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短笛横吹     
《现代领导》2006,(1):41-41
经济普查显示2005年我国GDP总量增多2.3万亿元,央行城镇储户调查显示负债居民比例降至3年来最低,2020年中国将全面小康人均GDP须达2500美元,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0.56%,中国加快社会预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个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当即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门词汇。“小康”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状况时使用的概念。目前主要有两种参照标准:一个是以消费结构为参照系数的标准,即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经济学中称之为“恩格尔系数”。按此标准,居民的食物性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高于60%的绝对贫困;60%到50%之间属于温饱;50%到40%是小康;30%到20%就是富裕。另一个是以人均GDP为参照的标准。在邓小平他老人家的心目中,人均GDP…  相似文献   

3.
过去30年,深圳实现了GDP年均25.8%的增长速度,2009年全市GDP总量达到8201亿元,人均GDP达到9.3万元,位列中国内地城市榜首,它的发展历程被命名为“深圳奇迹”。一个让人无法否认却又不常被提及的事实是,农民工群体是创造“深圳奇迹”的主力军。据统计,在深圳1200多万的总人口中,户籍居民只有170多万,外来人口中80%是农民工。  相似文献   

4.
举债发展、负债经营是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举债能够为公共资本性项目融资,推动社会发展,改善居民福利。例如,占全球GDP约30%的富国美国,靠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举债,以维持本国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出版的《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7)》显示,1990年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下降12%。同时,企业营业余额占GDP比例从21.9%增加到29、6%。近几年企业利润大幅增长,相当程度是以职工低收入为代价。与这种“利润侵蚀工资”相比,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还有一个更值得警惕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将是未来的重要依靠力量贝尔格莱德大学德雷盖纳·米特洛维克博士中国在改革开放16年后,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来自中国的消息,1979年至1987年间,农村地区居民实际收人提高了180%,城市地区居民实际收人提高了85%,早已成功解决了占世界1/...  相似文献   

7.
中国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近二十年,但是,农村面临的问题比发现的严峻得多。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全球190多个国家已有170多个实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尼泊尔等国。中国的教育经费之低已成为国内外议论的焦点。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为6%;亚洲为5%;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为4%。1994年始,中国的教育经费降到只占GDP的2%(联合国的统计数字),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149位。中国的人均教育经费之少,甚至不如非洲穷国乌干达。  相似文献   

8.
《湖北宣传》2006,(2):31-31
科技日报2005年11月3日在题为《这是一组“不科学”的数字》的报道中说,有一组数字经常在各种文章中被引用:“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占世界的7.4%,消耗的煤占世界的31%,消耗的铁矿石占世界的30%,消耗的钢材占世界的27%,消耗的氧化铝占世界的25%,消耗的水泥占世界的40%……但中国创造的GDP却不足世界的4%!”这组数字是世界银行提供的,极具震撼力。  相似文献   

9.
《时事报告》2010,(3):7-7
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介绍,在每一元GDP分配中,1985年劳动得到0.56元,而2008年劳动只能得到0.36元。  相似文献   

10.
唐昊 《同舟共进》2011,(5):24-25
八、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不是威胁。现在,国际上甚至有人把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看作一个威胁,那就更荒谬了。中国的CDP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但GDP并没行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中国人均GDP仅占世界第105位.  相似文献   

11.
《现代领导》2010,(5):40-40
康乾盛世:中国GDP世界第一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预测:中国可能在2015年恢复其世界头号经济体的地位.到2030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可能增加到23%,那时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也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3。  相似文献   

12.
《工人日报》1月1日刊登记者专稿说,国家发改委官员近日预测中国GDP在“十一五”期间将保持7.5%左右的增长速度。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预测并没有引起百姓强烈关注。一位网民这样表达自己的淡漠:“GDP每年都快速增长,但广大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却没有相应快速增长,这样的发展容易导致两极分化。”数据显示,中国的工资总额在全国GDP中所占的比重自1978年以采持续下降,近些年采维持在12%左右。  相似文献   

13.
《时事报告》2005,(1):36-38
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科技含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标准。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却只创造了全国GDP的15.4%。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并非农业强国。与国外相比,差距在哪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本刊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厉为民同志。  相似文献   

14.
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增大。按国际惯例,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程度的标准是基尼系数。据世界银行测算,1978年我国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O.33;ZO%的最穷人口占有居民全部收入的628%,ZO%的最富人口占有居民全部收入的39.8%。1994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O434;ZO%的最穷人口占有居民全部收入的4.27%,ZO%的最富人口占有居民全部收入的SO.24%。地区间居民贫富差距扩大。居民收入较高的东部地区与收入较低的中西部地区相比较,1985年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为1.15:O.88:1;1990年扩大为1…  相似文献   

15.
数字     
9.5%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比重升至9.5%。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6,(5):60-60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9月7日联合发布了耗时2年作出的首份《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报告指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3.05%。污染扣减指数为1.8%,这个数字意昧着,要将排放到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全部去除.需要付出的成本占GDP的1.8%。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国家,也是长期靠粗放型经济发展的国家。世界著名品牌在中国加工产品,严重消耗了中国的资源,破坏了环境,自身则取得了丰厚的利润。《中国品牌》杂志披露:全世界商品总量的30%是由中国制造的。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的GDP占世界的4%,却耗用了世界消费总量30%的钢铁、31%的煤炭和40%的水泥。按照这样的发展模式,中国经济还能够走多远?因此,品牌战略只有成为国家战略,中国的经济才能够有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语遥 《青年探索》2001,(6):46-46
在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科学家们回答了公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国距离现代化究竟有多远? 科学家们指出:2050年之前,全国将有13个省、市率先实现现代化(人口占全国的41.5%,GDP占全国总量的63.0%);到2050年,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将全面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9.
刘友凡 《政策》2002,(8):33-34
近年来,黄冈市坚持打优势仗,唱地方戏,走特色路,由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到一个县市一个特色,初步形成了具有黄冈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目前,全市特色农业在第一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65%,农民从特色农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特色农业产业化系列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达到20%以上,来自特色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2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09,(4):64-64
30年改革开放,30年历史巨变。时代选择了中国,中国选择了深圳。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特区自成立以来,GDP年均增长26.9%,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4.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7%,出口年均增长超过36%。是改革开放创造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益”,是改革开放使深圳GDP从不足2亿元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人均GDP排全国第一、出口排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