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12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一则电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谭冠三同志在成都逝世。”“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是对谭冠三军旅生涯的最好概括,而其在西藏戎马戍边的十多年,则是这一概括最生动的体现。刘邓百忙中选将,谭冠三张国华脱颖而出1949年10月,新中国缔造时,中国的固有领土西藏还处于事实上的“半独立”状态。对于雄才大略、毕生追求国家统一的毛泽东来说,这是不可容忍的。1949年11月23日,毛泽东在致电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时指出:“西藏问题的解决,应争取于明年秋季或冬季完成…  相似文献   

2.
1985年病逝的开国中将谭冠三,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历史注定不会忘记他。他早年追随毛泽东、朱德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由毛泽东手把手地教会了搞调查研究。在抗日战争期间,谭冠三勇挫顽敌,被毛泽东誉为"以三对三,冠能盖石"。新中国成立后,谭冠三又率领第十八军进军西藏,他的后半生扎根在了西藏,被誉为"雪山名将"。在解放西藏、站稳脚跟、执行协议、平叛与民主改革、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谭冠三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第一批在党的领导下为西藏的解放、发展进步而幵拓和奠基的著名人物之一。谭冠三的后半生和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去世后将骨灰埋在了自己在拉萨亲手创办的八一农场,永远留在了这片雪域高原。  相似文献   

3.
谭冠三,湖南耒阳县人,1928年4月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他南征北战,屡建战功,成为第二野战军刘、邓麾下的一位名将。1950年初,谭冠三作为十八军政治委员,与军长张国华率部进藏,参与了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平叛、建立西藏自治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直至1966年12月才离开西藏。在这长达16年的漫长岁月里,谭冠三与西藏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老政委",以后又被江泽民称之为"老西藏精神"的杰出代表,他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西藏这块雪域土地,献给了西藏人民。  相似文献   

4.
正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李光明博士夫妇,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群众,将满腔热情挥洒在贵州脱贫攻坚的热土上。3年前,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李光明博士夫妇,从没想过今生会来到距北京千里之外的贵州。如今,河南人李光明与黑龙江人周莉骅,以及他们的孩子,都有了新身份——贵州安顺人。入黔后,李光明夫妇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群众,将满腔热情挥洒在贵州脱贫攻坚的热土上。  相似文献   

5.
《湘潮》2021,(10)
正"我死之后,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这是1985年谭冠三将军临终前说的话。为了西藏的安康与吉祥,他与十八军指战员以及其他进藏人员一道,在西藏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铸就了永不褪色的老西藏精神,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誓言1950年1月,时任十八军政委的谭冠三等人从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那里接受了党中央、毛泽东赋予的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新西藏的光荣历史使命。从此,他们把最宝贵的年华无私地献给了祖国的边疆事业。  相似文献   

6.
1990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到西藏视察时,把50年代初期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十八军将士戍边的艰苦奋年作风誉为"老西藏精神",并称赞西藏军区第一任政委谭冠三将军是老西藏精神的杰出代表。出生于湖南耒阳的谭冠三,曾跟随毛泽东、朱德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他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进军西藏和建设西藏的漫漫岁月里,他将自己的一切无条件地奉献给了西藏这片热土,奉献给了西藏人民。进军西藏:誓将热血洒雪山新中国建立后不久,遵照毛泽东的建议,党中央、中央军委慎重考虑后,将进军西藏的重任交给了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局和第二野战…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红都瑞金的一个夜里,一位女红军跃马奔向百里以外的会昌城。摸到福建会馆旁的一间小木楼前。那里栖息着一家从闽西来这里谋生的贫苦人。 “发仔堂嫂,红军要转移,这两个娃崽托付给你,你把他们抚养大……” “两个都是毛毛?” “是的。这个……姓林,我的儿子;这个姓邓,也是红军的仔……” “名字?” “还没有,烦堂嫂了。” 匆匆地,她走了,留下胸前背后两个小包裹。背后一个,是她出世十四天的儿子,胸前一个,出生三日,  相似文献   

8.
1985年12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一则电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谭冠三同志在成都逝世."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是对谭冠三军旅生涯的最好概括,而其在西藏戎马戍边的十多年,则是这一概括最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时下,“这年月……”,似乎成了某些人的口头禅。如有的青年人整天游手好闲,把大好的时光消耗在吃喝玩乐上,你如果对其提出批评,他们反而振振有词:“嗨,这年月……,你别那么认真!”笔者涉足“官场”多年,只知道埋头工作,可一直官运不佳,亲朋好友晓之以庸俗的“官场之道”,怎奈笔者据理予以反驳,这些好心人只得摇头叹息:“你这人,这  相似文献   

10.
谭冠三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暴动后,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此后南征北战,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1949年10月,党中央作出了解放西藏的重大决策,1950年3月,谭冠三率军进入西藏。在进军西藏和建设西藏的艰难岁月里,他将自己的一切无条件地奉献给了西藏高原,奉献给了西藏人民。  相似文献   

11.
<正>1952年2月10日,西藏军区正式成立。张国华为司令员,谭冠三为政委,西藏上层进步人士阿沛·阿旺晋美、朵噶·彭措饶杰分别担任了第一、第二副司令员,范明、王其梅为副政委。3月7日,中央电示,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兼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简称"西藏工委")书记,张国华为第一副书记,谭冠三、范明分别为第二、第三副书记。1955年9月27日,解放军将领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怀仁堂举行。三位进藏的干部张经  相似文献   

