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新定义─—“权力寻租活动”最近,青年学者胡鞍钢与康晓光在一份报告中提出腐败为一种“权力寻租活动”的定义。即当权力可以产生经济利益的时候,则会有人向掌握权力的官员付出“租金”以临时“租用”其权力,以达到获取更大经济收益的目的。而产生这种“寻租活动”...  相似文献   

2.
“寻租”概念最先由著名经济学家A·克鲁格于1974年提出,后来公共选择学派和国际贸易学派都曾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过诠释;但无论是哪种释义,“寻租”活动中的“租金”可概括为由于不同体制、权利和组织设置而获得的额外收益,或因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而形成的非生产性利润。分析九十年代中国的寻租行为对于规范经济和政治生活秩序、加快新体制的发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寻租表现 一般而言,寻租行为在现实中采用大量合法和非法手段:游说、疏通、接近权力中心、找靠山、走后门等,以取得和占用租金。我国租金费用是多少?它占GNP  相似文献   

3.
一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 ,直接影响和危害政府形象、政府威信的首推腐败。腐败有多种表现形式 ,就我国腐败官员的情况来看 ,在生活中有贪图享乐、挥霍浪费、赌博嫖娼等表现 ;在工作中有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徇私枉法等表现。这些年在我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腐败的集中表现就是“权力寻租”、以权易钱 ,他们或是以“收费”、“摊派”、“提成”、“回扣”、“索要”、“卡拿”、“罚没”等方式直接收取租金 ,或是以“公款吃喝玩购”、“以私费公报”等公款消费行为间接获取租金。腐败愈演愈烈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而公职人员主…  相似文献   

4.
一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直接影响和危害政府形象、政府威信的首推腐败。腐败有多种表现形式,就我国腐败官员的情况来看,在生活中有贪图享乐、挥霍浪费、赌博嫖娼等表现;在工作中有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徇私枉法等表现。这些年在我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腐败的集中表现就是“权力寻租”、以权易钱,他们或是以“收费”、“摊派”、“提成”、“回扣”、“索要”、“卡拿”、“罚没”等方式直接收取租金,或是以“公款吃喝玩购”、以“私费公报”等公款消费行为间接获取租金。腐败愈演愈烈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公职人员主…  相似文献   

5.
关于“寻租”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寻租”概念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1974年在其《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布坎南在其创立的“寻租”理论中,将“租金”概念衍生为因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而形成的非生产性利润。一般意义上说,寻租活动的存在源于租金的存在,而租金的存在则是因为政府介入市场。然而,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在任何条件下,政府干预得越多,寻租活动就越泛滥。众所周知,我国过去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权力理所当然地全面控制和渗透到整个经济生活,但是寻租活动并不多见。究其原因,第一…  相似文献   

6.
一、“寻租”理论简介国外最先提出“寻租”一词,并为寻租理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 A·克鲁格。她在其被称为寻租理论经典论文的《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中,既分析了国际贸易中由配额制等行政管制产生的为“寻求租金” (rent—seeking)而进行的争夺,又据此建立了精确的数学模型。她首先分析了作为寻租最典  相似文献   

7.
“权力寻租”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一种不正常现象越来越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权力寻租”即将权力异化为一种商品,并在市场经济中寻求交易,获取自认为与权力等值的利益,按老百姓通俗的说法就是“权钱交换”。在这里没有党性原则,没有道义责任,有的只是将国家赋予的各项管理职权进行赤裸裸的交换,并直接从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论建立建立道德与利益相统一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直接影响和危害政府形象、政府威信的首推腐败.腐败有多种表现形式,就我国腐败官员的情况来看,在生活中有贪图享乐、挥霍浪费、赌博嫖娼等表现;在工作中有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徇私枉法等表现.这些年在我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腐败的集中表现就是"权力寻租"、以权易钱,他们或是以"收费"、"摊派"、"提成"、"回扣"、"索要"、"卡拿"、"罚没"等方式直接收取租金,或是以"公款吃喝玩购"、"以私费公报"等公款消费行为间接获取租金.  相似文献   

