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青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较以前更崇尚实用主义,注重自身的享受,美日法三国青年对职业的选择就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日本青年现今日本青年被人称为“崇尚享乐的一代”,游戏人生,得过且过的人生观在青年中逐渐流行。70年代,日本青年大都愿意从事“有社会责任性的工作”。到了80年代初,这种择业标准不再流行,青年人更中意那些能“提高自身能力”或“稳定性强”的职业。70年代青年人理想的生活方式是:进入可以终身依靠的企业或机关,勤勉工作,以求得职业上的成功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时至今日,一种与日本精神完全背道而驰的就业标准在青年中悄悄出现。不少年轻人对进入公司毫无兴趣,他们厌恶传统、僵化的终身职业制,厌恶安定、刻板、无聊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我们的老三届一代是有追求的然而又是具有失落感的一代,80年代的青年是躁动的一代,那么90年代的青年我们可以称之为务实的一代。 90年代青年的“务实”性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1.理想追求的务实性。这一代青年缺乏远大的社会理想,而看重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据我们1994年底对南京市居民的一次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582人中,表示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所占的比重,在老年群体中为63.3%,在中年群体中为53.5%,而在青年群体中为39.2%。  相似文献   

3.
鲁民 《瞭望》2002,(29)
近读一则消息,很使人忧虑。报载,在沿海地区,近年来一批富裕家庭子弟变成了不读书,不做工,不务农,不经商的“四不青年”。他们缺乏人生理想、抱负,没有社会责任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除追求及时行乐声色犬马以外,便是无一例外的“追星族”,人称“新八旗子弟”。  相似文献   

4.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一时间被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少数人吹嘘得神乎其神,似乎可以原封不动搬过来,作为我们的治国妙方。西方的资产阶级也总是把它作为“民主政治”制度的象征,进行自我炫耀。对于缺乏国际知识、不谙世事的人,特别是对于青年人来说,它的确有一定的迷惑性,所以有必要将西方资产阶级的“多党制”(包括“两党制”)剖开来,看一看它内里的货色。  相似文献   

5.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 ,是对未来美好生活和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回顾人类走过的漫长历程 ,奋进着的人们总是沐浴着理想的光芒。理想与信念是密切联系的 ,信念是对理想的执着 ,理想是以信念为基础的远大价值目标。在通常的情况下 ,我们讲理想、信念 ,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邓小平所强调的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邓小平提出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四有” ,其中他“最强调的 ,是有理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 ,以下引文出自此卷的只注页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 ,尤其是我们的青年 ,要有理想”(第110页)。在邓…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 ,中国与西方都存在着空想社会主义。中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传统的“大同”理想。中国的“大同”理想和西方空想社会主义都要求改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消灭剥削压迫 ,消灭私有制 ,实现社会平等。在追求社会理想上二者有相近之处 ,而在各自的表现形态上有其不同的特点。中国“大同”理想突出的特点是“大同”、“均分”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则主张“公有共享”。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的思想来源 ,中国“大同”理想则是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条件 ,二者的碰撞和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如何认识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价值,如何认识当代青年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评价,如何把共产主义理想转化为青年内心的信念,这是理想教育的根本归宿。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价值理想,俄文为,转自法文ideal,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它表示思想或某事物的最初形式,雏型,是决定人或社会阶级思维和活动方式的完美表象,也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中国古代叫做“志”,“立志”也就是树立理想。人的理想包活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社会理想是指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向往,是人理想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和发展的高级阶段。道德理想是指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和做人的标准。职业理想是指人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的向往。生活理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矛盾的尖锐化发展,西方国家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日益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些人采取“逃避”态度,有些人则“参与”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成一股冲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浪潮,从而引起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现在仅美国就有二百多个科学中心和教研室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青年和影响青年世界观的“处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每年关于青年问題的出版物有两万多种,对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问題作过不少的评论。一、西方青年运动的发展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青年运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四十至五十年代的西方青年曾经被称为“沉默的一代”,在政治上比较消沉。六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深刻的嬗变。“自我设计”,就是近年来在部分青年中出现并流行的一句时髦口号,它是对个人理想追求、奋斗目标的一种婉转的解说,是青年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对自我价值的再认识,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部队青年作为社会青年的一部分,自然也会打上这一“烙印”,但由于部队青年所处环境和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自我设计”上有其不同于地方青年的特点。最近,我们采取问卷、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调查了不同兵种、不同军龄层次的青年战士447名,对当代青年战士的“自我设计”问题作了分析研究。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本课题的基本内容,要突破哪些难题,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及课题的预期效益。“青年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与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问题紧密相连。在西方发达国家,“青年问题”作为社会学和制订政策的一个概念,是在六十年代西方学生运动以后逐渐形成的。而在中国,整个社会对“青年问题”的格外关注和重视则是在七十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1.
青年是西部大开发的生力军,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迫切需要千千万万扎根西部、奋发有为的青年人。对于每一个胸怀远大志向、渴望建功立业的青年,西部都是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一番事业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2.
A.引人注目的现象近几年来,在知识层次较高、得风气之先的都市青年群体中,一直潜滋暗长着一种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义情绪。它具体表现在:①从西方传入、被正统人士斥为“鄙俗”、“放荡”的摇滚乐、霹雳舞在青年中受到广泛欢迎。中国也产生了第一代狂放热烈的摇滚歌星和摇滚舞星,如崔健、孙国庆、田震、安冬、陶金等。②当代青年的生活态度日益趋近随心所欲、心地坦荡、自由自在的潇洒人生。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们也非常热衷于经商活动正说明了金钱所代表的世俗力量一天比一天更为强大。③王朔的《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和刘毅然的《摇滚青年》、《流浪爵士鼓》刻划了中国初露端倪的后现代主义者们无所事事又满腹心事、寻欢作乐又痛苦不堪、踯躅长街又流浪旅途的真实面目。④雀巢咖啡、耐克鞋、迈  相似文献   