12.
入伍西征为完成解放全国的历史使命,1950年1月,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巩固西南国防.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把这个神圣、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二野十八军.这是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抉择,也是中共中央的抉择;是对十八军的信任,也是十八军的光荣.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和其他军首长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响亮地回答:"请首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决不辜负领导的重托."  相似文献   

13.
“说句心里话 ,我也不傻……”偶然间 ,我便与郁钧剑同志唱的这首歌有了不解的情结 ,在成千上万的歌曲中 ,我惟独把这首唱给军人的歌的歌词背得滚瓜烂熟 ,时时挂在嘴上 ,有几句歌词几乎成了自己的口头禅。这首歌词(准确地说是这几句歌词)伴随我走过了4年的纪检监察工作历程 ,它使我有了搪塞他人的理由、安慰老人的话语、调节自己情绪的“佐料”。细想起来 ,真是应该好好感谢这首歌的词作者和郁钧剑同志 ,是他们给予了我这块“钢” ,我才把“钢”用在了刀刃上。最初用这块“钢”是在自己接到去纪委工作的调令的时候。那时寒假刚过 ,从教1…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份彪炳史册的答卷: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粉碎其妄想“西藏独立”的图谋,完成西藏和平解放;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把铁路修到“第三极”,在“世界屋脊”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这是一连串令人动容的故事:十八军军长张国华背女出征,三岁的女儿难难成为进军西藏路上牺牲的第一个“战士”;修建川藏公路平均每公里就有一人牺牲;两次援藏后留藏工作的孔繁森,把生命献给了雪域高原;对口援藏实施以来,有 16 名援藏干部牺牲,仅 2020 年西藏在岗牺牲的公务员就有 60 多人,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群体之一。坚守巍巍高原 铸就精神高地极远、极寒、极苦……他们也是儿女、丈夫、妻子、父亲、母亲……西藏和平解放 70 年来,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他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用身躯和高原环境作斗争,用坚守诠释家国情怀,在巍巍高原铸就了精神高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敬爱的爸妈:如果您的儿子在这遭遇不测,请你们不要伤心……在这次地震中,你们的儿子没有退缩,总冲在前头,保护当地老百姓安全,让他们安全转移。”这是 2015 年 4 月 29 日,共产党员、边防战士邵明贵写下的遗书。字迹虽有些潦草,却情真意切,英勇悲壮。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尔发生 8.1 级大地震, 西藏吉隆口岸成为“孤岛”。人员分批转移,只留下坚守边防检查站监护中队的 21 名官兵,其中有 11名是共产党员,他们当时写下遗书,以备不测。“国门是国家的象征,国家把口岸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坚守。”这是留守官兵共同的心声。如今,邵明贵依然坚守在吉隆口岸,守护着国门。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共产党人把生死置之度外,以坚定的革命精神,和“世界屋脊”的恶劣环境搏斗,把一个个不可能踩在脚下。但高原的恶劣气候,从未能阻挡一代代共产党人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脚步。  相似文献   

15.
在谭冠三的戎马生涯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他在1959年指挥拉萨平叛,为西藏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雪域高原树立了一座永为后人所敬仰的丰碑。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六一”儿童节的联欢会上,有一曲“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当听到这首荡漾着童心激情的歌曲时,我在默默地想:老师为什么不能满足孩子们这发自肺腑的祈求,把微笑留下呢?微笑,这不正是热爱学生、感化差生的有效途径吗?基于这个认识,我在全校开展“三小微笑教师”的评选活动,工会倡议“用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困难生”。因为这群孩子有太多明显的错误,所以遭到过多的冷遇,父母头疼,老师批评,同学嫌弃,大大激起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产生一种表面上冷漠,实际上却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教师只有用满腔的爱,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用微笑式的批评去对待他们,寻找有效的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17.
时下在一些人包括一些党员眼里,“三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作风已不合时宜了,他们把清白视为清贫,把老实视为无能,把安分视为保守,把稳重视为平庸。应该说,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三老”作风不仅没有过时,还应大力提倡和发扬,这不仅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而且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三老”作风是无产阶级政党固有的本质特征。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不需要也不应该讲假话,而恰恰需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使各…  相似文献   

18.
临邑县100多名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建设新农村的“战场”上摆开了“擂台”,发挥十八般“武艺”带领群众致富。当地百姓亲切地把他们比作心目中的“智多星”、“神算子”、“急先锋”……  相似文献   

19.
大约在三亿年前,地面上到处生长着茂密高大的植物,也生长着高等或低等植物、水草以及浮游生物。由于地壳的变动,这些植物被一批批地埋在地面的低凹地区或海洋边缘。被泥沙掩埋的植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埋越深,并长期受着压力、地心热力和细菌的作用而变成了煤……后来有了人类。人们开矿打井,把煤挖出来用于生活和建设。终于有一天,地下的煤挖完了。地下没有煤,地上也没有了树。这是大地的悲哀。它一定非常怀念那些树,怀念那些有树的日子。那些树还能回来吗?有一些人,他们也在渴望有树的日子。他们在挖过煤的地方栽树,他们要把从前的“煤都”变成“绿都”。这是一群中国人,那个地方叫抚顺。  相似文献   

20.
快乐大叔 《党课》2008,(11):98-99
快乐大叔原先有个朋友,说话很“时尚”的。比如,她喜欢把堵车说成是“塞车”,把恋爱说成是“拍拖”,把“吃过饭”说成是“有吃过”……这本来倒也没啥,意思总还是懂的。有的却是比较暧昧了,比如她把男女间的“脚踩两只船”说成是“劈腿”,这就令人会有些不雅之联想。关键是她对此不以为意,说得自如且坚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