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把握市场脉搏、适应消费需求、调整自身结构、创新发展环境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粮食企业增强活力、摆脱困境、走出低谷的唯一选择。由于客观的原因,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从90年代初才正式启动,比其他流通领域的改革整整滞后了十年。现行体制的现状和急切要求改革的企业实际迫使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动大手术进行脱胎换骨的调整。只有以创新的思维指导具体的实践才能使粮食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起死回生,并为其今后的发展壮大积蓄足够的能量。  相似文献   

2.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政 《理论探索》2003,(5):38-39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调整粮食生产和销售的政策 ,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 ;二要健全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 ,健全粮食流通的法律法规 ,政府管理方式要向间接管理为主转变 ;三要加快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步伐 ,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四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体系 ,提升粮食流通业的科技水平 ,加快粮食流通业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连续两年的大丰收有喜也有忧。粮食一增产就出现销售不畅,给产区和农民传递出“粮食过剩”的信号,把我国粮食流通体制中的矛盾暴露无遗:粮价不顺影响市场稳定;粮食市场发育不全,阻碍了粮食正常流通;政府调控能力不足,粮食“买难”“卖难”交替出现;粮食部门和粮食企业改革滞后,政策性亏损与经营性亏损大幅增加使其难以为继。为了建立我国粮食供给的稳定增长机制,前不久,国务院作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国家粮食储备局体改法规司副司长王林贵同志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有关改革的框架思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购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坚持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本文拟以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为着力点,对收购资金难以封闭运行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析。一、收购资金难以封闭运行的主要原因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是农业发展银行计划管理的主要措施,是防止粮食收储企业发生新的亏损和挤占挪用,及时足额供应粮食收购资金的保证。所谓“封闭运行”,是指农业发展银行将粮食收购资金贷放给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之后,资金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认为,目前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应包括三个方面:①尽快采取和运用各种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因企制宜,宜股则股,宜合(作)则合,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实现企业改制,包括一部分企业改“姓”。而这一改革的主导者仍然应该是政府,其次是企业,因为政府作为所有者是旧体制的主要系铃人。②与此同时,实现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体制、机构、方式的市场化改革,塑造市场经济基础要求的国有者主体身份及其管理方式。③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改革,同时推进企业内部的各项改革,使企业的运行机制得以完善,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所要求并与之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6.
如何将国有大型企业锻造成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是我国多年改革孜孜以求的目标。以经营国际航运为主业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中远集团,在这方面为国内其他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远集团成立于1993年,由当时的国家首批大型试点企业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与其他...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中共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长松《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决定》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  相似文献   

8.
粮食问题事关安全,如何依靠市场的力量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成为国有粮食企业此轮改革的关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历时五年,这项被认为是中国最具难度的改革之一的巨大工程,其计划体制的坚冰已逐渐消融。随着政企分开、解决企业“三老”问题、转换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等改革的推进,一部  相似文献   

9.
问题上的一些理论误区 市场经济与国有制结合王宽让当前,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制度创新为重点的改革正在深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伴随着改革中一个个重点难点问题的出现和解决,在人们思想上难免发生一些误解和疑问,甚至有些...  相似文献   

10.
辽粮大反转     
王仁贵 《瞭望》2018,(52):54-55
作为一家国有粮企,辽宁粮食发展集团(以下简称辽粮发展集团)在2016年底重新组建伊始,就面临从政策性经营转向市场化竞争的巨大挑战。但仅仅一年时间,企业经营效益便实现了从负数到总贡献近4000万元的大反转。  相似文献   

11.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政府转变职能即“两转”是市杨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但“两转”实现的步履艰难,症结何在?本文认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出现的困境是由政府职能转变的不力造成的.而政府职能转变不力是由政府机构改革的滞后造成的。政府机构改革的滞后是“两转”未能实现的关键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两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政府机构改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为说明这一点,需要分析一下政府机构改革这一要求产生的原因及其过程。市场经济最先提出的要求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导致政府职能的…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04,(4):38-40
1.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对政府转型提出客观要求。我国市场化改革走到今天,不仅为政府转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且对政府转型提出客观要求。第一,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市场经济的主体应当是企业,而且主要是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当前粮食部门转轨的策略问题,即如何以尽可能少的政府资源支持(或补偿压力)来实现既定的多元政策目标。一个成功的改革策略应当能化解有关的政治约束条件,即尽可能增加改革的事前可接受性与事後的不可逆性。封粮食部门而言,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治理机制培育正是创造部门转轨成功条件的重要策略。有效的市场的参加者之间的伙伴关系的形成,正是渐进的经济转轨与制度建设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徐谋 《瞭望》1992,(52)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近年来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尤其是在1992年里,改革的步伐显著加快。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粮食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至整个粮食工作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传达了国务院的重要决策。现在摆在全国粮食战线面前的任务,是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的这一重要决策:遵循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把握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国有煤炭企业进入市场 ,一些企业职工将矿长、厂长、经理戏称为“老板” ,而将自己视为“打工仔”。这种雇佣观念的存在和扩散 ,势必导致职工主人翁意识急剧下跌 ,其表现为漠视企业经营的好坏 ,无心钻研业务 ,工作敷衍了事 ,得过且过 ,似乎企业改革、生产经营、产品质量、企业荣辱与自己无关。在这样的心态下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应如何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呢 ?以目前的现状看 ,国有煤炭企业还在吃政府补贴的情况下 ,不可能大幅度地提高工资 ,更不可能简单地将下岗职工推向社会。笔者认为企业只有从实…  相似文献   

16.
广西国有资产实现两个转变的思考区体政委尹献生,阮靖平与全国一样,我区也存在着经营粗放,效益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种种问题。以1994年为例,是年,广西预算内、预算外国有企业6371户,企业总资产为1073.42亿元,其中国有...  相似文献   

17.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和改革的中介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在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一方面贷款支持粮食企业搞好粮食生产和流通,另一方面监督粮食企业在粮食生产和流通中合理运用收购资金,防止粮食企业挤占挪用收购资金。而国家粮食价格机制不合理,粮食企业改革滞后,经营亏损,挤占挪用收购资金,粮食陈化等问题致使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日趋下降,贷款本金和利息难以收回,出现收购资金流失,造成了当前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本文就是从论述我国粮食价格政策体系入手,围绕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确立和选择的经济体制形式。传统的管制行政造成了多方面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悖。鉴于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竞争经济和法治经济,因而,政府改革的目标应确定为有限政府、中立政府和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9.
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向纵深推进时,政府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并对一些传统的国营企业进行了股份制上市的改造,中共十五大关于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的论断,为扩大国有企业股份制上市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我国国有控股  相似文献   

20.
在商品经济发展阶段,人们认为企业是商品生产经营的载体,最终目标是生产产品,加快流通,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而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正在由商品生产经营向资本经营的战略转移,追求资本经营效益和资本的全面、快速增值,是经营战略调整的最新动向。我国企业已步入市场经济发展时期,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实施最新经营战略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我国企业尽快实现经营战略的转移,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一、资本经营战略的核心美、日企业家认为,企业整体都是资本,其营运质量是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显著标志。根据资本经营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