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和规模不能作为衡量民生财政的标准。讨论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题必须在进一步明确民生这一概念的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民生问题的实质并建立一个分析民生与财政关系的理论框架。本文通过概念辨析将民生看成是生活机会与可行能力的函数,进而将民生问题的实质界定为基本权利平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财政社会学思想,本文将财政制度看成是对生活机会和可行能力的基本制度安排,进而在区分财政制度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财政制度安排与生活机会和可行能力的内在逻辑联系。最后,本文根据该理论框架从三个方面对中国民生与财政关系研究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财政保障机制与模式创新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环节。经济新常态下财政增速下滑将给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带来挑战。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普遍存在投入总量不足和结构性问题,区域、城乡、人群保障不均,财政投入效率不高。本文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浦东新区的实证分析,建议通过明确和细化基本公共服务类别和项目,鼓励政府保障向政府购买转变,分类确定基本公共服务财政分担机制,培育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组织供给主体等方式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保障机制与模式探索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厘清民生概念及范畴,是民生财政建设的基础。当前我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所提出的“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主要是从社会层面着眼。加快民生财政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及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均为民生财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财政改革进入了以财政支出为重点的新阶段,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是加快财政管理改革进程,解决财政支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缓解我国地方财政困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论文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我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重构我省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财政投入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主要手段。由于投入额度巨大(据统计2009年国家对高等学校的财政投入高达2300多亿)、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有必要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行严格的绩效评价管理。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深入剖析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提出建设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钟想廷 《理论前沿》2001,(20):23-25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财政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异常繁重 ,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过去十几年 ,我国的财政体制为适应市场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1994年进行的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以往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收入”在改革 ,基本上没有触及支出的体制与方式。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 ,已明显地开始制约改革的深化。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与支出效率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出管理机制的成熟。理顺财政支出关系与建设财政支出管理体系 ,已成为当前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一、深入扎实地推进…  相似文献   

7.
加强财政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政 《工会论坛》2001,7(5):79-80
财政制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改革、财政支出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三个方面,这是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改革内容.  相似文献   

8.
教育乱收费、教育腐败已成为屡遭社会病诟的焦点.究其原因,既有财政投入不足又有教育投资结构失衡、监管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益较低的影响.解决的对策是加快公共财政建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投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消除非公资本的进入壁垒;改革财政体制,实现教育支出均衡化;加强教育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现行财政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地方,文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完善税制,加快费改税,改革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推进财政法制建设,适度举债,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财政支出压力日益膨胀,对政府的义理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积极推进公共部门的改革,重塑和再造财政职能,健全财政支出管理体系,以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将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绩效得以提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非典"之后,我国传染病防控领域政府财政投入政策经历了市场导向向政府主导的转变。根据多源流理论,新旧传染病交替出现、政府投入不到位构成了政策变迁的问题源流;政府在传染病防控财政投入政策上不断探索形成的经验总结、专家学者的政策反思与建议构成了政策变迁的政策源流;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国民情绪构成了政策变迁的政治源流;"非典"的暴发直接推动政策之窗的开启,三种源流汇合,促进我国传染病防控领域政府财政投入政策的变迁。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持续提高需要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要加强政府主导,优化财政投入方式,扩大财政投入规模以及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长效性,以完善我国传染病防控领域财政投入政策。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湖南省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公共卫生资源相对短缺且分布不均匀、基层医疗机构网底作用发挥不充分、公共卫生体系中应急机构与应急能力建设处于松弛状态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财政对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支持不足有一定关系。因此,要重点加大对公共卫生财政支出总量、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财政支出的中央与地方责任、加强公共卫生财政支出的全面绩效管理等政策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事业费支出尤其是预算外资金中的支出,增长迅猛。近些年,行政事业费支出相对于财政支出的弹性在大部分年份都大于1,其中,行政管理费支出相对于财政支出的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前应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规范财政供养范围,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公车、养老保险、职务消费等改革,规范财政支出管理,积极推进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财税体制已经不能很好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通过推进税制改革完善财政收入;二是通过压缩行政经费、把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优化财政支出;三是通过厘清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构建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管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4—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可发现,地方养老服务水平与老年抚养比、人均财政支出、城镇化率及社会组织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比较来看,社会组织对地方养老服务水平的贡献很小,城镇化率是影响地方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变量。考虑到我国行政主导的城镇化推进模式及城乡二元的规划要求,政府因素对地方养老服务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政府因素同时体现在政府财政能力上,人均财政支出与地方养老服务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财政自主性与地方养老服务水平不显著相关。在中国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应加大政府养老服务投入,优化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培育、扶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为市场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创造良好、公平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财政分配是财政的重要职能。国家财政一直处于困顿状态,国民经济总体效益低,与财政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无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分配机制两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来提出关于财政分配机制健全和完善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现有的财政预算体制下做好财政监管工作,使有限的财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是对财政支出管理提出的新课题。建立单位、财政、审计三个层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实施财政支出效益价,是加强财政支出科学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财政管理职能,改财政预算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区域发展公平和可持续民生财政视角,以丽水市为个案,通过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衍生"模型,分析以转移支付为主的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出结构,试图探索省以下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的最优规模(边界)以及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趋向,为界定基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和优化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出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19.
梳理1992-2015年高等教育投入数据发现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比例呈现出"高—低—高"的U型演进趋势,具有螺旋式上升的辩证发展特征,从中折射出财政筹资责任"越位—缺位—基本到位"的演变轨迹。其演进逻辑可概括为:在公共财政创建期,为改变财政包办高等教育投资现象,财政逐渐退出高等教育私人领域,但由于体制转型未到位,导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财政投入比例降幅过大。此后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比例逐渐回归,财政筹资责任趋向合理。借鉴历史经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过程中,应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控制行政管理开支,防止办学规模过快增长,以提升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20.
民生财政是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模式。民生财政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我国从单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经济与民生双保障的发展方式,说明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本文从量化的角度分析财政民生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选取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方程,采用弹性系数法作为分析方法,对目前的财政民生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估计,揭示其发展趋势与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中国财政民生支出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