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管你是选择不断进取,还是选择田园牧歌的生活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一生,如果你没有一颗平常心,那么既不可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也不可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相似文献   

2.
选择     
选择是历史的、必然的。任何事物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即面临着种种选择。选择可能给你提供某种机遇,也可能使你陷入绝境。这就是说,选择有一个前提。尽管你不可能总是选择对的,但你必须在大多数时候选择对的,否则,你必定遭到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种选择;“非楝实不食,非礼泉不饮”是一种选择;“良禽择木而牺”也是一种选择。当然,这些选择都是正确的选择。正因为正确,才主导了人类社会不断地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前进,人类社会中的各类杰出人物才层出不穷,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选择有对,自然就有…  相似文献   

3.
<正>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写道:“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回顾过去几年,再看眼前瞬息万变的世界,越来越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也慢慢懂得:在无法预料的日子里,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打理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从现在开始,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才是对人生真正的负责任。所以,后疫情时代,请让自己养成这7种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4.
出身无法选择,人生却由自己选择。 一生追求共产党,曾有三次入党机会,却因种种原因而搁浅。古稀之年,他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1,(22):44-44
西方有句谚语说:“如果你骗我一次,你应该感到羞耻;如果你骗我两次,我应该感到羞耻。”依我看,如果“你骗我三次”,则是政府的羞耻。骗人者以骗为荣,以骗为生;而被骗者因无以制裁骗人者而感到愤怒,就意味着社会进入某种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3,(25):66-66
不管少壮还是年迈,不管富有还是贫穷,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每天拥有多少个小时。如何在不同的活动间分配这24个小时,是幸福的关键决定因素。工作一生活平衡,是指“一个个体的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平衡状态”。获得这种平衡对人的幸福很关键:如果工作时间过少,人们就没有足够的收入来达到想要的生活标准,而且可能会降低其生活目标感;而如果人们因过度工作而损害了健康或牺牲了个人生活,那么这也就会对人们幸福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磊 《奋斗》2002,(5):55-56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是啊,这话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要不俗语怎么说“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呢。但我也发现在人生的道路上关键是遇上一个或几个好人,这好人可能改变你的命运.改变你的一生。这样的事例古今中外都有,特别是有些名人,在名满天下时又发现抬举凡人成为名人,他们的事迹特令人感佩赞美。  相似文献   

8.
原谅三个人     
覃道 《求贤》2010,(4):28-28
人的一生至少要用宽容心原谅三个人。你必须原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完美,人都有犯错和所不能及的事,也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认可。当你长久沉浸于自责之中时,人生会变得悲观,同样的错误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在你的人生中出现得更加频繁,所以你要时常保持微笑.宽容自己。  相似文献   

9.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刘仁静是最年轻的一位,也是最晚离世的一位。纵观他的一生,可谓一波三折,历经磨难,命运多舛。而他的命运与其思想转变又息息相关。青少年时期,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共“一大”代表。这是他人生中的辉煌时期。然而,时间不久,他即信奉起托洛茨基的理论并加入托派,后因高傲自大被赶出托派;因生活所迫,他一步步投靠国民党,最终竟走到人民的反面。建国前夕,刘仁静翻然悔悟,抛弃反动立场,重新回到人民怀抱。中国共产党以宽广胸怀给他以生活出路。1987年刘仁静因车祸身亡,终年85岁。近年来,全面介绍刘仁静一生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述,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10.
悦读书讯     
<正>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同志谈起人生之“难”,诸如工作难做、领导难当、朋友难处、人心难测,以及考学难、就业难、经商难、晋升难等等。业余读书看报,时常会发现“做女人难”、“当男人难”、“做名人难上加难”之类的文章。听、读各种难、难之声多了,久了之后,情不自禁地引发起我对人生之“难”的感想。说实在的,人生在世,可谓难事多多。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每个人在他一生的旅途中。都会或迟或早、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地遇到难事、发生难题、碰上难点,会感到为人不易、做人难。这一点,无论是身居高位者,还是平常百姓,…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12):44-45
得与失相伴一生,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第一次“得”,到寿终正寝的最后一次“失”,生命的轮回中,得与失始终如影相随。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没有追求,人生的车轮就会因缺少动力而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3.
宋庆龄因为与孙中山的婚姻而成为万众瞩目的“国母”,及至成为中国史海中一个扬名千古的传奇女性。孙、宋结合,无论对孙中山或是对宋庆龄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孙中山来讲,宋庆龄不仅是他的生活伴侣,更是他革命事业忠实的战友、助手、继承者。而对于宋庆龄来说,孙中山是丈夫,还是拯救中国的英雄,也是她的革命导师。在她的意念中,爱情与革命已经融为一体。与孙中山的10年婚姻里,宋庆龄的家庭生活大多数时候在动荡惊险渡过,这段非凡婚姻决定她必将不平凡地走过一生。  相似文献   

14.
汪金友 《廉政瞭望》2010,(23):54-54
一个年轻人向著名作家姚雪垠请教如何把握人生,姚雪垠沉思了片刻说:“耐得寂寞,方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一生寂寞。”顿了顿,姚老又说:“这是伴随了我大半生的座右铭,就送给你吧。”  相似文献   

15.
再来一次     
正生活没有彩排,人生也没有裁判。总会有些时候,满心期待换来的是失望,或者是不体谅。环顾四周:似乎只有你自己在徘徊——努力了,好像还是看不见希望;你甚至一度地认为,没有人比你更加的不如意了。渐渐地,你会开始不自信,不勇敢,不愿向前……然而,每当这个时候,你都能在心中听到一个声音,清晰而坚定:再来一次!当生活的哨声响起——再一次,选择责任与担当;再一次,为成长积蓄力量;再一次,只为追逐的梦想更近一些;再一次,为了更多人能分享阳光;再一次,相爱在通往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当代的大学生群中,“自我设计”恐怕是最流行的口号之一了。对这个口号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如果把它解释为人生道路的规划,我想这并不坏。人生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严肃地思考一下,规划一下,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在人生的旅途上起步不久、前路方遥的青年更是如此,这比浑浑噩噩地混过一生要好得多。但是任何“设计”总得依据某种原  相似文献   

17.
父行子效     
卖菜的小贩因儿子撒谎把他臭骂一顿,小贩的妻子问道:“干什么对孩子发这么大的火?”小贩说:“你问问他,明明考60分他愣说考100分,这都是跟谁学的?”小贩的老婆说:“这还用问,跟你学的呗,你卖菜不是也把6两说成1斤嘛!”  相似文献   

18.
1919年6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研究室与监狱》的随感录,文中称:“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实验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如其所言,陈独秀一生先后五次被捕入狱,累计监押时间达五年之久,可谓过足了“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五次被捕,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陈独秀一生丰富的斗争经历.  相似文献   

19.
举重与负重     
田申 《党课》2012,(4):68-69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坎坷,谁也不知道在生活的道路上会遭遇到什么,但是,即使是再大的苦难和不幸,你都应该去勇敢地面对,这才是人生应持有的积极态度。在这方面,不同的应对必定会带来不同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愿做泥土辉煌人生──与青年朋友共勉唐红英青年朋友们,你一定听说过这段话:“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这是孔繁森同志用以自勉的座右铭,他正是以这种甘作泥土的精神指导行动。写下了平凡而又辉煌的一生。我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