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生了一次重要转型,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主体和载体的变迁,可以给我们提供认识和反思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状况的一个重要视角。这一转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60年,研究人员主要为教学和科研机构中从事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的部分研究人员,主要借助于一些杂志和刊物发表研究成果,研究主体和载体相对单一;1960~1976年,研究人员大量减少,不少刊物被停刊,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在断断续续中艰难发展;1976年以来,随着全国综合性大学纷纷恢复政治学系,并开设相关课程,研究主体的规模不断扩大,研究载体呈现多元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刘丽华 《世纪桥》2010,(1):125-126
从政治成熟的视角来看,当代中国政治的变迁就是对中国政治发展之路的有益探索。中国政治发展之路应该是在现行政治制度的框架下对作为制度外在表现形式的政治体制以及体制内权力结构进行逐渐的、适度的调整的过程。中国政治的发展,取决于"现行的政治制度框架的容纳量和承受度"、"政治体制自身的调整和完善的能力程度"以及"中国现有政治体制会遭遇到什么样的挑战"等变量。  相似文献   

3.
田志文 《求实》2012,(10):54-57
从客观根据与主体根源的视角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价值的生成根源。当代中国的政治价值不是西方政治价值话语在中国的普世化,而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改革发展实践活动规律中生成的。当代中国的政治价值是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规定。当代中国政治价值生成的主体根源是最广大人民,当代中国政治价值的享有主体、建设主体和评判主体是最广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其提出者和倡导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在(?)转型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中国社会主(?)求,这集中体现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先进性.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主义政治秩序的核心力量,具有领导和管理社会事务的主人翁地位,更是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进中国各阶级阶层政治团结、永葆先进阶级意识、组织严密的阶级。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面临的五大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伍氏 《求实》2005,(2):58-60
中国发展民主之路之所以依然任重而道远 ,是因为遇到了这样五大现实因素的直接阻碍 :囿于成见的思想认识、积重难返的传统文化、缺陷严重的政治制度、普遍阙如的政治素质和多元复杂的民族构成。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日渐凸显,国外学者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也日趋深入。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当代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社会认同、社会民众的民主观念、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不同社会阶层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不平等与社会抗议等,成为近年来国外学者集中关注的议题。科学梳理、深刻剖析乃至理性回应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和推动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政治稳定是每一个政治体系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对于合理政治秩序的追求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目标,处于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思想家都会程度不同地关注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联系,两者在方针原则——不断为人民谋利益、解决实际问题.主体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及作用——教育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黄斌 《探索》2012,(2):168-172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依据的事实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现实实践,它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在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同时,也为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即:回到整体的马克思,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活实践,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探寻社会形态理论的宽广内涵,深化社会形态发展规律与活动规律的认识,进而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很多学者把这种变化归因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或者农村政治制度的变迁,这些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有失偏颇。实际上,农村政治文化从传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国情的一部分,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点以权威主义为特点,并对当代中国民主之特色构成了重要影响。当代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它区别于建立在西方公民文化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政治参与发展的程度与水平,决定着农村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农民的不同政治参与行为,是由不同的政治参与心理支配的.分析当前支配农民政治参与活动的心理,剖析农民中不同的政治参与心理所导致的政治参与行为以及这些政治参与心理的成因,对我国农村的政治现代化大有裨益.我国当前农民的政治参与心理可分为制度化主动型、制度化被动型、非制度化主动型、非制度化被动型以及淡漠型.这些心理类型与特点的形成是受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以及农民自身素质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文明建设略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政党明。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政党政治与民主政治的深刻关联,使政党明构成了人类社会政治明的关键性内容。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明。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主要体现在:大力发展人民民主,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实现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全面落实依法治国,保障法律的至上性和公正性,实现良法治国;切实建立有限政府,提升决策理性,实现公共权力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立足于政治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变革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变迁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认为,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意识形态的转变为道德变迁提供了新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思想条件和经济基础;2、政治体制的转变为道德变迁创造了社会环境条件、新的制度伦理;3、治国方略的转变为道德变迁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由此而认为,政治变革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变迁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概括,这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本文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如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人的关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等四个方面对理论界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治国理政之道,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认识、战略决策和方法艺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了治国理政的创造性探索,形成了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认识,彰显了治国理政的方法论智慧,引领当代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8.
自中共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特定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特征、历史地位、形成历程、指导意义、发展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9.
政治价值是人们对政治生活本原意义的确定,作为社会成员的政治信仰,政治价值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精神生活模式所体现的政治的终极追求。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相似,我国的政治价值取向也有其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取向的民主性、法制性、参与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组织,日本共产党走过80多年坎坷历程,获得较快的发展。这得益于日共运用一整套灵活、有效的措施以及对党的各方面建设。尽管在新世纪日共的发展与壮大仍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但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积极谋求党派之间的团结、合作与双赢,以自我革新推动党的发展,切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