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门大开之后,海防线上便有种种“闹剧”、“惊险片”演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今日也就有降魔擒妖之“李向阳”。  相似文献   

2.
正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武工队长李向阳智勇双全,威震敌胆,其手握双枪的形象,令几代中国人久久不能忘怀。在现实的战场上,李向阳最重要的原型之一——郭兴,有着更加精彩的烽火人生。他是太行山区最负盛名的武工队长,是老百姓心中"伪军见了求饶,鬼子听了害怕"的大英雄。此外,他还参加过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担任过北疆军区司令员,戍守边疆,拥有抗日战争勋章、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3.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智勇双全的主人公李向阳和电影《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主人公鲍真,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可是,也许有人并不知道,他们艺术形象的原犁,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空博物馆,位于北京沙河机场北侧的大汤山脚下。在这里,上百架各种型号的飞机,从预警飞机到初级教练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然而每一架飞机都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空中“李向阳” 走进航空博物馆,只见一块巨型石碑上刻着一行文字: 纪念为中华民族航空航天事业献身的先人、同仁、同志和朋友 这就是航空博物馆的“天魂碑”。 天魂碑的左侧,在4枚红旗三号地空导弹和4门100毫米口径的防空火炮的拱卫下,一架标着“01”字样的战斗机以紧急跃升的战斗姿态腾空而起,直指蓝天。  相似文献   

5.
《党员干部之友》2008,(7):42-42
5.时间:2008年4月28日 讲题: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主讲: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李向阳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罗云毅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党的文献》2018,(第3)
正改革开放40年中共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守与践行(田恒国)农村改革是"边缘革命"还是"核心突破"?——对科斯、王宁的补正兼谈改革之源起(李嘉树董国强)从阶级革命到革命阶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路径(李向阳王建华)  相似文献   

7.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智勇双全、坚强威武的李向阳, 《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闻风丧胆、威震关内外的鲍真,其生动鲜活的形象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但又有几人知晓,这两位英雄源于同一人——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的抗日名将、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冀东八路军13团团长包森。包森,1911年7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一个农民家庭,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小名亥娃。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秋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西安事变后获释,到西北军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党派他到延安抗大学  相似文献   

8.
叶小文 《当代贵州》2017,(31):62-62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小家”连着“大家”,关乎“国家”。  相似文献   

9.
刘树伟 《世纪桥》2007,(1):77-78
按构词法分析,“伦理”一词是联合式合成词。“伦”、“理”皆“道”,“伦”、“理”相通:“伦”是做人之本,“理”是处事之基。“伦理”是关于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事的准则、方法和依据的“道理”。“伦理”所要求的是待人处事的方式要得当,处理问题应合乎准则,言行应合乎规范。如此解则伦理学就是关于“伦”、“理”的道理的学问,是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道理的学问。  相似文献   

10.
舒炜 《廉政瞭望》2013,(11):16-20
他们是位居中层的“过滤器”,是能进能退的“救火队”,是不可缺少的“润滑油”,是签“拟同”的“有关领导”。他们是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1.
覃正爱 《唯实》2006,(1):21-22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立党为公”的“公”,除公共目标之“公”外,必须包括程序性之“公”,而“执政为民”的“民”,在现时代更多地应该是“公民”。  相似文献   

12.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基本句型之一。“是……的”是“是”字句谓语部分的常见格式。当“的”位于句末时,或作结构助词,或作语气助词。在语法学习中,有不少语法学习者因为未能把握“是”字句句末“的”的不同词性,而不能正确分析“是”字句结构成分。本文分析归纳了“是”字句句末“的”的词性,并总结了一些分析方法,供语法学习者析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四句,应解读为“上德不德,是因其有德;下德不失德,是因其无德”。“德”字被用于同人事相关的场合,其通义为“心有所得”。是以“道”还是以“德”为伦理标准,这是“上德”与“下德”的分际所在。区分“上德”与“下德”是为“圣人之治”提供理论依据,其伦理意义在于倡导朴实之“德”,反对虚伪之“德”。“上德”之朴实,是因其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公平之德;“下德”之虚伪,是因意有所偏,行有所弃,不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不公平之德。倡扬公平之德是老子伦理观之主要特色。能履行公平之德,方是“上善”。“上善”是“上德”在实践中的体现。“上善若水”是“上德”的实践原则,它要求:(1)像水之善利万物那样善待一切人;(2)像柔弱的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3)像善于居下的水那样谦卑。  相似文献   

