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埃得加·斯诺的夫人海伦·斯诺在《延安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我们在延安的日子里,一次曾碰到一个瘦高个儿,一头卷发,行为比较异样,说话不大听得懂的红军战士,通过翻译才知道他是一个来自川西北的战士,现在延安一所学校里读书识字,看来他和多数战士相处得很融恰。”  相似文献   

2.
埃得加·斯诺的夫人海伦·斯诺在《延安笔记》中有这么一段记述:"我们在延安的日子里,一次曾碰到一个瘦高个儿,一头卷发,行为比较异样,说话不大听得懂的红军战士,通过翻译才知道他是一个来自川西北的战士,现在延安一所学校里读书识字,看来他和多数战士相处得很融合"。   海伦·斯诺讲的这位红军战士就是来自四川甘孜地区的藏族红军战士--扎喜旺徐。他是我党重点培养的少数民族干部,建国后曾任青海省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   扎喜旺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牧民家庭,从小给头人放羊,给土司做娃子,受尽苦难。那么,他是怎…  相似文献   

3.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建国30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入首次访美。邓小平在华盛顿期间,美国进步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交给邓小平一封自己珍藏了42年的毛泽东在1937年写给他的信。故事还得从三十年代说起。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陕北时,采访了中央红军和党的许多领导人,因当时朱德、刘伯承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仍在长征途中,所以,他离开陕北后,希望他的妻子到延安去,以便会见更多的红军领导人和根据地各界人士。海伦·斯诺本人也早就想到陕北去,打算继《西行漫记》之后,再写些报道中国红军和…  相似文献   

4.
舒云 《党史博览》2001,(5):25-27
一美国记者斯诺到红军大学来了。他左看右看、连连惊叹山沟里的这所大学。 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从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从6月到10月,他一直逗留在陕北。这位第一个走进神秘红都的外国记者向世界介绍了红军和红军的长征,轰动世界。1905年,斯诺出生在美国坎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曾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30年,斯诺来到中国,在北平燕京大学担任了两年新闻系教授。在此期间,他认识了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还认识了鲁迅、宋庆龄以及一些中共地下党员。他们介绍他去延安采访  相似文献   

5.
在中共党史上,恐怕没有哪部书像《西行漫记》那样在海内外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了。1936年6月,由英、美几家报刊出版社资助,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怀揣宋庆龄的介绍信,在乔治·海德姆(即马海德)医生的陪同下,秘密进入陕北苏区中比延安更为偏远的保安采访。斯诺是第一个到访苏区的外国记者。四个月后的10月下旬,斯诺悄悄返回北平。随即,斯诺在夫人海伦·福斯特的帮助下,抓紧写作。不久后,斯诺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和北平的《民主》杂志等英文报刊刊发保安访问报道,在中国文化知识界引起轩然大波。1937年10月,英国…  相似文献   

6.
在中共党史上,恐怕没有哪部书像《西行漫记》那样在海内外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了。1936年6月,由英、美几家报刊出版社资助,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1972)怀揣宋庆龄的介绍信,在乔治·海德姆(即马海德)医生的陪同下,秘密进入陕北苏区保安(在西北,比延安更僻远)采访。此前的苏区从未接受过外国人的访问,斯诺是第一个到访的外国记者。四个月后的10月下旬,斯诺悄悄返回北平。随即,斯诺在夫人海伦·福斯特的帮助下,抓紧写作。不久,斯诺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和北平的《民主》杂志等英文报刊刊发保安访问报道,从…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是一个深不可测的人。首先,在中国共产党早期,他并不出名,在象巴威尔·米夫的《中国共产党英勇斗争的十五年》这样带倾向性的书中都很少提及他。在其他党的早期历史书籍上也没有关于他的记载。抗日战争中,有些外国作家前往延安采访。当时刘少奇已经很有名望了,这些作家中,埃德加·斯诺写了毛泽东,史沫特莱写了朱德,但刘少奇仍然名不见经传。甚至在中国共产主义政权建立以后,他还是如此,这大概是因为他的职业习惯使他厌恶成为公众注意的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大都听说过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期·斯特朗和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但很少有人听到过另一位美国朋友——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Evans Fordyce Carl-son)的名字。 1896年,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出生于美国一个牧师的家庭。1927年他来到中国。那时,他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员,满怀着某些白种人的偏见。他曾傲慢地写信给家人;“最有效的政策是给中国人一个教训。” 10年以后,他学会了讲中文,并  相似文献   

