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正>汉语教会了我很多事情。其中,对我的人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汉语学习给了我一个相信自己的"心"。我再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任何一个可能性。因为父亲的工作关系,我们全家在美国住了六年。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我是一个只会说:"Thisisapen."的初中生。比我大  相似文献   

2.
2007年9月8日晚,我的手机铃声响了.我问道:"你好!哪位?"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王老师,您好!我是王勇.教师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我在美国一切都好,只是很想家,很想老师和同学."那声音清晰逼真,好像王勇就站在我面前和我讲话.这些年,每逢教师节,我都会接到我的学生从国内各地及国外打来的电话,接完电话后,我也总会回忆起当年我在国外给家里打电话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我在美国参观一所多重残疾儿童学校时,学生们围着一个地球仪在寻找"中国——大连"。这个地球仪是老师从教具库里特地搬来的。用意很清楚:除了向客人表达一种情谊外,还利用我这个"现身",给学生们当一次学习地理知识的"活标本"。他们虽不能看到中国的夭,中国的地,但看到了从那块天地间来的"人"。由此,再引发学生们的联想。类似的情景,在我访问的许多学校中,一再出现。这场景,这安排,似乎不显眼,不出奇,但很重要,很值得提倡。残疾人要和健全人平等共享,那么,首先就要"参与"。在处理残健关系上,我们提倡奉献。所谓奉献,对社会大众来说,就是要接纳残疾人,让他们参与其中;我们还强调用法来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可见,"参与"为首,"参与"是本。而且这种参与应是最大限度的。一次,我去一所收容多重严重残疾青少年的学校参观,并被邀去看学生上体育课。校车把学生送到一个很大的校外保龄球场。这个球场是城市的公共设施,每上一小时课学校为每位学生得支付一美元费用。这  相似文献   

4.
一次课上当我和学生一起参加讨论时,意外发生了,当时的一幕让我困惑!事情是这样的,我那天讲的是"关于人口与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要求学生讨论的是"人口为什么对他们有影响?我们如何解决?"学生好象是受到了启发,竟然讨论起"情书"来。我没有责怪学生,因为我知道这不是他们的错,是学生生理发育的原因造成的。我将计就计,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时还出了几个问题给学生讨论,"以前  相似文献   

5.
卢松松 《乡音》2012,(1):50-50
一位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半年了,没有去找事,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最近跟他父母要钱,想去美国游学,朋友来问我该不该让他去。我望着他苍苍的白发说:"你如果真的要为孩子好,让他去,但是不要给他钱。"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我妹婿是美国人,从小就想做水手,向往外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我上好我的课,教好我的班,这就是我的份内之事,我把我的份内之事做好了,我就是一个好教师。但事实应该如此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日新月异。我认为教师的"份内之事"应由以"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发展为中心。学生的明天是否精彩,学校的前景是否辉煌才应该是我们教师的"份内之事"。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呢?一、把学生发展作为是自己的发展,这也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我于2007年年初赴美留学,整整一个星期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这两年半来我经历了美国新老政权更迭、金融危机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大事,也见识了美国社会各个阶层对中国的不同观点和变化、看到了美国媒体对中国的许多正面与负面报道,也参加或旁听了几次中美关系的研讨会。我在我读书的学校发起成立了"中国文  相似文献   

8.
"落后"的美国在我父亲为数并不太多的藏书里面,有3本是关于美国的:一本是1980年代初出版的小册子《美国探亲纪实》,一本是稍后一点的《美国走马观花记》,另一本是1994年出版的陈燕妮的畅销书《告诉你一个真美国》。  相似文献   

9.
鄂璠 《小康》2018,(19)
正曾经,我认为"独舞"很美,在我上学的时候,我最尊重和佩服的老师,都有着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满45分钟的绝对实力,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才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我这个"80后"告别学生时代的十多年当中,"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中心地位"的理念越来越多地在中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中推广开来,看来英国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总结得真有道理——"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铭记"9·3"     
1945年秋,我十八岁,是重庆南开中学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正放暑假,住在重庆南岸乡下家中.我的家在川黔公路边上.8月15日傍晚,公路上开过来一些美军军车,上面坐的是些美国兵.在重庆,来华和我们并肩打日本的美国兵多的去了,我们是见怪不怪,但这回有点异样,只见他们拿着手枪、冲锋枪朝天乱放,嘴里咿里哇啦地叫唤,听得出来,他们说的是:"停战啦!胜利啦!"显然,他们军队得到的消息快.  相似文献   

