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罪犯人权保障的实际状况及改进人权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犯人权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借此对我国推行西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武器,我们不能回避罪犯的人权问题,应该向国际社会发出一个我国重视监狱人权保障的强烈信号。我国监狱通过各种方式和机制保障罪犯人权实现,然而罪犯的人权保障,法律还应对执法者的公权和罪犯私权有明显的界定;法律既要保障罪犯的权利又要规定罪犯的义务;在执法中既要讲理性又要讲人道;在执法机制中要平衡刑罚执行权和检察监督权;在监狱工作整体上处理好改造创新与法律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权并不是西方文明所独有的,但要寻求人权的渊源,最佳的途径还是沿着西方文明的足迹寻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内容包括安定有序,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这些内容的实现都与人权保障的落实连在了一起。本文认为和谐社会要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和当前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也必须落实宪法中有关人权保障和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宪政在经济转型的推动下,依托行政法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渐进的道路。我国二十多年来民主、法治和人权保障的发展进程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有限理性是宪政渐进的理论基础,稳定是宪政渐进的社会基础,转型中的经济是宪政渐进的经济基础,儒家传统文化是宪政渐进的文化基础。未来中国的宪政发展仍应遵循这样一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朱海波 《政法学刊》2008,25(2):99-102
走人权保障与行政执法有密切关系,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文明的体现,在现代行政执法中,执法文明是人权保障的需要,也是政府工作法治化的要求。政府工作应在法治化目标下,加强行政执法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5.
6.
改革开放以来,法治与人权关系的历史发展大体经历了分离、结合与融合三个历史阶段。在上世纪早期法治实践之中,法治与人权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处于分离状态,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之中法治与人权都未建立有效关联。上世纪九十年代伊始,以1991年《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党的十五大报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为标志,法治与人权由分离向结合转变。此时,法治与人权在理论层面或实践层面都互有所指,处于价值互涉的状态。以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为界,法治与人权趋于融合。由此开始,法治的人权保障价值与人权的法治保障方式高度融合,处于无法隔离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加入21个人权公约,除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没有被全国人大通过,其他的都已经生效,中国在人权问题上已逐步和世界接轨,但中国在人权法治保障与实施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2009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这标志着我国在人权发展与法治保障的实践上将步上一个新的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黎尔平 《法商研究》2004,21(6):3-10
评估世界各国人权状况是国际人权保护的重要方式 ,但目前在评估理论的构建和方法上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出于建设性的目的 ,利用国际人权公约作为核心评价标准将有利于各国人权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自去年始,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展开。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成为这次改革的重大内容和最显著的主题。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标志着各个领域分头推进的法治建设阶段已经结束,基于顶层设计的整体推进的法治建设新阶段开始,也标志着国家“全方位一体化”的法治观形成。  相似文献   

10.
纵观国际关系史和各国国内史,诸多侵犯人权的事件比比皆是,对人权问题的关注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那么加强人权保护至关重要、势在必行。关键是采取何种途径来保障人权-从国际社会和大多数国家人权保障的实践来看,已从原来的"政治途径"转化为"法律途径",所以通过"法律途径"保障人权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沈敏荣  桁林 《法学杂志》2003,24(6):12-14
“人权”已经成为现代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对这一问题进行历史的、系统的考察实属必要。人的权利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与物质条件、传统观念、政治传统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个人权利的实现是有层次的,有阶段的。在国际人权问题上,各国的自主发展仍然是主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人权的关注程度也在日益上升.本文从人权的发展及国际人权保障谈起,进而将眼光凝聚在我国,试着论述我国在人权保障的上取得的进展,以及不足;并试对部分国外舆论对我国人权保障的无端指责进行驳斥.  相似文献   

13.
李惠子 《政府法制》2009,(14):20-21
王光为(化名)穿着他从家里带来的白衬衣和黑长裤,板寸发型透着精神,不过戴着一副精亮的手铐。这位56岁的男性犯罪嫌疑人与笔者交谈时,旁边没有警察在场。  相似文献   

14.
行政法基本原则在行政法治实践中有极其重要地位和法律功能。只有以人权保障为行政法核心价值目标,归纳演绎行政法基本原则,方能从宏观上涵盖行政法治系统。从行政法治史中归纳出的行政法定原则,行政正当原则和行政效益原则,从不同环节规范行政权以保障三种基本人权。只有以这三个基本原则全程规范行政权依法高效正当运作,才能保障人权,优化政府与公民关系。  相似文献   

15.
涉及人权方面的国际公约有许多,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了21个国际人权公约。在所有国际人权公约中最基本的公约有两个,这就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国政府继1997年10月签署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之后,又于1998年10月签署了令人瞩目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01年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批准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目前,《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正有待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任何一个公约的加入,都意味着国家要承担相应的国际法义务,成员国要定期向公约监测机构就执行公约的情况提交报告,联合国将以公约的标准衡量该国的人权状况。因此,这就要求国内法律的许多内容与国际社会接轨,尤其是现在  相似文献   

16.
人权保障是近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宪政原则.作为一项政治原则,被近现代以后各国宪法普遍确立.由人权保障的宪政原则必然演绎出人本政府的要求,建设人本政府,从管理学角度讲,要实现政府身份的转变,要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要把握政府服务内容,要注重政府服务绩效,要打破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垄断性;从法学角度讲,政府要构建成有限政府、正当程序政府和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7.
孟德斯鸠说过“公民的自由主要依靠良好的刑法”,在人权日益高涨的今天,随着民主法治的建立,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是刑法法治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人权的角度主要对刑法的根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国家的人权保障责任与国家人权机构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主权国家日渐向国际社会开放其边界的全球视野中,国家的人权保障责任具有了国际与国内两个维度。在人权普适价值的指引下,人类找到了在谅解、宽容、平等的基础上和平对话、共促社会正义实现的新的可能性。建立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国家机构是将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推进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中国建立国家人权保护机构是我国应履行的大国责任,此机构的建立有利于我国履行人权保障责任、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法治原则与国家制度相结合,宣告了近代"法治国家"的诞生。而在法治国家中,政府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保障人权。本文将就法治国家的涵义以及其实质的基本价值、基本要素等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就人权保障机制的重新构建做出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有关国家政权与法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社会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体现为毛泽东思想中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民主法制理论,第二个发展阶段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主政治和法治理论。共和国六十年的实践探索,围绕着科学、民主、人权、法治这些基本问题展开,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要认真学习、正确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借鉴人类法学和法制经验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