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学者多用“中国道路”的表述解说中国崛起的“事实”。“中国道路”“是否可持续”之所以日益成为讨论焦点,既源于“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追问之完满求解,亦源于为拉近“中国思想”与“中国道路”的距离所催生的思想话语建构冲动。总体来看,即便“中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还远未成熟”,国内学者仍多对其在未来的可持续性怀有信心,体现出乐观或谨慎乐观态度。部分学者在承认“中国道路”迄今取得成功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较多。由此而言,国内学者在基本认同“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的同时,对其未来的目标模式颇多讨论,这将影响着“中国道路”的有关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发展进程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适应“阶段;中国是分散的或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主义的国家;政治实用主义是中国发展模式和政治文化的显著特色;中央领导层和中央政权拥有合法性与信任;中国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富有侵略性的、外部化的意识形态,不如说越来越多地具有对内的职能;从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看,中国正在日益从统治向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模式是在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中国模式的理论依据就是当代中国之所以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因和根据;中国模式的实践基础就是3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模式形成的标志在于它的特殊性;中国模式有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特征;中国模式有多方面的发展目标,总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4.
王瑜 《求实》2013,(1):75-79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首先要明确其理论坐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首先要明确其原则尺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智慧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考量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借鉴对象是他国的制度样板。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主因素,其中重要表现,一是“主体-自我意识”,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主前提因素;二是“民本-民主主义”,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主基础因素;三是“选拔-推举执政”、“决策-参与议政”、“限制-权力制约”等,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主表现因素。这些民主因素的蕴含,有其重要的中国传统特点,并且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同时说明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并非简单地说是西方的“舶来品”。  相似文献   

6.
自2004年高盛资深咨询顾问J.C.雷默(Joshua C. Ramo)提出“北京共识”并以之概括中国发展经验以来,国内外学界就出现了有关“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讨论热潮。人们在总结中国道路的经验教训并揭示其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对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或影响力进行了思考。梳理他们对中国道路之世界意义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在国际社会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和坐标,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优势。综合而言,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基于三个维度:一是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二是中国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三是中国道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与建设中,毛泽东同志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总体来看,毛泽东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主要包括了相互衔接的几个方面:学习马克思主义,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实施调查研究,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强调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推进理论创新,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你说我说     
《学习导报》2013,(10):62-62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  相似文献   

9.
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通过大众化得以深化;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大众化是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能否实现大众化直接关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命。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时代化保持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出迫切要求;当代世界潮流和趋势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构成极大压力。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式是:转变理论思维,改进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感染、凝聚群众;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建设;坚持现代化方向,着眼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古田会议决议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成果的一次总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启示:反对主观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是大众化理论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客观依据,中国化是时代化的理论总结;大众化是时代化内在要求,时代化是大众化的内在活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属性和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中国的科学总结;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2.
余乃忠 《实事求是》2008,3(3):10-13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党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那就是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统一;率先发展与共同发展相统一;开放发展与创新发展相统一;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相统一;加强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党法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党法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法治思想的主要区别。从理论上澄清“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事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成败。破除意识形态化的西方“法治”,立足于中国五千年的治理传统和近代以来的经验教训,才能理解“党法统一”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基本观点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需要一个“中国与世界”的视角,包括注意世界史的重大事件所引致的思潮反应;注意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呈现的全球化特征,以及中国思想界提出的诸种方案。它意味着把复杂的社会思潮及其互相争鸣,看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通过研究此进程来透视中国的现代性。这种考察中国思想的视野,有助于我们发现,中国思潮尽管各有诉求,但是在一点上极为相似,即都从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或政经国情出发,对全球化浪潮提出了批评性的回应。它以中国经验证明了,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表现为同质化倾向的同时,造成了本土意识的高涨、对传统纽带的重视和认同意识的冲突。“中国与世界”的视角,有助于我们超越知识生产的不对等关系,从而发现,中国思潮无论与西方思潮关系多么密切,凡是能在中国成为思潮者,通常总是在中国获得了植根性的;后者又总是或多或少地迫使外来思想发生变形。更有一种反向的“影响”:以批判西方思想为缘起的中国思潮,也会奇妙地利用西方思想不同派别的冲突,以建构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既是中国的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同时又是世界的发展梦、和谐梦、文明梦和美丽梦。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世界价值,主要表现在强大中国与繁荣世界的统一;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的统一;中华文明独特性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统一;美丽中国与美丽世界的统一上。四者的有机统一,共同指向中国梦的世界价值特征。关键词:中国梦;国际视野;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全人类的社会主义之梦在中国的体现,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辩证法的必然要求,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引导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指导思想;由历史逻辑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中国梦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引导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指导思想;由历史逻辑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三代领导人的社会发展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三代领导人在探索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观。那就是:中国的发展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对外开放、博采众长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应该是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发展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尹倩 《求实》2008,3(2):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凝聚和寄托了凡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如何构建中国梦给我们带来了多重思考.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组织保障;群众是国家的主体,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命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中国梦的实现更要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