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言充分体现了尼采哲学的使命,那就是重估一切价值,肯定权力意志对于破除理性、道德等传统价值的作用,最终肯定人的感性生命。查拉图斯特拉是尼采哲学的代言人,尼采通过查拉图斯特拉下山向世人宣讲超人的理想表达了他对人类深沉而热切的爱,这种爱要人们告别以同情为代表的懦弱道德,肯定苦难对于塑造人坚硬本性的作用,坚硬是创造者的本性。  相似文献   

2.
黄怀军 《湖湘论坛》2009,22(3):38-40
田汉、成仿吾在留日期间接受了尼采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理论上表现为他们形成了“美的文学”观与“生命的艺术”观,在实践上体现为他们早年创作对诗化、美化风格的偏爱。唯美诗学与生命诗学的形成折射出田汉、成仿吾对文学现代性的强烈追求,而对尼采“超人”说的误读则昭示了他们对尼采思想的功利化取向。  相似文献   

3.
尼采对机械论进行了批判,把机械论的原子世界还原到力和强力意志上来;在他那里,自然界就是充满斗争,纯粹生成的强力意志和力的世界。着眼于力和强力意志,尼采还对生命的本质进行了诠释。他认为,生命为争夺强力而展开的生存竞争,胜利的并非强者,而往往是弱者。混沌、必然性和永恒轮回则是尼采对自然总体特征的刻划。  相似文献   

4.
狄奥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它象征着原始、狂野、自由和对生命的肯定。然而,随着思辨哲学,基督教和科学理性的盛行,狄奥尼索斯精神走向了衰落尼采对狄奥尼索斯进行了改造,把狄奥尼索斯当作艺术和美的象征,其目的就是要让生命意识和创造精神回到人本身,进而提升生命,恢复生命的激情。  相似文献   

5.
石沙西 《求索》2022,(1):66-72
沈从文一生中对命运的思考、对存在的体验和感悟,与尼采的哲学思想有着一定的契合性。沈从文在新文化运动与西南联大时期,对尼采思想都有所接触和思考,这使得他对尼采的哲学思想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然而沈从文与尼采思想的关联又具有某种斑驳性:他从冰心的作品《悟》中初步接触到尼采哲学,但直到创作《如蕤》《都市一妇人》《一个女剧员的生活》等一系列都市批判作品时,才与尼采的生命哲学有着内在的接近。与此同时,他又在《知识》中对尼采有所批判,并最终在"重造"思想中与尼采分道而行。  相似文献   

6.
赵亮 《理论月刊》2013,(3):46-51
人如何在思想的战火与硝烟中生存和发展?人如何摧毁理性与信仰的丰碑?自由又如何在卑贱与高贵的平衡中徜徉?肉体面对强大的灵魂如何生存?这些一直都困扰着施蒂纳与尼采。在经历了无数的思想碰撞和艰苦的时代磨砺之后,二人都发现了解决问题之道,施蒂纳给出的答案是"唯一者",尼采则是"超人",一个是随性唯我,一个是充满激情和生命涌动,二者时而志同道合,时而分道扬镳,但是,施蒂纳与尼采都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世人,给出了一条人的独特性发展之路。虽然他们的视角和立场不同,也仍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但这种回答和解决问题的尝试却是难能可贵、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7.
尼采的悲剧哲学认为:生命是痛苦的,但人应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入世精神.这一思想对于心态失衡、心理素质脆弱的青少年学生重构其精神世界,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战国策”派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以积极的眼光观照世界,赞美生命的狂欢,鼓吹对权力意志的崇拜,追求永恒回归的完整性,其文艺观点可以用“恐怖、狂欢、虔恪”来概括。  相似文献   

9.
伍永忠 《求索》2008,(10):116-117
尼采把由“上帝之死”带给人的精神处境称为虚无主义。在尼采看来,虚无主义即价值的沦落,并试图以审美排斥虚无。海德格尔则认为,审美无助于摆脱虚无,相反,虚无将解构审美。只有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从存在那里接受尺度,人才能踏上“还乡”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李艺怀 《传承》2010,(9):60-61
尼采的传奇一生和独具特色的理论总是能不同程度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强力意志、拒绝信仰、追求个性等观念让后人津津乐道,尤其是他著名的超人理论,更是闪着与众不同的光彩。尼采的超人思想重要的是其中关注教育的生命意义,以及为实现这一生命意义的精神性品质追求给当代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