9.
田庸置疑,在挖掘和治理腐败方面,领导、专家、学者和关心国家事业的人们可谓挖空了心思。但最令人豁然开朗的,还是近来有关“寻租”理论方面的文章。“寻租”才是腐败温床得以“发扬光大”的真正催化剂。 所谓“寻租”,即寻找租金,指追求凭借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而造成涨价的那部分差价收入。也就是说,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原来的计划经济留下的后遗症的影响以及政府的某些干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理论新视点     
《前线》2000,(5)
以制度创新抑制寻租性腐败贺卫、王浣尘在《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寻租性腐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有大量制度租金存在。以制度创新抑制寻租,就是要加大寻租成本,减少寻租收益,使寻租的净收益小于寻利的净收益,从而把经济人的寻租行为引导和转变为寻利行为。具体而言,就是做到使经济人“四不”:一是“不能为”,即指通过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消除租金存在的基础,使经济人无租可寻。二是“不敢为”,是通过建立具有强大威慑力的事前监督机制和事后惩罚机制,使之望而生畏,不得不放弃寻租行为。三…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党报研究》2004,(3):43-43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社会科学工作者近年来孜孜研究的“寻租”理论,不断被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予以印证。寻租,全称应为“权力寻租”,准确的意思是利用公权,即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以权易钱,以权易物,以权易色,如此等等。在这里,公权被据为已有,公权被一“私”亵渎,而侵犯亵渎公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名词解释     
《前线》1990,(3)
寻租理论寻租理论的建立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政治经济学的一项重要进展。其代表人物是 G·塔洛克、J·布坎南等。所谓“寻租”,是寻求租金的简称。这里租金所表示的是,由于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如进口配额、生产许可证发放,物价管制,乃至特定行业从业人员的人数限制等,抑制了竞争,扩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期权腐败”愈演愈烈,已成为当下的一个反腐难题.“期权腐败”是一种类似于期货投资的套期式腐败行为,以“期权契约”为本质特征,以追求非生产性利益的“权力寻租”为核心目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笔者认为,新时期有效应对“期权腐败”,不仅需要“刮骨疗毒”般反贪反腐的决心和勇气;而且需要制定、完善具有“热炉效应”般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构建人文的道德机制来约束“权力寻租”,从而弥补法律与制度对“期权腐败”制衡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7):69-71
房价的飙升,让房产本身具有了较大的经济价值和升值空间,也让许多人不惜使用违法、违规手段获取房产。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领域普遍存在权力深度介入、权力寻租现象,建设部原部长汪光焘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房地产领域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问题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5.
赵洪生 《探索》2004,(1):49-52
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权力寻租”、制度设计缺陷等多种原因,权力和人际关系多少不一、程度不同地介入资源配置领域,使我国资源配置的实现变得复杂和微妙,同时也滋生了腐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所谓“权力期权化”,实质上是权力“资源化”也就是权力寻租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延伸。相对于一般腐败行为,“期权化腐败”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国企改革中的寻租现象是在产权结构变迁的制度背景下发生的,在转轨过程中租金产生的范围及企业或个人的寻租机会都会增多。只有在一个法治社会,政府行为才能受到有效的约束,才能明晰产权,非生产性寻租受到根本性抑制。  相似文献   

18.
我以为,腐败问题有“表与里”两个层面:表面的问题是,在为政府收租的过程中,个人自由裁量权过大,将其中部分租金收入私人囊中;更深一层的问题在于,政府权力过大,收取的租过大,且未经完备授权,滋生了诸多寻租空间,也使得贪腐层出不穷——更进一步,即使完全清廉的官员组成的政府,也仍旧可以收取过大的租。  相似文献   

19.
权利寻租,一般指政府的各级官员或企业的高管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避开各种控制、法规、审查,从而达到寻求或维护既僻利益的一种活动、权利寻租具有必然性.只要有权力的存在,只要这种权利缺乏制衡或制约,就必定会有寻租的可能、监督不力当然是发生寻租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权力腐败,从经济学角度看,它是权力的商品化、资本化和市场化。权力商品化是掌权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商品,用来进行权物、权钱、权色、权权交易,从而为自己或少数人谋取私利。权力资本化是指权力在社会生产、流通领域中采取资本的形式,获取私利。权力市场化是指掌权者利用公共权力控制的经济和政治资源,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为自己和少数人谋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