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姜秀花 《中国妇运》2014,(11):43-43
姜彩霞20余年义无反顾照顾瘫痪丈夫的故事,平凡而感人。说它平凡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并不稀奇;说它感人是因为它是一个缩影,映衬着中华民族崇尚的和合之美和乐生精神,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女性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勇担重任的精神品质。即便是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她们依然可以用爱和担当缔造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2.
小说《野猫湖》和《八里荒轶事》的叙述包含两条线索,主线讲述生活在男权社会底层的乡村女性的生存现状和精神裂变,副线讲述自然在人类社会和文化中的处境及命运。陈应松敏锐体察到了性别压迫和自然生态危机之间的关联,从新的视角反思和批判了人类的文化现象、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小说对两性关系、人类尤其是女性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有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3.
上下五千年,多民族中华的先贤哲人为化解自然、社会、人际、心灵与肉体以及异质文化间的挑战与冲突,整合构建了一套精致的、堪称中华人文思想精髓的和合精神,并进而积淀为中华民族注重和合的内在伦理价值观念。中华和合精神包罗万象,大至宇宙、自然、社会,小到邻里、家庭、心灵,凡可能  相似文献   

4.
建设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和合观念”,对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心灵和谐,为我们构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台州作为“和合二圣”的故地,是中华“和合人文精神”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地域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本文通过对台州“和合”人文精神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以及对台州历史人文精神的影响等进行调研,并对弘扬“和合”人文精神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建设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造成近代小说观念变化的原因,从外部看,主要缘于特定时代政治与文化的急剧变动,从内部看,则与文学内部的演变规律,小说自身的特性密切相关。小说观念是特定时代的人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它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小说家的哲学、美学思想,对小说功能的认识,所恪守的艺术方法、创作原则等,它以小说文体为中心,研究与小说相关的创作观念、价值观念等等许多复杂内容小说观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小说观。小说观念的演变传达着文化精神的深层律动。  相似文献   

6.
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宁 《前沿》2010,(6):133-135
夏洛蒂.勃朗特是世界上伟大的女作家行列中的一个奇人,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经过150多年的考验,经久不衰,已经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刚强、独立、坚定、争取自由平等的新女性的榜样,是彻底的女权主义者。在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夏洛蒂并不认同由男性社会规定的女性的淑女身份,更多地否定了社会性别观念,而强调女性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强调女性的独立人格和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和合哲学体系是“和爱”与智慧的结晶,是为人类和中国度越五大危机及中西文化和现代化的挑战冲突所营造的诺亚方舟;也是为安顿高科技与全球化而构建的精神家园。鉴于此,必须到多重视域中采集资源,对古今中外的多元文化经验进行高浓度提炼,对体系的建构蓝图作多种观照和严格的自我评审。  相似文献   

8.
王安 《前沿》2005,(2):100-102
“和合”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民族的理论独创, 提倡从整体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是一种系统分析问题的观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便是一种整体发展的思想, 是对中华和合文化整体观的一种体现, 因此理性地用和合精神推动“三个文明”的建设,三者必能更加协调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佩英 《湖湘论坛》2009,22(3):107-108
中华文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上,“和合”一直作为我们民族的主流思想贯穿始终。和合精神包括天人合一思想和和谐恩想。倡导和发扬和合精神,对建立和谐世界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尚和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崇尚和合。和合,是古代中国人的一项基本价值观,也是他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合精神不仅在传统文化中地位突出,在今天也非常重要,值得我们有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科学实践,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所进行的理论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伦理内涵,这就是爱众亲仁、生生不息与太平和合。  相似文献   

12.
境界论     
张立文 《探索与争鸣》2023,(3):147-160+180
追寻境界,是追求内心与外物、本质与现象、言外之意与象外之意、意中之境与意中之意的融合。这是中国文化从精神上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贴近境界的本真的方式。何谓境界,学者各自规定不同,从各人的论述来看,所谓境界,主旨是讲人生境界,是人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水平。它是真善美统一的和合完美境界,是一种自由境界。由于学者学术观点和价值观的差分,因此各家所开出的人生境界各有不同,亦有相似之处。尽管各自所开出的境界既美又华,但缺乏某种理论思维的前提和基础,这便是自由。在自由主客体和合基础上,依据现代社会、自然、人生融突和合需要,可以构建人生生命存在与精神的五大境界,即生命超越境、知行合一境、情景互渗境、圣王一体境和道体自由境。  相似文献   

13.
汪树东 《前沿》2009,(5):88-92
姜戎的《狼图腾》是新世纪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鸿篇巨制式的生态小说。它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塑造出了种种神采飞扬的野性生命形象,细致地展现了蒙古草原上的生态智慧,并对反生态的观念和行为做了严厉的清算和批判。但是,作者关于民族精神的思考尚需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4.
谭俐莎 《求索》2008,(7):170-172
作为自然观念的文化表征,自然纪录片既表现了人类自然观念的现实状态,又影响着人类自然观念的未来发展。以批判的眼光对当代中国自然纪录片在创作空间、创作手法和创作伦理上进行省思,使我们得以发现其创作中的缺失与不足,为我们从影视创作领域重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消除人与自然的隔膜、构建二者的对话平台、促进生态和谐开启了一扇反思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陈瑜 《妇女研究论丛》2012,(3):66-72,112
《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翻译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译者林纾不但用古文笔法重塑了"茶花女"的忠贞形象,更对妇女忠贞评判标准做了巧妙的演绎,使"贞节"评判的重心不在"性贞",而是转移到"情贞"上,肯定以"真挚之爱"为核心的两性道德,拉开了五四前后贞节观念辩论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王晓静 《求索》2010,(1):166-168
时间以永恒流逝的姿态与人的生命相对峙,人类对生命的终将消失怀着永恒的忧虑和恐惧,于是,时间话题就益显沉重。汉末以来,自然灾疫泛滥与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激发了人类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开始了人作为单一个体的考察。志怪小说承载这一历史现实而孕生。志怪小说里虽然有着丰富的时间表达方式,其内容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非现实因素,但其主体仍然是现实生活着的富有实用理性精神的中国民众。所以,志怪作品也异常真实地凸显了民间文化里的生命智慧与情感。  相似文献   

17.
《今日民族》2013,(9):12-13
傣族是爱水的民族,祖先传下规矩:人人都要敬水,崇拜自然万物,因为有了水,才会有田地、有粮食。才会有人类。 《生命之水》 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田;没有田,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功利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决定了译介域外小说可以作为革新的一种推动力量。清末维新派领袖之一的梁启超在其《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曾明白写道:“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新一国之小说。”而“新小说”,就是借助小说塑造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借助令思想禁锢、闭关锁国的国民耳目为之一新的域外小说,逐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观念,以求实现政治之目白勺。事实证明:译介域外小说,使之成为改革社会、新民救国的工具,这条路是正确的。在不长的时间内,便见译事繁盛、译著风行,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也甚为明显。究其原因,它当然不仅仅如康有…  相似文献   

19.
论自然权利的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尊重和维护自然权利 ,是人类实现与自然的和解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本文针对如何维护自然权利这一问题 ,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全人类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 ;二是人类必须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误区 ;三是通过立法保障的方式 ,使全人类明确自己维护自然权利的义务  相似文献   

20.
当代倡导对自然的感恩美德,不仅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控制与掠夺行为的反思与节制,而且表现了重新认识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与自然协调、友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