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光辉节日,省委党史研究室包晓峰同志从2000年下半年起,走访了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8块红色根据地。它们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中央根据地;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领导的广西左右江根据地;贺龙、任弼时、关向应领导的湘鄂西根据地;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领导的闽浙赣根据地;徐向前、张国焘领导的鄂豫皖根据地;刘志丹、谢子长、徐海东、程子华领导的陕北根据地;杨善集、王文明、冯自驹领导的琼崖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杨纯 《传承》2007,(6):4-5,7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无经验可参考,全靠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实践中摸索前进。而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首当其冲的是政权建设。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在不断地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以后的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3.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中国共产党人,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在陕西、甘肃边界地区建立的一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的胜利,使陕甘边根据地发展为幅员广大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也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在西北任务的完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包晓峰 《今日浙江》2001,(10):16-17
中央根据地是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进入赣南、闽西后逐渐开辟发展起来的。这块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根据地,是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根据地的中心瑞金则是中华苏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我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战场的战略中枢。抗日战争时期 ,邓小平作为八路军 12 9师政治委员一直战斗在晋冀鲁豫边区 ,和刘伯承一道为创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和发展根据地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冯芝桂 《传承》2010,(16):7-9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寇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加上根据地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7.
正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红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8.
蔡萌 《今日海南》2019,(9):59-61
<正>海南岛中部的五指山区域,群山耸立,古木参天,正是在这里,诞生了琼崖革命23年武装斗争的最后一个根据地——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从1943年白沙起义为根据地建立创造条件,到1947年琼崖纵队首次代表大会召开,再到1949年琼崖纵队转入保卫五指山中心根据地的反"清剿"斗争……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在战火硝烟中孕育  相似文献   

9.
李清 《传承》2008,(2):12-14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赣西南崛起的一块工农武装割据区域,是与井冈山根据地同时创建起来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是赣西南"群众斗争最红的地方"和"群众斗争的代表",被陈毅元帅赋诗誉为"东井冈"。东固革命根据地虽然独立存在的时间不长,地域范围也比较小,但它独特的斗争形式却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宝库,是与"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方志敏式"齐名的"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是创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0.
张帅 《重庆行政》2016,(2):60-62
正党中央领导的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充实、壮大了西北根据地。为了满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体需要,西北地区根据地在一些宪法性文件指导下,根据革命  相似文献   

11.
熊轶欣 《传承》2011,(18):10-1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工农红军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结合红军政治工作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军队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不仅对根据地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军队政治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江西苏区进行长征以来,先后有数次准备建立新根据地的落脚点:一是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在湘西建立根据地;二是以贵州遵义为中心的黔北根据地;三是遵义会议后准备在川西或是川西北建立根据地;四是打回川陕甘地区去;五是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将来向东发展"。  相似文献   

13.
百年·记忆     
《小康》2021,(13)
正【1930】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党的六大以后的两年间,党中央加强了对各地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作的领导,使工作获得巨大发展。到1930年3月,全国红军已有13个军、6.2万多人。在毛泽东等领导的赣西南、闽西根据地以外,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还有湘鄂西、鄂豫皖、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06,(Z1)
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针对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提出了“自己动手”的口号。随后,各根据地逐步开展了大生产运动。1943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指示中,要求各根据地实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除陕甘宁边区外,暂不  相似文献   

15.
淮北苏皖边抗日根据地是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北抗日根据地后期的中心地区。它位于淮河以北、陇海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运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皖东北和邳睢铜两块根据地。该根据地处在日军占领的徐州、蚌埠、清江三大战略据点中间,地位十分重要。在它创建、坚持和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苏皖边区党组织不断调整与统战对象的关系、坚持和灵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2)
红军长征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排除了根据地存在的严重危机,为党中央把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任务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使陕甘革命根据地发展扩大为巩固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以抗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淮南抗日根据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针对根据地实际情况创办了大批干部学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些学校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巩固发展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赣西南崛起的一块工农武装割据区域,是与井冈山根据地同时创建起来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是赣西南"群众斗争最红的地方"和"群众斗争的代表",被陈毅元帅赋诗誉为"东井冈".东固革命根据地虽然独立存在的时间不长,地域范围也比较小,但它独特的斗争形式却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宝库.是与"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方志敏式"齐名的"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是创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9.
习仲勋在总结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创建陕甘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决策。他制定了创建南梁根据地的策略,从南梁实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南梁的政策,使得南梁得以繁荣和巩固,最终“硕果仅存”,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全国抗战的出发点;南梁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基本经验对当时其它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红安革命家群体以毛泽东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为指导.结合鄂豫皖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实践,针对性地提出了红安革命根据地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科学地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建设的政策措施,不仅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而且为我们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