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越南海洋强国战略的要旨所在,是坚持所谓“捍卫海洋海岛领土主权”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有机统一.南海地区是越南海洋强国建设的最关键区域,南海争端的未来走势则是其战略实施中的最重点关切.适应海洋强国战略需要的越南南海政策已经不再单纯以强硬对抗作为首选方案,而是更多强调多措并举的应对思路,目的是维持争议现状、巩固既得利益、约束和牵绊中国的行动.这种政策变化不仅会使该地区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也会给中国的南海维权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王传剑  黄诗敬 《东南亚研究》2022,(5):79-105+156-157
作为“后脱欧时代”“全球英国”构想的一项关键战略举措,近年来英国强势启动了“向印太倾斜”的进程,并对其南海政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主要表现为突出南海威胁感知、强化选边站位的政策导向,增强地区军事存在、提升武力介入的政策效度,入局印太安全架构、积极拉拢南海问题当事国等。这些政策动向既是“全球英国”构想下战略重心调整的客观需求,也是维系和发展英美两国特殊关系的必然结果,更是巩固和拓展南海地缘战略利益的现实需要。英国的南海政策的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损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稳定,但却无助于塑造南海地区的规则与秩序,未来对于南海局势的影响总体有限,对此中国需要准确认知并妥善应对。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务院海洋、国际环境和科学事务局海洋和极地事务办公室2014年12月5日发布报告《海洋界限:中国南海海洋主张》,对中国的南海U形线可能的性质做出评论。该报告挑选在中菲仲裁案和南海争端处于非常微妙的时刻发布,无疑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其意图耐人寻味。一方面,该报告力图通过理性分析方式建立自己的"公正、客观"立场;...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欧洲的气候与能源政策以及德国的能源转向政策视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予以解读。首先介绍欧盟气候与能源政策一体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继而指出当前的问题,尤其是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出现的问题。本文第三部分指出欧盟在这一政策领域的领导作用式微,而且仅有少量迹象表明,在未来几年,欧盟还能像21世纪头10年那样决定国际气候政策。第四部分介绍德国能源转向政策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次优机制进行阐述。在结论部分,本文将气候与能源政策的讨论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框架,探讨本文所呈现的视角的其他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南海争端声索国之一,马来西亚对南海东南部12个岛礁提出主权声索,并已武装占领了其中5个岛礁。与此同时,马来西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不断地开采南海油气资源,成为该海域油气开采的最大获利者。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出于经济利益及防务安全的考量,实行务实的南海政策,尽量避免军事冲突,以政治外交手段捍卫其南海既得利益。近年来,随着南海局势的新发展,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也发生了新变化,对华忧虑明显加深,但经济考量仍然重于主权争端;保持对中国的戒备性反应,但与中国防务合作亦不断加强;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反对域外势力介入南海问题的立场有所动摇。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崛起的进程进一步加快。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理论上讲,国力增长无疑为中国塑造一个更加稳定与和谐的周边环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与中国的蓬勃发展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也步入了"高发期",尤其在海洋争端领域。2012年4月,南中国海问题因中菲黄岩岛事件而升温,导致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一度受到干扰。几乎与此同时,日本右翼导演的购买钓鱼岛闹剧和日本政府将  相似文献   

7.
印尼不涉及南海"争议"岛礁的主权声索,其南海政策的实践以维护自身在南海的主权、经济、航行和区域政治利益为主要目的,在南海问题上一直努力扮演着"调解人"的角色。佐科总统提出的"世界海洋轴心"战略构想不仅为印尼国家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将成为新时期指导印尼南海政策发展的指导性纲领。  相似文献   

8.
亚太国家的海洋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凤岚 《当代亚太》2006,26(5):30-36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以来,亚太地区沿海各国相继制定了海洋法律,并纷纷出台了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中国与众多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这些国家的海洋政策及涉海法律,已对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利益驱动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安全和经济利益,在没有任何合法依据的情况下宣称对南海部分岛礁及海域拥有主权和管辖权;二是利益因素一直是影响其南海政策的主要因素。正是因为菲律宾南海政策具有利益驱动的鲜明特征,所以它更容易在国际环境相对有利的条件下,受国内军方和能源利益集团的推动,从而表现出激进化的特征。2011年以来,菲律宾激进化的南海政策恶化了中菲关系,加剧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对立,给中国周边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菲律宾激进的南海政策既考验着中国南海维权的底线,也考验着中国经营周边战略环境的智慧。中国的战略应对不但要着眼于南海问题的具体事务,而且要有更长远、更清晰的战略研判。  相似文献   