9.
1936年6月,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由北平出发,经西安,进入红色区域——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新闻采访.他不仅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红军高级将领,同时也采访了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一年后,斯诺把在红区的采访通讯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8年,该书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西行漫记》的封面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号兵正迎着朝阳,吹奏前进的号角.从此,《西行漫记》流传到哪里,红军战士的军号就“吹”到哪里,《西行漫记》经久不衰,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延安时,看到毛泽东住的是简陋的窑洞,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南瓜汤;看到周恩来睡的是火炕,彭德怀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林伯渠戴的是断了腿的用一条绳系着的眼镜……他被中共领袖们清贫节俭的生活作风所深深感动了,他说毛泽东等人是他在中国所遇见的最优秀男女,他并且断言这种清贫节俭的生活作风必定会产生一种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力量——东方魔力。 斯诺的断言没有错,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1970年10月1日国庆庆典。在天安门城楼上,新中国的缔造青毛泽东主席同一位美国人并肩站立在城楼中央(见题图),向游行队伍频频招手。这位得获如此礼遇殊荣的美国人,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斯诺先生一埃德加·斯诺,1905年7月24口牛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光祖为开发西部边疆的人,后在堪萨斯定居_父亲詹姆斯,是小印刷厂生;母亲安娜生育二男一女,斯诺为最小的一个斯诺自幼接受I人主教洗礼,但他不信上帝。上中学时,学业一般,爱好文学和多种活动。13岁时参加重了军,一年内得过ZI放奖牌,并获“雄鹰量一f丫”称号_22岁,从密苏…  相似文献   

12.
1936年6月,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由北京途经西安进入红色区域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新闻采访。他不仅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红军高级将领,同时也采访了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一年后,斯诺把在红区的采访通讯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8年,该书中文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西行漫记)的封面,印着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号兵,正迎着朝阳吹奏前进的号角。从此,(西行漫记)流传到哪里,红军战士的军号就“吹”到哪里。(…  相似文献   

13.
王健 《湘潮》2008,(3):4-7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与不少的外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著名的如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其中有一位日本朋友似乎不大为大家所熟知,他就是林哲。  相似文献   

14.
1936年7月中旬,埃德加·斯诺一行到陕北保安采访,为毛主席拍下了一张身着红军戎装的半身照片。照片上毛主席戴的那顶八角红军帽是当时斯诺所借。而为冲洗、保存这帧照片,斯诺夫人海伦·斯诺曾历经两险。  相似文献   

15.
1972年1月24日下午,身患重病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深情地凝视着万里迢迢从中国赶来探望他的好友,深沉而缓慢地说:“乔治,我羡慕你!我羡慕你走过的道路。我常想,如果当时我也象你一样留在延安,我今天的境况将是怎样的呢?” 这个被称为“乔治”的人,就是我国政府派往日内瓦去为斯诺看病的中国医疗小组组长  相似文献   

16.
海伦·福斯特.1907年9月21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一个律师的家庭.她的父亲约翰·穆迪·福斯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律师.在海伦早年的记忆里,密执安湖上的滚滚波浪,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1年8月,海伦来到中国上海,在驻上海的美国总领事馆当秘书.就在这一年,海伦认识了正在上海的埃德加·斯诺.1932年圣诞节,海伦和斯诺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婚礼.1933年3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着一顶褪了色的浅蓝红星八角帽。这顶帽子的主人即是对中国革命有过一定贡献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05-1972年),毛泽东就戴着这顶帽子拍过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 1936年6月,斯诺为了探求中国希望的真正之所正,历尽艰辛,来到国民党军队层层封锁的陕北,受到红军的热情接待,并送给他一套制服和一顶缀有红五角星的八角帽。斯诺在保安见到了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  相似文献   

18.
1939年9月下旬,斯诺再次采访毛泽东和红色边区政府。相对于斯诺对陕北第一次采访的轰动,这一次的造访少见提及。斯诺是1939年9月23日到达延安开始采访的,他离开延安的时间,应不超过9月30日。通过斯诺的这次造访,我们可以知道毛泽东在延安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抗战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判断,发现全民抗战元素给延安带来的新气象和新变化,了解在严峻艰苦的环境中顽强不屈反击敌人的中共武装力量的情况,以及抗战中的延安其他珍贵的生活细节。  相似文献   

19.
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在华盛顿分别会见了尼克松、美国前驻华联络处主任布什和著名记者海伦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他同海伦的会见。海伦是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位夫人,在30年代是美国驻华记者。1937年,她从西安出发,只身前往延安采访。当时正逢中共中央开会,因此她有幸见到了毛泽东、周  相似文献   

20.
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人──斯诺与他的《西行漫记》阎丽娟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的作家、新闻记者。本世纪20年代末40年代初,他在中国度过了13个年头,1942年至1943年之间又来过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60年、1964年至1965年和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