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支出的效率评价是政府进行有效公共支出管理的基础,正确评价公共支出效率也是各国政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经济学是通过比较公共支出前后的社会福利变化来衡量公共支出效率的,然而,社会福利是由公共支出与私人支出共同决定的,而且公共支出的增加是有机会成本的.因此,我们不能通过忽略私人支出,而单独分析公共支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的方式来衡量公共支出的效率.同时,各种原因共同导致政府通过公共支出提供的公共产品组合往往与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不一致.本文尝试在分析公共支出的效率时,把私人支出也纳入分析的范畴,同时提出了一种方法--带非自主决定输入的两阶段数据包络模型,试图解决在政府与公众偏好不一致情况下的公共支出的效率评价问题,并按照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2.
公共性、公共物品和自利性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公共性、公共物品和自利性等概念是公共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中的基本范畴。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公共性、公共物品和自利性等问题都是历史地生成的,是在公私领域、公私部门分化分立的过程中被提出来的。所以,这些概念仅仅适用于对近代社会的分析。公共性是指公共部门、政府的属性;公共物品是由公共部门、政府提供给社会的具有公共性的物品;自利性的概念则是指人的行为动机,至于组织机构和部门则不存在着自利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主体是广义政府,它由国家性质党组织与宪法意义上的国家行政机构构成。中共中央和地方党委与各级人民政府整合而成的广义政府兼具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属性,具有“一体两性”的特征。广义政府政党属性和政府属性存在成员身份、行为依据、利益结构、央地关系、任务配置、权力授予、责任履行、职能分工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双重属性导致广义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政党治理逻辑和政府治理逻辑两种不同的治理实践,当某个社会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广义政府应依据政党治理逻辑来应对;而面对非政治的公共管理问题,广义政府应重视依据政府治理逻辑来处理。因此,广义政府如何相机抉择地调适政党治理逻辑和政府治理逻辑,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国家性质党组织具有政府属性,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要重视政党治理逻辑与政府治理逻辑的协调,避免不恰当地过于强调政党属性而遮蔽政府属性。各级人民政府也有政党属性,在属地负责制的原则下也要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出发,致力于国家的全局发展和整体利益。当政党属性和政府属性协调互助时,能极大地增强整个治理体系的效能;当两者的运用情景发生“错位”“缺位”和“越位”时...  相似文献   