13.
李娜  张萍 《学理论》2012,(31):222-223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仍未衰落、它是西方文明的精神核心之一。它渗透到了西方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其对西方的教育事业起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东方影响最深的是儒家文化,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有益的思想观点与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相契合,儒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念对青年思想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这两种文化教育下的青年在价值观念、追求目标以及道德礼仪等方面都有着很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一、创立“青年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大体上分,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青年、老年三个阶段。人们常把青年时期冠以美丽动人的言辞,大加称颂,“人生春天”“黄金时代”,芦梭甚至把它称为“第二次出生”。心理学家则把它称为“暴风雨”的时期,“内部危机”、“激动和冲突”的浪漫主义时期,可见它的复杂和重要了。然而,翻开科学的历史,我们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人们已建立了“老年学”,对儿  相似文献   

15.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激励着每一位勇挑重担、积极奋进的青年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之花,唯有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才更加绚丽;新时代青年,唯有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才能更好书写人生华章。  相似文献   

16.
前言 一般人都视“青年”只是生理的变化所产生的一个人生阶段。其实,“青年”这概念本身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观念。它除了是一个生理上的阶段,还是一个“社会”观念。历史地看,“青年”这个观念随着社会的改变而起了很不同的含意。不同社会在不同的阶段对“青年”的定义,以至期望都不尽相同。不少社会理论家认为,“儿童”、“青年”、“老年”这些分类,以及因此分类而衍生出来的矛盾,皆是工业社会文明的产品。例如法国历史学家Phillippe  相似文献   

17.
知足知不足     
平白 《瞭望》1999,(33)
题目的两句话,倒个过儿,分两章,先说第二句,再说第一句。(一)知不足知不足,是所有有理想、有追求、有事业心的人的最可宝贵的品格。“盛德若不足”。人生追求,道德修养,总有不足,永无止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索取无限的知识,生命显得那么短暂。所以契河夫认为,“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叶于陶先个曾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未厌居”,他解释:“在任何情况下,对人生总抱着决不厌世的态度;而对自己的工作总感到不满意——永不厌足。”未厌,对人生充…  相似文献   

18.
朱宏杰 《学理论》2009,(31):166-167
西方人权观是西方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不断传承和积淀的结果,历史上曾发生过重要的进步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比较突出,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更是把“人权”这一美妙的概念和人类追求的理想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9.
青年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身体迅速生长和性发育成熟,使青年开始把自己当作思考、认识的主体,使他们越来越把注意力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便油然而生,“自我”便产生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把青年的“自我”分为“主我”、“容我”;“过去的我”、“现在的我”、“理想的我”;代表生物本能的“本我”等等。其中,“主我”、“客我”所构成的一定关系,构成了人的心理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种“自我机制”。“主我”即主体的我,“作为知觉者的我”,“客我”即客体的我,“作为被知觉的我”,英语中的主格Ⅰ和宾格me表示  相似文献   

20.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信仰、向往和追求。科学的理想一经掌握群众,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