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礼拜场所,在穆斯林心目中具有崇高而神圣的地位。由于伊斯兰教在回族民族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纽带作用,因此相对于中国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而言,清真寺在回族社会生活中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清真寺既是回族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穆斯林礼仪礼俗实践及规范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回族一开始形成,就与国内各民族和世界各地穆斯林有着天然的联系。我国回族的出现,始于公元7世纪中叶,那时就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定居中国的广州、泉州、杭州等地。经过几百年与中国其它民族的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初步形成回族的萌芽。后来成吉思汉西征,征服了黑海以东包括中亚、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  相似文献   

3.
云南回族经济深受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影响,在"重商崇商"观念的指引下,历史上云南回族就开展了广泛的商业贸易,回族经济已成为云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云南回族经济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经济脆弱等问题。进一步发展云南回族地区经济的关键在于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扬穆斯林宗教伦理、传承穆斯林民族传统,加强政府督导,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4.
心理调适功能是伊斯兰教的诸多社会功能之一,对维护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受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影响,新疆地区部分穆斯林群众可能会出现某些不健康、不正常的心理,表现为安全感缺失心理;悲观失望心理;与非穆斯林之间的隔膜、戒备、防范心理;民族偏激心理和民族敌视心理;崇洋心理与盲从心理以及被动参与民族分裂活动的无知心理和无原则民族认同心理;宗教认同、跨国界民族认同高于国家认同的错误心理.对此,可以充分发挥伊斯兰教的心理调适功能,将不正确的民族心理予以矫正,使之复归到有利于国家边疆地区统一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路子上.  相似文献   

5.
回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通用汉语。回族穆斯林借用了一些佛教术语,通过改造、引申等形式,来表达伊斯兰教方面的事物与思想。回族对佛教词汇的借用,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适应,这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现代民族国家大都是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成员的身份是多重的,因而他们的认同结构也有层次性。国家认同整合了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信念,体现多元一体的价值,居于最高认同层次。为实现构建共同体意识的最终目标,国家认同通常借助政治符号的作用使多民族国家成员对国家的感知具象化;并且通过政治仪式以情境化方式在时空场域中凝结共同记忆。新中国70年的建设实践表明,多民族国家在发展建设中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通过共同繁荣保持民族的特性与文化的多样;同时在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中增强了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梳理了学界有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论述,并对相关观点作了简要的评述,然后采用微观研究的方式,将民族认同进一步细分为民族政治认同、民族经济认同、民族文化认同,并主要集中于民族政治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联性展开了深入的论证,得出了民族政治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与竞争关系,以及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不具有必然联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政治符号是国家认同生成与强化的重要资源,"孙中山"是海峡两岸都认同的、为数不多的政治符号。孙中山政治符号是在中国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民族独立斗争过程中和现代政治文化发展中形成的。在国家认同的现代建构中,孙中山政治符号仍能提供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仍然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连接纽带、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核心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源泉。  相似文献   

9.
“国家认同”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政治统一的重要心理基础,其不仅包括政治认同,还包括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因而其建构过程也是多种认同的复合。国民党到台初期,曾通过多种路径加强民族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湾同胞的“国家认同”。但是这些路径同时也存在着深层的缺陷,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国民党在台前期的努力,导致了岛内“国家认同”的混乱,深刻地影响了台湾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家认同"是指国民对其国家的归属感、忠诚感和自豪感。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朝历代都有内地汉人与各少数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在国家认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云南少数民族同胞自古就有"慕义向化"的倾向。明清时期,云南少数民族诗人在汉语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于诸多作品中流露出了对中国政治、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强烈认同,充分发挥了文学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挖掘云南少数民族诗词中的中国国家认同,将其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文化资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回族的形成是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融合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来论述回族的形成过程,可以得出回族民族具有族体多元融合、语言多元融合、宗教信仰多元融合和回族文化多元融合的特点,揭示了互补共存是各民族关系的唯一准则。  相似文献   

12.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回族对非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表示排斥,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又能够与其他宗教如佛教、道教和平相处,对其他宗教信仰者表示理解和尊重。这种社会交往行为对于当代不同民族宗教之间的和解与交流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行城市营销,打造"品牌泉州",是对泉州城市发展思路的一种创新,有助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打造"品牌泉州",应该把重点放在城市品牌建设上,积极实施城市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公安局在新浪网开通"泉州公安"官方微博以来,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大网友的热烈追捧,呈现可喜的发展态势和前景,但也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只有提高认识,发挥效益,科学管理,精心运作,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5.
泉州乡镇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性困境,在历史性体制惯性作用下,其职能盲目性与错位性状态导致乡镇与农民的不和谐甚至冲突。对此,时代的要求是,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自觉转换乡镇职能,使其从管理走向服务,以构建泉州市域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是文化资源丰富,劣势是文化企业小与散;泉州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外在挑战是文化资源被共享和文化产业激烈竞争,内在挑战是泉州许多市民逐渐淡忘泉州文化的人文价值;泉州发展文化产业的机会得益于实施文化强国建设战略和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市政府出台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泉州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分工协作,不断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7.
在闽南文化的驱动下,厦漳泉区域实现节庆旅游合作,大力发展旅游节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根据闽南文化和厦漳泉旅游节庆活动的相关性,探讨闽南金三角这一独特区域的节庆旅游合作,从而达到整合节庆旅游资源,弘扬闽南文化,培育富有闽南特色的节庆旅游品牌,做大做强闽南金三角节庆旅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殡葬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作者在文中对泉州市殡葬服务产业化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建议以泉州城乡作为殡葬产业化的着眼点,建立城乡殡葬服务产业新格局;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经营管理机制;建立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机制,协调好经营者、消费者及政府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殡葬服务单位的人员素质,以适应殡葬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阿拉山口走私珍贵动物及制品案件多发生在国际列车旅检现场。具有内外勾结、走私数量大、规模大、形成蚂蚁搬 家式的完整走私链等特点。在侦办案件中要立足口岸,深入海关业务一线;情报先导,密织情报网;注重破大案,打团伙,抓 逃犯;加强国际合作,形成打击走私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20.
萨特为独幕剧《禁闭》(Huis clos)设置了三大主题: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禁闭;自由。或许由于“他人即地狱”这句台词的震惊效果,在以往的研究和接受中,“他人”主题较受关注。另外两个主题则常被忽略,或被讨论得不够充分。笔者认为,布景元素包括电铃、房门、温度、镜子、牙刷乃至听差角色等等。它们彼此呼应,有机地构成了一整套主题隐喻系统,作为主体的处境为剧中人物提供展现“自欺”的舞台。从这些布景元素入手,重新阐释这三个主题的哲学内涵及在该剧中的表现手法,有助于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作出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