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是学术界争议颇多的问题之一。逻辑起点的准确定位直接影响着一门学科的范畴体系及其科学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界定为个人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念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符合逻辑起点的四个规定性,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霞 《求实》2014,(3):93-96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最重要的精神成果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则是新时期党和人民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任务,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内在逻辑: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红色文化的逻辑演进;两者互为逻辑中介,具有共同的逻辑中心以及同一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3.
刘孜勤 《求实》2012,(3):33-36
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一个基本问题。只有遵循恩格斯关于"历史的起点与逻辑起点"相统一原则,全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逻辑起点形成的历史条件,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逻辑起点形成的标志及缘由,才能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4.
论低碳社会与改善民生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社会是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深刻联系的社会,它的建设过程是改善民生的过程。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源,它不仅是低碳社会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也是其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起点;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本,它不仅是低碳社会的主体与客体(对象)的本质规定,也是其主客体统一的本质属性;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重,它不仅是低碳社会整体和要素(部分)的重点,也是其整体与部分统一的重心;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路,它不仅是低碳社会理论探索和实践运行的基本线索,也是其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基本途径;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归宿,它不仅是低碳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也是其目的和手段统一的根本模式。  相似文献   

5.
陈加飞 《探索》2022,(2):1-1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生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走向与发展形态。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产生了多种解释。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的视角,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中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理论内涵和历史内涵,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问题。从这个角度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1927年后在“井冈山道路”实践创新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堪称是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篇。实践起点与理论开篇及其辩证互动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发生的内在逻辑与历史逻辑。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的双重性及其辩证逻辑,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生的过程性与必然性的历史解释,对中国共产党总结自身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只是一个实践概念,也包含着理论的内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不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内含着实践的底蕴.从实践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体现为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问题”、“话语转换”以及“阶段整合”则分别凸显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的实践起点、实践存在样态以及完整的实践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实践互动过程中,内含着整体性逻辑、时序性逻辑以及主体性逻辑等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7.
试论管理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方敏 《理论学刊》2005,46(1):109-111
管理学迄今仍是一门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学科。管理学逻辑起点的最后确定虽然以管理学学科理论的大量积累为重要基础 ,但有关逻辑起点方面的理论以及前人在确定逻辑起点方面的实践经验 ,可以为我们确定管理学逻辑起点提供借鉴。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问题的思想见解以及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时寻找逻辑起点的正确方法给了我们极好的启示。将协调作为管理学的逻辑起点 ,是对管理学理论体系进行探讨中的一次尝试。对管理学逻辑起点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管理活动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 ,从而使管理科学更趋完善 ,对人们的管理活动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理论的逻辑起点与出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民 《求实》2007,42(4):4-7
马克思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本质的人”,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即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从事生产活动的人。逻辑起点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原初状态或本质属性,从逻辑起点经过中间环节到逻辑终点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出发点是认识事物及其运动过程的着眼点和突破口,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及其运动规律的方式和方法。逻辑起点和出发点既可以是一致的又可以是不一致的,这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的。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的区分,标志了马克思思维方式的彻底变革,为马克思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它对我们深化理解马克思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碧波 《探索》2022,(3):73-83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一个由逻辑起点、目标导向、体系格局、道德原则与实践路径等核心要素组成的结构体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起点,这种多元一体的结构性特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难以绕开的现实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导向是各民族共富共享,它充盈着中华文明济世安民的弱势关怀、均衡发展的空间正义和文化赓续的集群关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体系格局是各民族共建共治,涉及激活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意识,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协同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道德原则是和合共生,强调立足各民族的共生共在,在增进各民族共同性的同时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即本体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注重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心理层面要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网络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价值内涵,具体表现为价值主客体关系、价值内容和价值目标三个维度。厘清网络党建概念是网络党建理论建构与实践展开的逻辑起点。新时代开展网络党建工作要从思想认识、构建方式、建设形式三个向度深刻把握网络党建的具体指向,切实贯彻好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统一、网络党建与传统党建相互动的实践要求,更好推进网络党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1.
在50多年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既坚持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思想,又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进行探索,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建党实践与伟大建党精神紧密相连。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清晰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与传播是其理论逻辑,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传播发挥了“立其基,导其先河”的作用;李大钊的建党探索与实践是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围绕“为何建党”“建何种党”“如何建设党”等问题,李大钊最大限度地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李大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开创性贡献是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逻辑,为伟大建党精神作出了卓越功绩。  相似文献   

13.
论建构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宗礼 《探索》2004,2(6):48-51
建构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一是吸取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并避免其内在缺陷的需要,二是我国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现状提出了要求,三是中国政治实践的迫切要求。把政治发展看成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与建设过程,符合政治发展的实际,也符合建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理论的要求,是建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理论的逻辑起点,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理论的现实起点应当是中国当代政治文明建设与演进的实践进程。建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理论,必须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以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过程为主要对象和经验基础,必须大力借鉴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积极成果,必须在继承、引进已有的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连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与"实践空间"的一种积极尝试,其有效推进是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实践巨大指导作用的基础。而实践性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代表人民利益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动力,无产阶级代言人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助推力,指导中国发展的实践能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外在引力。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生成维度探索其顺利推进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晓峰 《世纪桥》2010,(3):26-27
按照马克思的科学理论构建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构建首先应当确定它的逻辑起点。本文在追溯黑格尔及马恩关于逻辑起点问题的理论探讨前提下,运用实事求是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它在符合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的规定的同时,还应该能体现中国人存在的历史条件和社会阶段,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范畴应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起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在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邓小平理论。但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其起点应始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本文从其历史起点、思想起点、理论起点和实践起点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并认为其起点是邓小平理论。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有利于弄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有利于坚持和贯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生态思想以问题导向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原则为逻辑遵循,以“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为逻辑主线,在批判与建构中实现了对马克思生态观的历史性发展。恩格斯生态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性;作为革命的理论,它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作为实践的理论,它指明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生态正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人的需要问题是马克思始终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以现实的人为逻辑前提,阐明了现实的人的一般需要;以劳动实践为逻辑起点,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考察,揭示了人的需要演进的一般规律,并提出在人的劳动实践的推动下,人的需要必然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逻辑归宿必定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监督制度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惩治和预防权力腐败的重大课题。民主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本文主要阐述了疏通和拓展人民群众监督权力源头的民主渠道、加强各级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工作、加大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力度及发挥舆论监督的阳光作用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石和重要内容。其产生的思想根基是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论,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时代诉求是对和平与发展主题的积极把握和回应,同时它也批判继承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胜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对其形成的逻辑基础进行再探讨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