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有关“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的议论越来越多。实际上,正如“21世纪太平洋地区经济结构研究会”的报告书(即:《太平洋时代的展望》)所作的计量预测那样,到21世纪时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是光明的。1984年,太平洋地区的贸易额终于超过了大西洋地区的贸易额,今后这两个地区的贸易差距估计还会进一步扩大下去。因此,也出现了世界的重心“从大西洋时代转移到太平洋时代乃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趋势”的流行说法。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崛起,以及该地区各国之间谋求经济合作的潮流,正构成本世纪末世界形势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拟从历史演进与国际关系发展的角度,就当前兴起的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及其前景作一初探。一、历史上的太平洋问题在近代历史上,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亚洲太平洋国家曾经历了被分割,并遭受殖民统治的苦难年代。其后,作为亚洲国家,对太平洋问题显示出主动介入姿态的,还要从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算起。从这个意义上似可认为,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世界经济中心正从大西洋地区转向太平洋地区,太平洋经济区或称环太平洋经济圈正在形成。地理上属于太平洋盆地的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拉丁美洲有11个国家。然而,时至今日,在“大多数经济文献中,这个经济区域只是美国和加拿大的西海岸、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又不断翻新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构想并采取一系列外交行动,改善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以推进实现太平洋经济合作。1988年5月大阪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召开前后,日本政界、经济界和学术界人士就太平洋合作提出了各种设想,并把东盟国家置于重要地位。例如,通产省提出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设想,外务省提出“亚太地区合作展望与综合战略”,中曾根提出“太平洋经济文化合作论坛”设想。而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地区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主要着限于经济,认为世界经济中心在向太平洋转移,特别是包括日本、中国以及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东亚或西太平洋显示了巨大的经济活力。但是,如果把国际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东北亚才是太平洋这个广大地区的旋涡,它将从经济、政治和战略上塑造21世纪的国际格局(美国  相似文献   

6.
1984年7月12日,东盟六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外长,与太平洋地区的五个“对话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美国)的外长就加强东盟和太平洋国家经济合作这个课题进行了讨论。这就是国际上通称的“六加五”会议。会上,这些国家的外长们就太平洋地区前景问题交换了看法,并原则上同意了东盟提出的开展“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的建议。“六加五”会议引起了国内外舆论  相似文献   

7.
南太平洋地区一般指靠近赤道北边和赤道以南的太平洋地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太平洋三大群岛——西南侧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和东侧的波利尼西亚群岛——的绝大部分岛国,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面积为85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100余万。南太平洋地区偏处一隅,与南极洲较近,过去一向被视为世界“最平静”的地区,处于“美苏对抗之外”。但近年来南太平洋地区的形势发展迅速,苏联加紧渗透,美苏之间已开始在这里展开积极争夺。  相似文献   

8.
一、组织和活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澳大利亚唯一的国立大学。它设立于1947年,是一所研究和大学研究院教育中心的所谓研究大学。其前身的四个研究所中,便有一个是太平洋地区研究所。其后,1960年随着堪培拉大学作为学院学生教育的综合研究学院而附设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地区研究所等原有的几千研究所便合并起来,称为高级研究院。目前,太平洋地区研究所分为医学研究、物理学、社会学、太平洋研究、化学、生物学、  相似文献   

9.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是一年中最迷人的季节。正是在这金秋时节,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在北京成功地召开了其第十一届大会(PECCXI)。 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ouncil, PECC),是一个拥有22个成员体、从事推动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的国际组织。它的22个成员体是:澳大利亚、文  相似文献   

10.
1979年,世界著名印尼华人企业家林绍良及其集团在香港悄悄地收购、接管了一家金融机构的储蓄部,并易名为“第一太平洋金融有限公司”(下简称第一太平金融),从而开始了第一太平洋企业集团的事业。经过十年来的精心管理和卓有成效的经营,今天第一太平洋企业集团发展成为经营金融、银行、投资、债券、工业、商业、运输,旅店及各种商业销售,以香港为中心辐射到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二十五个国家的综合性庞大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地区充满活力,经济发展很快,前景十分良好,可是各国想法不一,矛盾很大,困难仍然很多。各国要实行和平共处的原则,互相尊重,一律平等,同时,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如能确实遵循这些原则,太平洋经济合作就有可能克服困难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2.
大西洋同盟的裂变与太平洋世纪的凸显,是目前全球格局变化的主要特征。欧洲正在成为欧元区的欧洲,在欧洲被边缘化了的美国高调重返亚太,意在缔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然而,太平洋地区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新的太平洋世纪容不得任何国家对区域利益的独占,共创发展、共同治理、共享成果才是亚太地区发展的大道。  相似文献   

