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乐安县自2003年启动移民扶贫以来,共搬迁移民4610人,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17个.据调查,移民们的经济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2005年人均收入达1892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20多元,基本实现了"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扶贫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移民扶贫是我省今后五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工程,在当前县乡财力困难,群众自身条件差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结合兴国实际,笔者认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移民扶贫的全过程,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周超 《理论与当代》2016,(B12):43-44
一、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存在的问题 2015年8月,我们对铜仁市碧江区河西街道办事处新华村长岩坡安置点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并在有街道办事处干部、村委会干部、村民组长、生态移民参加的座谈会上,对参会人员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李关乡鹧鸪园村骆丫鼓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以及兴仁县瓦窖寨工业园区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并对瓦窖寨工业园区安置点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和生态移民,进行了面对面访谈。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中央"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扶贫对象实施到户扶持的要求,从2011年开始,宁夏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识别出的扶贫对象实施了"扶贫到户、责任到人"扶贫攻坚工程,使扶贫项目资金更加精确瞄准扶贫对象。计划到2013年,基本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识别出的扶贫对象第一轮到户扶持全覆盖。一、扶贫民百万根据新的扶贫标准,宁夏贫困人口规模为101.5万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实施百万人口扶贫攻坚战略,打好35万生态移民和65万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5.
红寺堡区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历经14年移民开发,为"十二五"生态移民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多年来,红寺堡区大力弘扬"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精神,把最好的地段划拨给移民居住,为移民建保温房、低碳房,不增加移民负担。在"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上出实招,建立宁夏黄河善谷核心区,成为慈善事业的发祥地,以善引商,以情引商,招善天下,惠及移民,让移民能挣钱,有事做,红寺堡区生态移民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6.
方仁 《共产党人》2012,(20):45-46
实施百万人口扶贫攻坚是自治区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贺兰县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把生态移民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从"三化同步"发展的大局中去把握,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以工业发展带动移民就业、以城镇标准建设移民新村、以现代产业经营方式致富移民、以市民素养培育新型移民,把生态移民新村打造成扶贫攻坚的样板村、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村、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村。  相似文献   

7.
张吉刚 《当代贵州》2013,(13):44-45
铜仁市万山区以产业扶贫为主线,以整合资源为保障,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为载体,搬迁居民7648户、28627人。其中,生态移民搬迁651户、2500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既是一项经济工作,又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次重大机遇。按照铜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居住有改善、致富有路子、就业有岗位、迁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2015,(2):2-3
2014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深入推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意见》,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贫困群众的动力和活力,生态移民、整村推进、双到扶贫、互助资金四项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列入民生计划和"三重一改"工作,全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移民一手抓规划调整,一手抓安置区的建设和移民搬迁。根据群众意愿和安置条件,停建了移民住房3212套(其中:惠农区515套、红寺堡区1346套、海原县877套、灵武市474套)。截至8月底,建成移民住房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3月,孙志刚同志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上对凯里市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搬迁的创新之举和成效给予肯定和表扬,定位为易地扶贫搬迁"凯里模式",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2017年6月,在全省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督察考核中,凯里市名列前茅。听到好消息,正在凯里市开怀街道上马石社区移民安置点的吴如刚脸上洋溢着幸福。他和他的同事们,在昔日荒凉的上马石建起现代化社区,开办技术夜校,为移民搬迁群众点亮  相似文献   

10.
柯振华 《学习月刊》2013,(10):38-39
2012年,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纪委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通山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率先成为幕阜山区脱贫致富先行区"的目标,切实履行党政领导干部扶贫工作责任制,突出抓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富民、移民搬迁、雨露计划、老区建设,扎实推进责任扶贫、科学扶贫、产业扶贫、基础扶贫、素质扶贫和社会扶贫,县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工作呈现出  相似文献   

