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历时一年之久的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终告失败了,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进行举世闻名的战略大转移——长征。宁化县在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前和转移期间,为主力红军提供了回旋余地,并在筹集资财给养、输送补充兵员、牵制阻滞敌人兵力掩护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1933年9月开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由于博古等人极力推行王明的“左”倾路线,至1934年10月初,根据地的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相继失陷,中央苏区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完全丧失.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等惊慌失措,未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即决定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转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这个决定是在极少数中央领导人中秘密进行的.当时各级的准备工作,都是在中央“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一切为了支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等公开口号下展开的.中央苏区广大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号召,大规模地开展扩红、捐物、捐款运动,为中央和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长征,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11)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进行长征,长征不仅仅是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更是对于党民族政策的完善。长征途中,红军转战14个省份,途径苗、瑶、侗、白、彝、回等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广泛、大力支持,红军很难实现战略的大转移。研究红军长征时期党为何高度重视民族政策,开展少数民族工作,总结红军长征时期民族政策的内容、特点及制定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开展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未能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实施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到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将士在长征中历尽了千难万险,克服了重重困难,我概括为“四多”。  相似文献   

5.
翁树杰 《世纪桥》2006,(7):16-19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危害,导致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主力红军不得不放弃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踏上了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途,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在红军长征之初确定的落脚处并不是陕北,也没有打算要走二万五千里。在长征途中,根据形势的不  相似文献   

6.
1932年6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会议,决定首先消灭在鄂豫皖、湘鄂西的红军.之后,国民党调集30万大军进攻鄂豫皖.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红四方面军于10月决定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 一天,李先念正在红安河口指挥战斗,母亲突然出现在阵地上.听说儿子在家乡附近打仗,而且红军就要转移,这位小脚的母亲竟冒着激烈的炮火一路找来.  相似文献   

7.
70年前的红军长征,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巨大危机、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起,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先后踏上了北上抗日的漫漫征程。在长征途中,党领导的各路红军将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8.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危害,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主力红军不得不放弃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踏上了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途,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四年十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了不可避免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和中央纵队共八万余人,被追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于都、瑞金出发,开始了战略大转移。在红军战略大转移的准备阶段和长征的整个过程中,福建各根据地的广大军民,为实现党中央的决策和红军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本文试从以下两个方面述论福建人民对红军长衙胜利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红军长征,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今天,人们继续从不同角度去审视这一历史事件.其中关于中央苏区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过去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是没有准备的“仓促转移”.80年代后,一些研究者持相反观点,认为是有准备的,不能说是“仓促转移”.笔者认为,实行战略转移有一定准备,但对它不能估计过高.一、关于思想准备.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集中50万兵力,以对黎川发动进攻为标志,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在战略决策和指挥上的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一开始就处于被动.1934年春天李德对博古说,“要准备作一次战略大转移”①.5月,广昌、建宁先后失守,国民党军队进入中央苏区腹地,中央苏区形势日渐恶化.六届五中全会成立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在瑞金召开会议,决定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并将这一决定向共产国际请示.为了准备红军主力的转移,书记处会议还决定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负责筹划有关工作,政治军事由博古、李德分别作主,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计划的实施.②6月25日,共产国际回电同意转移.  相似文献   

11.
遵义会议批判了经共产国际批准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并取消了他们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分工时,又由张闻天(洛甫)接替了博古负总责的职务.这次会议不仅独立自主地对中央组织成员和分工作了部分调整,还根据红军所处的具体情况,制定党在领导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中的方针、政策.这对在共产国际绝对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确实是成立十四年来破天荒的大事件.虽然"遵义会议是在拥护共产国际大  相似文献   

12.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的危害,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主力红军不得不放弃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踏上了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途,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13.
《湘潮》1986,(11)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我谨向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长眠在怀化这块土地上的红军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向英勇善战的红军指战员表示崇高的敬意。一九三四年十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路线的严重危害,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  相似文献   

14.
一 78年前,一支八万多人的部队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向湘西转移,这是中央红军,他们欲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不幸,蒋介石很快判明了红军的战略意图,急调大军围追堵截,妄图一举歼灭。面对危险,红军的“左倾”领导者采取的是军事上的逃跑主义和大搬家似的转移,使红军行动迟缓,处处处于被动局面。广大红军经过浴血奋战,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主力红军长征后,福建各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形势急转直下,进入了极其艰难的历史时期。面对国民党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清剿”,福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以坚定的革命信念,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仅有效地钳制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大转移;而且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奇迹  相似文献   

16.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英雄壮举,是20世纪伟大的历史事件.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至1936年10月7日,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同年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17.
万建强 《党史博采》2004,(12):32-36
1933 年 9 月,蒋介石纠集了近百万兵力,采取“步步为营”、“堡垒推进”、“四面合围”的战法,分东、西、南、北四路进攻中央苏区,妄图消灭中央红军,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加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主力红军和中央党、政、军机关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长征前夕,周恩来、朱德利用蒋介石统治势力的内部矛盾,适时地建立了我党与陈济棠的统一战线,为中央主力红军突围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纪念中央红军长征 70周年之际,笔者就…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一些中共党史和革命史论著、教材,都把1934年7月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派出,说成是当时党中央作为配合长征的战略部署,说它“对红军一方面军和全国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我们认为,这种把中央派出北上抗日先遣队作为战略大转移的部署,甚至说成是长征的开始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对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开始战略转移这一行动,后来的大多数史著和历史学家都称为“长征开始”。其实,红军的战略转移一开始并不是就叫“长征”。当时,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到湘西去与红军第2、6军团会合,开辟“新的苏维埃根据地”。因此,当时红军总部所发布的命令、训令均把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之为“突围行动”和“长途行军与战斗”,并没有称其为“长征”。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战胜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今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早已举世闻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长征"一词是怎样产生的,二万五千里路程又是怎样计算出来的.长期以来,国内外史著和历史学家对此均有不同的说法.那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究竟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