10.
苏哈托时期诞生的“群岛观”和佐科维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都深刻影响着印尼海洋政策的构建路径和取向.这些印尼政治精英的海洋战略构想不仅植根于印尼历史上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并且与地区秩序、区域大国和中等强国身份,以及国内政治背景等现实利益诉求息息相关.从“海洋的领土化”的“群岛观”到“领土的海洋化”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的转变,不仅标志着印尼政治精英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战略构想路径的变化,而且也是近年来印尼在应对与周边国家海上冲突和争端时所采取的政策和举措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海权观及海洋战略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景全 《当代亚太》2005,2(5):35-40
强调海军力量和海上安全为主的观念是传统的海权观,而认为海军力量、海上安全同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科技并重的观念是新综合海权观.海权观支配相应的海洋战略.日本经历了传统海权观和海洋战略阶段,目前正向新综合海权观和海洋战略转变,带有过渡的双重性和不确定性特点,这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和迈向海洋强国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four trends of China's foreign strategy. Analysis of China's diplomacy since the 1980s based on these concepts demonstrates China's intent to become a great power and its aspirations for a China-centric order.  相似文献   

13.
试析我国能源运输战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危险和最重要的战略要冲之一。专家们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容易受到攻击的10大目标之一。控制马六甲海峡是目前美国的主要战略目标,即使可能导致它与该地区的国家甚至和中国发生武装冲突也在所不惜。如果泰国的克拉运河计划最终能够得以实现,一定会给该地区的自由贸易和海运事业带来共同利益。但对中国来说, 必须把缅甸通道和克拉运河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亚战略的展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是中国崛起的战略核心地区。随着东亚制度化合作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东亚战略的走向成为世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概述了中国与东亚关系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国东亚战略的得失,指出中国正在成为东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并通过与地区内各国达成以共同利益为导向的建设性合作,为中国地区战略的优化奠定了基础。本文认为,展望未来,中国应推动创建东亚利益共同体,全面推进东亚合作,确立基于开放地区主义的新单边主义、新双边主义和新多边主义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5.
吉米·卡特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在执政期间真正有意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的总统之一。他为抑制美苏军备竞赛,裁减军备与缓和当时的国际紧张局势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的这些努力使他后来荣膺诺贝尔和平奖。然而,由于卡特的这种外交方针触犯了当时美国国内某些极端保守势力的利益,在国际上又遭到苏联霸权主义的扩张带来的冲击,使他在执政期间屡屡遭受外交政策上的挫折。分析美国外交政策史上这一特定时期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今天更深入地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内在动因具有极为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战略的西南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局势和台海局势充满了风险和变数.一旦形势恶化,中国的海上油路将受阻,沿海石油储备基地也难保安全.因此,从经济发展和安全战略长远计,中国应考虑发展与越南、印度和缅甸的能源合作,在西南地区建设石油储备基地.  相似文献   

17.
门洪华 《美国研究》2005,19(3):7-32
本文试图从权力转移、问题转移、范式转移的角度分析当前的世界转型及美国霸权,探索解释霸权的理论模式。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权力转移、问题转移的种种表现及其影响,指出权力转移既给予美国独占鳌头的机会,也埋下了美国相对衰落的根源;问题转移赋予了美国巨大的塑造空间,也给美国霸权地位提出了长远观之堪称严峻的挑战。文章认为,美国的霸权战略范式有了转移的必要,解释霸权的理论范式也有了转移的必要,如何看待由权力转移和问题转移所引发的范式转移成为解释美国霸权的重要思路。文章还对美国霸权的既有理论范式进行分析,认为解释美国霸权,应以新现实主义的权力分析为基底、融合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制度分析和建构主义的观念分析,从而确定一种综合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For almost four decades, China has disputed Japan's sovereignty of several small rocky islands in the East China Sea. Despite a June 2008 joint gas development agreement, China continues to claim sovereignty and the dispute is nowhere close to being resolved.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China benefits from the endurance of the dispute because it can use territorial dispute threats to compel Japan to change its behavior or policy on other disputed iss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 gained concessions on other issues by using the territorial dispute as bargaining leverage in most of the 26 threats made between 1978 and 2008.  相似文献   

19.
美国海洋管理制度在发展和演变中相继经历了行政区划管理、部门管理、综合管理等三种海洋管理模式。影响美国海洋管理制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美国对国家利益与安全的界定、利益集团、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分权博弈中的合作、国际海洋法等。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进一步强化了美国海洋管理制度,其措施包括成立国家海洋委员会,统筹和协调联邦政府各部门的海洋管理工作,建立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区域协调的综合管理机制,强化海岸警卫队的海上执法能力,实现海上力量的全面合作。这些措施迎合当前美国海洋综合管理的需要。但美国在国际海洋制度方面继续采取以自己为标准的选择性多边主义,对其他国家的海上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2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洋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与亚洲太平洋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外交部、国家海洋局、中国海监、海军学术研究所以及国内知名高校从事海洋问题研究的近30名专家与会。会议围绕海洋大国及中国周边海上邻国的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中国海洋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等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首次对国家海洋权益进行了系统和全面规定,为沿海国开发利用海洋、有效管理海洋提供了机遇。1994年《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