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勇军 《求索》2012,(11):159-161
特殊心灵求美的审美态度使得他们有艺术审美的需求,其艺术审美心理结构可以分为审美感知层、审美经验层、审美直觉层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特殊心灵在艺术审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精彩瞬间",以及特殊艺术审美实践所具有的行为力量能改善特殊审美主体的社会行为,因此探索特殊心灵的艺术感知方式,助其构建艺术审美世界便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与现实价值。文章在讨论特殊审美心理结构、艺术感知方式基础上,分析了特殊艺术审美心理的形成机制与作用,并提出了构建特殊心灵艺术审美世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位诗人曾写道:人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有一位哲学家注解:诗意地栖居,才是人类永久的企盼。  相似文献   

3.
徐娟 《政协天地》2011,(9):44-44
赖宁雕像自上世纪90年代落户山西太原东仓巷后,20年来和附近居民朝夕相处。今年5月。雕像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原来是因太原市环境整治,赖宁雕像因无单位接收而被放置到偏僻山村。(8月15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4.
心灵花园     
人和动物的区别,恐怕还在于人有内心世界。心,不过是人的一个重要脏器,而内心世界则是一种特殊的景观,它是由外部世界不断作用于内心而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推动社会走向文明进步,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在黑暗中有书做伴,就不会觉得心灵孤独,路途遥远;在坎坷崎岖的路上有书做伴,即使跌倒,也会重新振奋精神继续前行。希望盲人兄弟姐妹热爱生活,热爱读书,让知识的光芒照亮心灵的世界。”张海迪主席话音刚落,容纳了200多位盲人文学爱好者的中国盲文图书馆活动中心,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1,(12):51-51
“对于台湾文学的印象,我个人觉得有许多很有名的作家,但后来许多都定居在美国,那么他们首先面临的不是写作的问题,而是生存或生活等其他问题。”知名江苏作家黄蓓佳如实说。  相似文献   

7.
曹亚琴 《求索》2014,(6):99-103
心灵和谐是人的主观状态,是通过自我意识达到的一种和谐状态。它是人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内在知、意、情等要素相互协调、运行流畅的状态,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从静态上看,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心灵内在备要素的相互协调并适应外在世界的状态。从动态上舌,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心灵内在备要素从和谐发展到不和谐再到和谐的动态发展过程。心灵和谐既包括个体心灵和谐,亦包含群体心灵和谐。个体心灵和谐反映的是个体的心灵状态,是群体心灵和谐的起点和基础;群体心灵和谐是存在于群体心理的、和谐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特征,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灵和谐状态,二者辩证统一、紧密联系,体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方娟 《公民导刊》2008,(2):54-55
人不是一部机器,心理咨询师也不是维修工,心理干预的过程不是修理一个零部件,而是一次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帮助和鼓励。  相似文献   

9.
胡昊 《人民公安》2011,(4):60-60
在这个世界上.人不同于万物生灵的一个挺本质的东西或许并非是直立行走或是改造世界的什么主观能动性。树木花草它们一定不知有死亡这件事情。所以,它们朴素和美地生长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热爱它们未必不是居于对我们自身的一种悲怜,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也是有死期的,而花草们不知。  相似文献   

10.
心灵化的理论前提使朦胧诗善于向内做反省式的深入发掘 ,以折射历史与现实的面影 ;朦胧诗人从心灵走过的怀疑、迷惘、沉思、追求道路 ,正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历史走过的道路 ;朦胧诗向抒情本质的回归与身世感的心境化所带来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宣告了传统诗美学的复苏与胜利。  相似文献   

