权责任为基础,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是被保险人对于受害人承担侵权责任。替代关系论的观点则认为,交强险不仅不以侵权责任为基础,而且在责任限额内直接替代侵权责任,也就是说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保险公司直接向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真正的加  相似文献   

17.
吴晓静  邓婷 《人民司法》2012,(17):12-15
机动车上路行驶客观上具有致害风险,有必要通过保险方式来分担风险及对受害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济。这里涉及的保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受害人自己投保的意外伤害险、机动车所有人投保的第三者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商业三者险)、机动车所有人投保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关于交强险,道路交通安全法有概括规定,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交强险条例》)中有  相似文献   

18.
周旭 《法制与社会》2013,(36):72-73
在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中,本文通过对交强险制度各方意见综述中得出交强险分项赔偿具有正当性。根据交强险赔偿范围进一步得出《侵权责任法》第49条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之间因交强险赔偿范围不同而存在逻辑冲突,应当对第49条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交强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对交强险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保费过高、投保率过低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交强险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措施,如建议协调法规、降低保费、提高投保率等。希望通过这些建议完善交强险制度,促进交强险法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进而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基本利益,促进社会矛盾化解。  相似文献   

20.
一、交强险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交强险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1.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交强险既保障了受害人获得充分及时赔偿,亦分摊了肇事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