11.
陈玲 《党建》2021,(9):42-45
原隆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北部,是永宁县最大的"十二五"生态移民安置村.自2012年以来,原隆村陆续安置了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13个乡镇121个村的1998户9612人,共安置14个村民小组.这里因扶贫而生,为脱贫而建,是我国东西对口扶贫协作的成功实践.通过产业脱贫、稳定就业,原隆村近年来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19年顺利脱贫出列并迈上了向小康村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2012,(14):58-59
正红寺堡区位居宁夏中部,为吴忠市所辖区,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236工程)的主战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1998年开发建设,2009年正式设区,行政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辖2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61个行政村、2个城镇社区。经十余年艰苦创业,累计开发整理水浇地50万亩,异地搬迁安置宁夏南部山区8县移民20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十余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扶贫政策扶持下,红寺堡区20万移民沐浴党的阳光,艰苦创业,实现了"荒漠变绿洲、沙丘起高楼"的伟大壮  相似文献   

13.
易地扶贫搬迁是针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专项扶贫工程,目的是通过“挪穷窝”“换穷业”,实现“拔穷根”,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脱贫发展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吴忠市委、市政府按照自治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脱贫目标,先后开展了吊庄移民、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移民开发建设,全市上下紧扣“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交出了一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精准脱贫的“吴忠答卷”,一批又一批的移民群众搬出“穷山沟”,摘下“贫困帽”,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宁夏以政府主导方式,先后组织实施了吊庄移民、"1236工程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等工程,有效缓解了南部山区的生态压力。随着南部山区人口的增加,环境超载导致了脱贫与返贫恶性循环。为了彻  相似文献   

15.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2,(Z1):57-58
正宁夏中南部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实施扶贫的另一种方式——生态移民。30多年来,宁夏中南部山区近50万人通过生态移民与劳务移民,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生活今非昔比。但是以前的生态移民不同于十二五时期的生态移民。从2011年起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规模大、起点高。在五  相似文献   

16.
2012年5月26日,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正式启动。一个规模宏大的移民搬迁工程就此拉开帷幕,一条解决民生与生态问题的双赢之路初现端倪,一场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攻坚战在今夏打响。从今年起,历时9年,贵州35万户150万贫困群众,将从不具备"就地扶贫"条件的地方搬迁出来,迁入小城镇和工业园区。这一工程的实施,是人们与"吃粮饮水行路难,入学就医发展慢"困境的对决,更是对安居乐业幸福新生活的拥抱。它迁走的,是贫困;移来  相似文献   

17.
正"以前这片都是绿油油的稻田,2016年‘6·10’特大洪灾后,这里变成了滩涂地,公路边一排排整齐的房子是洪灾后建起来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目前已有114户搬进了新居……"九潮镇民罗村主任钟厚香告诉笔者。"镇里拟在这里建一座易地扶贫搬迁民罗安置点扶贫车间",走到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的尽头,民罗村主任钟厚香介绍说:"该项目已按有关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3月14日,榕江县丰源绿色农业开发公司蔬莱基地里,一群"特殊"工人围着公司的技术人员学摘莱、捆莱、询问栽种技术,忙得不亦乐乎。这群"特殊"工人是榕江县计划、崇义等乡镇迁入县城的生态移民。这天,他们共有65人来这里参加该县农业和扶贫开发局、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办公室、丰源绿色农业开发公司为他们举办的就业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他们将成为丰源绿色农业开发公司蔬菜基地的工人。榕江县得到就业安置的生态移民不止这65人,2月中旬,该县已安置200移民到工业园区木材加工厂  相似文献   

19.
《红岩春秋》2014,(11):52-53
三峡移民,一部壮丽雄浑的史诗。1984年,伴随着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成立,三峡工程库区淹没调查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亦随之成立。漫漫移民路,悠悠家国情。30年来,万千移民舍小家、保大家,拉开了移民搬迁的幕布。30年来,移民干部顾大家、忘小家,夯实了移民产业的发展。30年来,各级政府为大家,保国家,促进了移民增收的可持续。库区群众人均收入逐年递增,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贵阳市观山湖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超过3028元,完成绝对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在全省率先消除绝对贫困。作为贵阳市的新兴城区,扶贫工作是观山湖区发展过程中必须扛起的重任。2014年,观山湖区有3700名贫困人口。三年后,观山湖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超过3028元,完成绝对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扶贫工作成绩单,在全省率先消除绝对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