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钱犇 《理论探讨》2015,(2):174-176
价值关系是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人类中心主义的工具价值论和自然中心主义的内在价值论分别将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演绎到了极致。对于二者之间的分歧,马克思其实早已做出了调和,只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歪曲和误解,马克思自然价值观的内涵无法真实地展现出来。本文将在对工具价值论和内在价值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辩证统一的马克思自然价值观,充分展现其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所起到的重要理论作用。  相似文献   

2.
价值本质和特征是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价值理论的基础,而价值导向是价值论中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价值本质是主客体的效用关系,是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形成、存在的,具有客体为主体"所用"、"相一致"、"相符合"和"相接近"的规定性。研究价值特征主要是研究主体特征,即,因主体的不同、主客体关系的变化和主体变化而表现出价值的不同特点,这些特征呈现出价值主客体效用关系中客体相对稳定与主体相对活跃的动态性规律。在社会价值体系中,价值导向总是处于支配地位,个人的价值取向在总体上一定趋于社会的价值导向,有时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张业茂 《学理论》2009,(20):216-219
对音乐教育价值的探寻,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而且常说常新。笔者提出一种基于价值论的研究路径,即从实践价值哲学的视角,注入生存论的人性关怀,在汲取古今中外,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天地人合一”的“和谐”智慧的基础上,反思当今音乐教育的价值理论,检视现实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重构音乐教育的价值观,以此指导音乐教育实践。也就是说,从价值论范畴针对音乐教育价值问题进行研究。当然,这一研究其理论贡献必巨,而工作任务也坚。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实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价值理性的转向.唯物辨证法的价值论原则内涵实践价值论原则、历史价值论原则、发展价值论原则,是实践理性、历史理性、价值理性的统一,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全面解放的现代历史运动的实践倾向.其永恒的价值精神是超越价值矛盾,实践和实现人类和人生价值目标的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价值本质的深入研究,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理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即在本体提问方式上由"价值是什么"转换成"价值何以可能"。由此观之,价值不仅因相互作用而产生,通过相互作用而实现,而且最终体现为相互作用,因而相互作用是价值的创生本质,应超越狭义价值论,构建广义价值论。面对人与自然之间不断加剧的矛盾冲突,我们应自觉从宇宙价值或系统价值出发来思考和解答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从价值论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进行了界定,陈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的若干功能,并就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老翁、孩子和驴子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哲学。从价值论的层面分析,我们认为,在实际生活中,价值选择无处不在,价值冲突时有发生,价值标准并非唯一,价值评价因人而异。在价值活动中,从实践出发,切实发挥价值理性的积极功能,是确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可芬 《理论探讨》2005,2(2):33-34
邓小平的群众观内容丰富,表述深入浅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群众观,表现为尊重人才、关心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实在论"走向"价值论"的当代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其本性上是思考人类生活及其世界的“价值问题”的理论。哲学范式的转换,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发展、生命本质的意义、实现方式和内容的改变,它体现人类对自己生存命运的关注,对理想境界及本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从“实在论”范式向“价值论”范式转变的历史。当代价值论范式转向的实质,就是要从“实在论”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立足于人的价值性活动的哲学思维,进入价值论所面对和关注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创造人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10.
徐建龙 《学理论》2009,(25):7-7
《价值哲学方法论》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对价值的特征、价值论的特色性方法、价值思维、价值逻辑等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是理论创新、理论坚定的底蕴和基础,理论创新、理论坚定是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的表现和目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武装的先进的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凭借着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命题,并对其科学内涵、正确性和重要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这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Political Theory     
  相似文献   

13.
Political Theory     
  相似文献   

14.
Political Theory     
  相似文献   

15.
Political Theory     
  相似文献   

16.
Political Theory     
  相似文献   

17.
Political Theory     
  相似文献   

18.
19.
20.
Political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