4.
第三部门与公共物品供给:方式选择及政府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利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供给。事实上,在众多市场经济国家,第三部门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各有优势和劣势,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的实践中形成了取长补短、相互合作的方式。政府在其中起着掌舵和催化剂的作用。目前,中国第三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政府的依附性,这是由转型期社会特点和政府管理体制决定的。政府的任务应当是加快自身职能转变和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切实发挥第三部门在供给公共物品中的作用,将对加入WTO后中加政府的治道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公共精神与政府执行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春福 《理论探讨》2007,2(1):107-110
政府的执行力是保证政令畅通的首要条件,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甚至影响政府的合法性。提高政府的执行力仅仅从执行工具上作文章是不能奏效的。执行者的价值取向是影响执行力的关键性因素。公共精神缺失从根本上弱化了政府的执行力,要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必须大力弘扬公共精神,使政府的行为真正以公平正义为宗旨,以公共利益为取向,以公共责任为依托,以公民参与为支撑。公民社会的发育、公共领域的发展和完善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公共精神缺失问题,提高政府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的发展导致了需要通过政治协调才能解决的区域公共问题的产生和显现:跨地区性公共事务治理失灵,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没有进入区域公共治理的范畴,治理主体的利益差异引发区域公共治理体系的紊乱.区域政治协调的逻辑主要是:以区域逐渐增长的利益需求为动力,通过体现区域发展价值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在冲突和一致中推进和完善.政治协调的内涵主要包括政府职能、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政治协调视域下区域公共治理路径的选择应考虑:构建区域治理的利益交换和利益补偿政府平台,国家总体配置和调节区域公共治理资源与功能,完善区域公共治理的政策协调体系,建构以均等化为导向的区域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兴起了以治道变革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其目标是为了应付一系列政府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发达国家水利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变革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公共产品作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提供的特殊公共产品,在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的政府改车过程中,水利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作用日益重要起来。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水利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变革的背景、理论和实践的考察,提出对中国水利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意味着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由社会国家化逐渐向国家与社会竞合阶段过渡,意味着政府权力与公共权力的合理定位。然而在社会转型的实际过程中,政府权力与公共权力的关系定位还不甚明晰,边界模糊。因此,厘清政府权力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对传统的政府权力与公共权力加以调适,乃是转型期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张华  陈朋 《理论导刊》2007,1(3):91-93
公共决策的制定是政府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政府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分配正义的重要手段。因此,现代行政国家要求法律将不能再仅仅关注于解决私人和政府之间的争议,而是要提高行政过程的实体性因素,为公共决策的形成和实施予以法律学的判断和见解,提供有效的公共决策失效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0.
需求溢出理论与公共管理学基础理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求溢出理论的提出,意在弥补公共管理学基础理论薄弱的问题,尤其是弥补当前公共管理的流行理论在政府职能定位方面的不足。需求溢出理论主张:个人需求超出其本人及家庭的满足能力即为需求溢出,个人的需求溢出生成社会的公共事务,解决个人的需求溢出问题是公共管理的终极使命;当合法的个人需求之间发生冲突,具有压倒性正义优势因而需要由公共权力来维护的一方的需求溢出,即为公共利益。由此,需求溢出理论以个人的需求溢出为标尺,对政府的职能定位提出了比其他理论更为明确的方向性指导,因而更宜作为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公共管理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在区域公共管理的研究上有几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区域公共管理与区域行政有没有区别?如果有,什么是区域公共管理?为什么区域行政会向区域公共管理发展?区域行政就是在一个区域内的政府(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促进区域的发展而相互协调关系,寻求合作,对公共事务进行综合治理,以便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而区域公共管理是区域内的多元主体为了解决在政治、经济或社会其它领域的一面或多面的公共问题,实现共同利益,运用协商和调解的手段和方式对区域以及区域内横向部分和纵向层级之间交叉重叠关系进行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是衡量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与绩效的科学依据。设计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必须遵循公共性、总括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政府公共供给指标应该概括政府的公共活动的基本范围,反映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主要方面,揭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类别,是政府具有比较优势、具有外部性、必须由政府干预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3.
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行政执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宪法规定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各级行政机关要负责组织实施各级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决议,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法律和所有行政法规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行政执法不力不仅影响到国家行政权的性质,而且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其他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要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要着重解决的问题。1、行政执法要体现公共精神政府的行政执法活动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质。它…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11)
法律的最终目的是对人民群众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法治的目标是尊重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权利。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顺应了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基本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同时也赋予了各级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新职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关键在政府,政府应发挥主导性作用。明确政府职责,通过顶层设计、制定法律、落实服务均等化等相关制度,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和服务责任追究机制来共同确保政府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档 《学理论》2009,(15):35-36
由于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另一个区域,所以,公共领域的发展必然会对政府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同时,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必然会对公共领域加以管制和约束。本文主要论述了公共领域对国家主权的冲击和对政府治理的影响以及政府对公共领域的管制。  相似文献   

16.
公共物品及公共物品问题的研究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民生问题的实质是公共服务的解决。从公共物品问题的解决思路出发探析民生问题的解决办法,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从解决公共物品问题关注公共物品的配置的思路,可以得出民生政策的完善是民生问题解决的重要保障;第二,从解决公共物品问题需要关注公共物品的供给的思路,可以得出民生体制的完善是民生问题解决的重要举措;第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创造"民生之车",使社会成员有"便车"可搭。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总量不足、绩效较差、结构失衡和政府权责不对等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多主体的供给机制。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均是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供给组成部分,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分别适合作为不同类型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要三者协调发挥作用,共同构建公平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3)
社会转型以来,中国的农村公共治理形势愈加严峻,出现各种农村社会发展问题。公共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支持的管理活动,在丰富的公共产品、整洁的公共资源和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这三大目标的激励下,在政府、村级组织和村民的共同作用下一定能实现农村公共治理的良治。  相似文献   

19.
为改变新公共管理运动带来的愈来愈严重的政府管理碎片化状态,英国等新公共管理改革先锋国家采取了协作和整合的战略,提出建设整体型政府.整体型政府是超越政府层级、部门功能分工的鸿沟,以解决人民的问题、为人民提供整合性服务为核心的政府,是关照全体、预防性、整合性、改变文化、结果取向的政府.  相似文献   

20.
正一、网络监督影响公共决策,促使公共政策反映和实现民意由政党政府来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当今世界各国政治中的普遍现象。政党政府执掌公共权力,因此成为决定社会资源分配的关键主体。在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最初时期,政党政府的职能比较简单,主要是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到今天,政党政府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中心力量。作为政党政府,如果要寻求巩固和延续其执政地位,就必须最大程度地谋求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亦即寻求统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