13.
自6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经济蓬勃发展。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各种亚太经济合作设想来推动区域内的国际分工和经济合作。进入90年代后,亚太经济合作更是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拟阐述亚太经济合作的现状,探讨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一、亚太经济合作的近况1980年9月在堪培拉召开的太平洋地区研讨会,宣告了“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Pa-cificEconomicCoperationconference,简称PECC)的成立,此乃太平洋经济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但由于PECC不具任何官方约束力,因此,其功能的发挥亦受到相当的限制。目前PECC组织结构发展较倾向于解…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苏美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争夺进一步加剧,双方都对各自的亚太军事战略作了调整,并不断加强军事部署,使这个地区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动荡。一亚太地区历来是苏美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这个地区在苏美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主要是由下列几个因素决定的。政治上,亚洲、太平洋地区既有超级大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人们对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较快和世界经济重心转向太平洋地区问题,愈益关注。作为南太平洋地区最大国家澳大利亚的经济也出现了某些重要的变化。它的对外经济关系,尤其是对外贸易关系的主要地区已明显地从欧洲转为亚太。这种转变是短暂的变化,抑是一个较长期的趋势?其基本原因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含义与影响又如何?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背景——经济贸易的重大变化二次大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经济贸易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就澳大利亚的经济变化来说,首先是澳大利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据世界银行统计,在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中印缅孟地区是指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4个国家相互接壤和毗邻的地区 ,其地域主要包括中国的云南省 ,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西孟加拉国邦和整个东北部地区 ,缅甸全境和孟加拉国全境。该地区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但它连接着东亚、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 ,以及处于太平洋地区与印度洋地区的中间地带 ,这一特殊的区位优势为该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中首次提出 ,1954年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和缅甸政府分别发表联合声明 ,确…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岛国是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克服自身实力弱小、与地区霸权国气候立场严重相左等困难,太平洋岛国借助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和域外大国的权力资源,利用澳大利亚开展"中等强国外交"对太平洋岛国外交需求上升的局面,形成了有利于地区气候治理的外部条件。在此过程中,太平洋岛国采取构建治理框架、利用机制竞争与设置地区议程等策略与举措,促使外部权力资源在具体情境下成功转化为实际成果,从而推动了太平洋岛国地区气候治理。不过,这一进程可能面临全球治理重点偏离气候变化、太平洋岛国地区被进一步纳入"印太战略"、澳大利亚在疫情背景下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亚太地区一般指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其中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亚、东南亚、大洋洲诸岛国和地区。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全球军事战略经历了8个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美国的亚太军事战略也作了8次调整。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地区共有2亿多穆斯林,他们总体属于主张宽容的温和派。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政局动荡,伊斯兰极端势力发展迅速,呈现出国际性和跨国区域合作二大特征,对国际、地区安全和有关国家社会稳定构成威胁。2002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生的重大恐怖爆炸事件更令世界震惊,东南亚的伊斯兰教也因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和解出版公司2002年出版的由“美国犹太人委员会”亚洲、太平洋地区研究所所长贾森·艾萨克森与“澳大利亚以色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海域一直是反映世界海权强国的窗口。谁是世界海军老大,谁就在太平洋上耀武扬威,不论最初的西班牙、荷兰还是后来的英国、日本和美国。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拼凑对付中国的政治军事联盟的同时,为了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其盟友不要挑衅中国。美国目前在亚太部署的性质是:为万一将来开战,占据有利的前沿阵地,并用这种有利的战略前沿部署来制止中国使用武力。它既是战略态势层面的遏制,又是心理层面的威慑,也是未来可能的作战层面的前沿部署。中美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而引发灾难性悲剧,双方都应消除在敏感地方的模棱两可,变模糊为清晰,以防陷入"萨干坦盲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