11.
初到夏威夷,跟王姓女导游讨论电话卡的问题,她竟然说"美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这样的评价,大大出乎我的想像。本人小时候对美国的印象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那里的劳动人民正在受苦受难。及至改革开放,我们  相似文献   

12.
如果面临内外困境的美国被迫卷入新的中东战争,美国霸权的衰落将指日可待9月1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美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遇袭身亡讲话时自问:"今天许多美国人都在问,实际上我也问我自己,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这怎么会发生在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老师发言,他主讲的题目是"奥巴马时代美国怎样变革"。奥巴马扛着"变革"大旗登上了总统宝座,大家都很关心他的"变革"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我们来听听金老师的答案——我想从美国新政府的角度切入讲几点看法,一是奥巴马当选与美国的变革关系,包括他的政策倾向。二是美国目前面临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4.
齐前进 《中国人大》2013,(18):53-54
美国长期重视和大力推行公众外交。美国会通过立法和研究听证等途径,积极参与公众外交。我应适当借鉴经验,考虑加强我公众外交立法建设。美国会公众外交立法历史悠久,经历了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冷战的几十年间,美公众外交目标主要针对前苏联。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史密斯·蒙特法》,规定美国对外信息传播的目的,是"促进别国对美国的了解,加强美国民众与别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据此,美国国务院任命专管公众外交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却差强人意,这是美国政治。家论及本国教育时的口头禅之一。三年前,我携予初抵美国时,就带着这种认识。由于孩子在国内的。课程难度超过同龄美国学生,为避免浪费时间,我向当地教育接收中心咨询可否让他“跳级”。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有一样好处,不管穷富,只要有玩的野心,便各有各的游法。80年代,我曾在美国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大学学习。随着一年的学习时间即将结束,我周游美国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可是我坐不起飞机,乘火车或参加旅游团,我也负担不起,且时间和路线都受局限。剩下就是乘长途汽车。为期7天的横跨美国东西部的通票为179美元,且向学生提供97美元的优惠票。正当我为旅行筹备时,一个叫弗兰兹的丹麦学生冒了出来。“海报“搭桥6月的一天,一家商店橱窗上的海报吸引了我的视线。海报上写道:“安城的夏天是老一套,西部的风光才有味道。本人将于本月15日开车去加利福尼  相似文献   

17.
从2008年11月6日宣布白宫办公厅主任,到12月1日提名希拉里为国务卿,短时间内,美国下届政府新当选总统奥巴马的内阁主要成员纷纷就位。此次奥巴马的内阁被媒体戏称为"全明星"阵容,原因就在于他们中很多人是美国各界的精英,按照奥巴马在全国电视演讲中的说法就是:"我需要将美国最好的头脑集中起来领导我们。"  相似文献   

18.
临近2010年底,向省政协第四次会议提交提案成了我苦苦思考的大事。一天,助理向我汇报2011年高考报名情况,我问他为什么报名的学生数减少了几十个,助理说,有50多名学生要回到户口所在地报名,其中本省的有38名,而且大多数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学生愿意回去吗?"我问。"当然不愿意,但是没有办法。"助理说。后来,我询问过几个非本地户籍的学生,他们为不能在厦门参加高考感到很失落——尤其是  相似文献   

19.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既是思政课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思政课需要解决的教学论核心问题。从哲学意义上讲,思政课之所以值得学生学,并且会学有所获,盖在于思政课之于学生具有极强的生存论意义。而这对于思政课的教学来说则意味着:思政课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智慧的课程,是学生为生存而主动学习的课程,是通过学习最终成为行动者的课程。从生存出发,为了生存,青年学生才会自觉成为思政课学习的主体,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此,学生才会自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相似文献   

20.
<正>上世纪60年代,经过海外"保钓"运动的洗礼,台湾、香港在美国就读的学生从美国、日本的嚣张气焰和蒋介石集团的软弱中看清了国际强权政治的本质,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认识到要保卫钓鱼岛,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此后,"保钓"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统一运动"的一部分。1970年由台湾、香港在美国就读学生自发兴起的海外"保钓"运动在近1年的风起云涌后,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尤其是1971年4月10日"保钓"人士在华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