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由于结构上的缺陷 ,在适用过程中引发了大量的超期羁押和刑讯逼供 ,对审前羁押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应当逐步建立羁押分流制度、捕押分离制度、羁押的司法审查制度及侦查机关与看守机关的分离制度。  相似文献   

2.
审前羁押是指在有罪判决生效前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律状态。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着羁押率过高,超期现象严重,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等弊端。国外审前羁押制度在程序、适用的法律理由、场所、期限等方面与我国存在差异。在完善我国审前羁押制度方面要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审前羁押的适用条件、范围和期限、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建立逮捕与羁押相分离的制度,羁押场所宜中立化,完善审前羁押的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羁押关涉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世界各国都对逮捕之后的审前羁押予以严格规制,主要体现为设置了对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制度。独立、公正的审前羁押主体、司法审查的正当程序性、犯罪嫌疑人享有基本的诉讼权利等是该制度的主要内涵。我国的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审前羁押能够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必需。但是审前羁押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影响极为深重。如果羁押制度没有走向法治化、程序化,运用不当则极易侵犯人权。充分关注和论证审前羁押的性质和目的,能够为我国审前羁押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审前羁押制度和人权保障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审前羁押制度与过去相比已经有所改善,尤其是近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审前羁押中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审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的审前羁押制度,分析审前羁押在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无罪推定原则映照下的我国审前羁押制度之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公理性原则 ,应当贯穿刑事诉讼的始终。目前 ,学界对该原则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审判阶段 ;对审前阶段 ,尤其是审前羁押中该原则的价值和意义的研究则较少涉及。本文通过论述无罪推定原则之于审前羁押制度的意义、要求 ,以及在审前羁押制度中 ,无罪推定原则的保障机制 ,映照出了我国审前羁押制度存在的缺憾 ,并对“运动式”的解决不当羁押的效果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提出了应当以无罪推定原则为指导重构审前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中审前羁押措施的严厉性会使被羁押对象的人身自由受到较为严重的侵害。对审前羁押实施较大强度的法律管控是现代法治国家采用的通例。我国审前羁押先期刑罚的意味浓厚,法治化水平低下,司法审查与救济程序欠缺。在法治中国的视阈下,要通过转变司法理念,培养对法律的信仰,按照审前羁押的目的性、法定性、必要性、救济性等原则,以严格的司法审查、完善的司法救济制度等来规范审前羁押制度,最终完成我国审前羁押程序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1997年,我国台湾地区取消了检察官的审前羁押决定权,并通过了确立拘捕前置原则和羁押声请原则、细化羁押适用要件、确立羁押听审制度等多项羁押制度改革措施,取得了审前羁押率大幅下降的实施效果。台湾地区审前羁押决定权的变更直接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司法权本质、刑事司法理念的态度演变,是建立在审检分隶、提高法官地位等多项司改举措逐步推进的基础之上,并通过热点案例引发广泛舆论关注与法界论战的助推才得以完成的。总结台湾地区审前羁押决定权变更的借鉴意义,既体现了审前羁押权力配置应遵循分权原则、羁押审查程序宜采行诉讼化构造的现代刑事法治发展要求,也揭示了顺利推进羁押决定权变更有赖于各方面条件成就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弊端很多,司法的不公正和执行的非程序化,不单单是一个司法问题,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审前羁押的国际标准以及西方国家的一些切实有效的司法程序,可以给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改革以借鉴。  相似文献   

10.
审前羁押程序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程序,与犯罪嫌疑人的权益密切相关。本文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四个代表国家有关审前羁押适用法律制度做出详细的梳理,并对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审前羁押的修改做出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构建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制度做出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