11.
罗勋章 《理论月刊》2005,(4):124-126
作家的心理经历即其观念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作家的心理特质的形成是一个相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既有其气质的因素,亦不排除客观环境的作用.它是创作主体对创作客体的不断顺化又同化的结果.其间,作家气质的社会化过程亦即情感的发生在作家创作心理形成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而独特的童年经历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周玉华 《求索》2012,(3):195-196,251
陈思王曹植乃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然而后期遭受其兄曹丕的猜忌,失却行动自由、生活汲汲无欢,这样,曹植长期处于过度的抑郁和哀伤状态,但又不能对朋友、亲人表达政治失意、感情苦闷的情怀,因此他只能借助朦胧梦境或是以痴迷幻觉,或是以隐晦文字含蓄蕴藉地流露。他的不幸遭际得到后世文人的同情,这种艺术手法也对他们创作影响很大。其中,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遭际和生活与曹植后期颇多相似之处,因此他对这种朦胧的情缘和心境感触良深,对曹植的认同感也尤为强烈。这种心灵上的认同也使得他喜欢创设朦胧的诗境和意境,含蓄委婉地寄托自己的忧伤和哀怨。  相似文献   

13.
张炜是一位充满浪漫主义气质的作家,为了表达他内心的企盼和希望,他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社会,和谐是构成其理想世界的内核和生命特质。因此,在他的诗意世界中,自然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在这里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能处于某种相对的平衡、稳定、和谐中。在构建这个理想世界时,张炜是以女性为介质的审美倾向,从而表现了恋阴性情结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14.
邓和秋 《湖湘论坛》2008,21(5):105-106
家庭教育中虐待儿童的现象,已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严重社会现象。心灵虐待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性的特点,是家庭教育中看不见的灾难。心灵虐待往往是通过语言或态度等表现出来的,这种现象的发生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儿童自身的因素,而儿童的精神创伤首先且主要来源于家长对孩子的心灵虐待。  相似文献   

15.
高丽明 《创造》2002,(2):47-47
世界入口在不断的增多,人类生存环境正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几乎每天都有生物物种在灭绝,没有被污染的地方已经很难找到,人类正在用自己的手毁灭着自己的未来。有鉴于此,保护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然而,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人们是否意识到,心灵的环境也需要保护?“人之初,性本善”。当婴儿离开母体来到世界上时,心中没有一丝私心杂念,心灵纯洁得像一朵冰山上的雪莲花。饿了他就要找奶吃,感到委屈就大声哭,心中高兴快乐的笑,看到黑的决不会说是白的红的,全不把他人的好恶放在眼…  相似文献   

16.
心理电影《心灵捕手》讲述一位由于童年的创伤经历形成自卑又自负、狂傲又怯懦的复杂性格但又非常有才华的青年在心理医生帮助下,成功走出心理阴影,自信面对人生的心灵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医生桑恩所展示的真诚的品质、共情的特质、敏锐的洞察力和尊重当事人的理念,为同样肩负着帮助和教育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高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对高校心理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成长具有非常有价值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根据2013年卫生部门调查表明,我国现有1亿多各类精神障碍者,其中重度精神病人大约有1600万人。面对庞大的患者人群和有限的医疗资源,减少精神障碍疾病发生、让患者合理康复就显得迫存眉睫。  相似文献   

18.
何阿珺 《求索》2008,(10):196-198
本文从李清照的生活轨迹以及词人所处的北宋、南宋交替的社会背景出发,对李清照词中频频出现的“花”与“酒”两种意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种看似平常之物其实是词人心灵的载体,是词人对生活、生命的执著热爱与面对黑暗现实想要逃避的矛盾心理在词中的具体体现。也正因为如此,“花”与“酒”在词人的笔下也就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而被赋予某种比兴寄托的含义,从“花”与“酒”中我们可以感悟词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9.
经历过大灾难而产生严重生死问题者,遇到的往往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而是自己所持守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现实遭际之间的观念冲突或意义冲突,因而可以说是一种生命困顿问题。找到这些生命困顿的解决出路,需坚持从生命的完整性,从人之身、心、灵、社会四个层面关注生命本身,寻找意义,重整价值,重建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心灵百叶窗     
你的心灵小木屋,有没有与外界沟通的窗口,那扇心灵之窗,你安装百叶帘了吗?常常地;你为那从窗口满泻而入的金光满心欢喜,无比自豪。是的,人生怎能没有光明。心灵怎能任其幽暗?心灵小木屋必得有大千世界的光和热涌入,才会有生机、有生趣,才能酿出灵感,产生出创造的冲动。所谓幸福欢乐,与心灵门窗的敞开程度,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