14.
巍权 《廉政瞭望》2009,(12):65-65
“fans”来自拉丁文fanatics,意思是“对神的崇拜所导致的疯狂”。台湾作家余光中说,fans译成“粉丝”很贴切,因为“丝”体现了群体性。同样是仰慕,“知音”只能是少数,而“粉丝”必须是多数。  相似文献   

15.
“四人帮”继续兴风作浪在中共中央的两个决议发布后,“四人帮”继续在全国掀起更大规模的“批邓”运动。在连篇累牍的报道、社论、批判文章中,他们把“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的帽子扣在邓小平的头上,说他“就是这次大刮右倾翻案风,直至天安门广场反革命政治事件的挂帅人物”。他们指责,“‘三项指示为纲’,是邓小平翻案复辟的政治纲领”;“争夺思想阵地”是“舆论准备”;“首先抓班子”是“组织措施”;“全面整顿”是“行动部署”。他们反复论证“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论断,宣扬“从民主派到走资派”的公式,宣传“走资派还在走”,号召起来斗争。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3,(4):52-52
有学者言:“经济保证今天,科技保证明天,教育保证后天。”“源头治贫”要做的事情很多,这些方面都需要在“今天”就做好。更重要的是,“源头治贫”的理念应当在“今天”就及时转换好。“源头治贫”在思路上应是变“输皿”为“造血”。搭桥修路盖新房,基建式扶贫见效快是快,但是没有产业的支撑,就没有根基。“源头治贫”在方法上应是变“扶穷”为“扶智”。  相似文献   

17.
论"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之异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少博 《理论学刊》2006,46(1):67-70
为防止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误读,需要辨明“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异同。二者的共同点是:都与“物本”、“神本”相对立,都凸显人的主体性,都以人为目的。二者的区别点在于:“人本主义”强调的是抽象的人,而“以人为本”强调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人权,“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民的利益;“人本主义”只是以人为目的,而“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目的又作为手段。  相似文献   

18.
“和而不同”: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政治文明精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虞崇胜 《唯实》2004,4(1):32-35
中华政治文明的精核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从一定意义上讲 ,把握了“和而不同”的精神实质 ,就是把握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政治文明精髓。“和而不同” ,意思是说要承认差异 (不同 ) ,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也就是说 ,“和”是目的 ;但“和”的前提是“不同” ,是多样性的存在 ;没有“不同” ,没有多样性 ,就无所谓“和”。“和而不同”堪称人类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黄建平 《世纪桥》2009,(13):70-71
“此在”是海德格尔哲学探讨人的重要概念,也是进入其哲学的理论入口。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此在”范畴意指“作为存在者的人”和“人的现实生存”。与传统哲学不同,海德格尔强调的是人的“在此”。“在此”是“此在”的哲学前提。海德格尔的“此在”理论与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思想具有相似性。海德格尔由“此在”追问存在的意义,实际上是把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推向一个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20.
“惰政”也叫“怠政”、“懒政”。中国的官场文化中,有一种怪象:“多做事,多错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许多行政人员缺乏“勤政”的“原动之源”,而“惰政”,却是心安理得。“惰政”是一种逃避责任、庸懒散漫、粗心大意的行政行为,是一种权力寻租的利己心理,是一种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思想。归根到底,行政人员“惰政”是对于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的一种忽视和亵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