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慈善机构欠发达,慈善事业发展滞后,根本的原因不在于经济发展的落后和慈善资源的不足,而在于法制的欠完备影响了慈善机构的发育与成长.因此,加快慈善机构与慈善事业的立法,在中国不仅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慈善事业尽管有发展,但仍存在“政府主导”的问题,慈善机构少,筹款能力不强,慈善立法滞后,慈善信息不够透明。中国的慈善事业应借鉴美国慈善的成功经验,积极完善慈善立法和相应税收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佚名 《政府法制》2014,(10):39-39
近年来,官方慈善事业多次遭到公众质疑,再加上不少慈善机构运行不规范,也让民众慈善事业的监督、立法有了更多的要求与期待。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弃婴岛纷纷投入使用,虽然救助了弃婴,但也引起不少争议。中国的慈善事业该如何前行?慈善立法进展如何?对这些热点问题,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日前一一给予了回应。  相似文献   

4.
我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慈善事业尽管有发展,但仍存在"政府主导"的问题,慈善机构少,筹款能力不强,慈善立法滞后,慈善信息不够透明。中国的慈善事业应借鉴美国慈善的成功经验,积极完善慈善立法和相应税收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谢璐 《江淮法治》2011,(14):22-22
最近由于“郭美美事件”,中国红十字会被舆论推向了风口浪尖,其他官方慈善机构也由此受到老百姓尤其是媒体和网友的关注,一时间,对于中国慈善机构的言论在各种场合沸腾,公众对中国官方慈善机构的信任引发危机。  相似文献   

6.
从汶川、玉树地震,到今年发生的芦山地震,每每危难之际,社会爱心善举无不汹涌而出。可是,近年来一系列事件让慈善机构陷入信任危机,为此人们把矛头直指慈善的不透明与行政化。危机不断的中国,慈善业亟须迈入法治时代,因为只有在法制的基础上,透明化管理才能实现,也只有慈善法治化,才能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从而对郭美美式人物产生免疫能力,让老百姓的爱心得到制度的呵护与保障,赢得公众的信任并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3):137-137
张有义在2007年4月29日的《法制日报》上著文《慈善事业的瓶颈在于立法缺失》说,我国目前的慈善立法相对滞后,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六、七部法律法规。慈善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很不适应。  相似文献   

8.
中外传统慈善思想与实践具有不同的特点,但近代以后都经历了慈善动因由个体道德修持转向社会责任理念、慈善实践由个体行为选择转向团体行动目标的发展历程,从而形成了组织化、规模化和体系化的现代慈善事业。现代慈善事业长盛不衰的内在动力在于其民间性的特质,外在保障则来自法律制度的支持。为促进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慈善事业立法必须处理好政府职责与慈善事业的关系,把握好主干法、综合法、促进法和现代法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9.
慈善事业是弘扬互助友爱精神和建设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的最好途径与方式,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共享发展成果的客观功效。当前中国的慈善事业面临着公信力缺失、慈善意识落后、法制建设滞后、慈善机制发育不良等诸多制约,遭遇了前所未遇的困局。因此,改良国民的慈善意识是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基础工程,健全完善慈善法制是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根本保证,促使慈善组织运行机制发育成熟则是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壮 《法制与社会》2011,(33):187-188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中国当前发展慈善事业的税收支持政策。通过对中国慈善事业的阶段性分析以及对当前税收政策的探讨,得出当前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的主要的税收问题,税收支持政策不利已经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文章主要对慈善事业运营主体、个人捐赠者、企业捐赠者三个不同主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聂鑫 《政法论坛》2022,(5):180-191
“公私协力”是现代福利国家方兴未艾的主题,而慈善事业领域“公私协力”的独特性,在于各国都有政府与民间协作的历史经验,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特别丰富。虽然在中国传统福利思想中,养民育民为国家之权责,但在实践中,民间的宗教与宗族团体在慈善事业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明末以来,随着居乡士大夫角色定位的变化,民间非宗教力量成为地方公共福利的主要推动者;政府在对民间慈善事业予以监管的同时,也对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财政与行政支持。近代中国的慈善组织与地方市政建设高度相关,如上海的同仁辅元堂,甚至被认为是地方自治的起点。中国在慈善事业领域“官民合力”“官督民办”的历史经验,不仅是近代福利国家建构的基础,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乐文兰 《法制与社会》2010,(36):246-247
现如今慈善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慈善机构在运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对现有的法律法规提出了挑战,通过加强慈善立法,明确慈善组织的法律属性,设立原则,让慈善组织肩负起政府无法包揽的社会性事业的使命,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相似文献   

13.
慈善组织公信力关涉到慈善事业运行的正当性基础。我国慈善事业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慈善运营中的信息失灵,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立法存在弊误,有必要借鉴域外立法有益经验,构建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之法制。  相似文献   

14.
孙博伟  马宁 《法制与社会》2011,(15):168-169
巴比晚宴引起了国人关注慈善事业的热情。中国慈善事业已经发展了10个年头,然而中国慈善事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深刻剖析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审视目前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并力图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有利于慈善事业更好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南京私企老板邵建波,满腔热忱致力慈善事业,去外地出差,他首先去福利院、敬老院捐款;和别人谈生意,他要对方先去捐助一个贫困学生才肯继续谈下去;困难群众找他求助,他首先要考察一下对方是不是献过血、捐过款……23年来他累计捐款达300余万元,其中捐给政府慈善机构100多万,助学391人、助残320人,并利用自己的生意资源帮助2000多名下岗职工创业致富,被人亲切地称为“慈善狂人”。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场令人始料未及的风波,也是一次悄无声息的危机。当一名炫富女子不经意把幕布拉开,各大慈善机构便陷入了口诛笔伐的窘境,民众信任度降至冰点,获得捐赠数也跌入谷底,翻天覆地的变化,着实令人瞠目。诚然,人们不能淡忘慈善事业之于国家、民族的巨大作用。从98抗洪、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场令人始料未及的风波,也是一次悄无声息的危机。当一名炫富女子不经意把幕布拉开,各大慈善机构便陷入了口诛笔伐的窘境,民众信任度降至冰点,获得捐赠数也跌入谷底,翻天覆地的变化,着实令人瞠目。诚然,人们不能淡忘慈善事业之于国家、民族的巨大作用。从98抗洪、  相似文献   

18.
最近由于"郭美美事件",中国红十字会被舆论推向了风口浪尖,其他官方慈善机构也由此受到老百姓尤其是媒体和网友的关注,一时间,对于中国慈善机构的言论在各种场合沸腾,公众对中国官方慈善机构的信任引发危机。  相似文献   

19.
张镇强 《政府法制》2006,(13):23-24
慈善捐助自古有之,中国和外国都如此,但发展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则只见于20世纪以来的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慈善事业的广泛发展是建立在人们对“慈善”二字的深刻认识之上的。例如,英国人认为慈善的含义在于只是奉献,不求回报;慈善的目的是让接受资助的人从此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命运;慈善事业不应该是富人良心发现时偶尔的施舍和恩赐,而应该是每个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他人的同情与关爱;慈善事业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给予了多少,而在于有没有一颗同情和善良的心。美国是从17世纪开始,由欧洲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移民在一片大荒原中开拓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在“炫富门”中,无论郭美美、杨澜,还是红十字会、青基会,公众考问的不是某个个人,而是存在监管漏洞的中国慈善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