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是有自我批评精神的。他在痛斥大话、空话时并没有把自己排除在外,坦承自己也有这种毛病:“党的所有缺点,在我身上也有。”  相似文献   

2.
王祖奇 《求索》2008,(11):224-227
列宁晚年对斯大林产生了严重的“不满”,很多人都将其理解为列宁晚年对斯大林政治上的严重不信任,有的人甚至将其庸俗化为一种权力斗争。但是,如果仔细联系当时苏维埃政权的实际环境,就不难发现,列宁晚年与斯大林关系的变化,实际上主要是列宁晚年生病逐渐失去工作能力、并需要逐步移交其职权期间,苏维埃最高领导层出现的一些正常的分歧和矛盾。虽然由于当时特殊的情况,这些分歧和和矛盾表现出了与往常不同的形式,但实质上都是列宁及其他中央领导成员在当时苏维埃政权现实情势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完善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宝贵探索。  相似文献   

3.
关于列宁同斯大林的关系,斯大林时代制造了大量谎言,至今仍被某些人用来证明斯大林是列宁事业的"忠诚继承者和卓越发展者".刘著中就充满了此类说法.历史事实是,斯大林担任总书记并非列宁提名,并且总书记一职当时也不是党和国家的最高职务.列宁要求解除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不是出于个人恩怨,而是鉴于斯大林性格"太粗暴",并且在处理一系列重大事务中出现严重的失误.列宁"遗嘱"是给代表大会的,理应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原原本本地传达,但是斯大林等人规定种种限制,使代表们无法理解"遗嘱"的内容和精神.斯大林中断新经济政策,提出社会主义成就越大、阶级斗争越尖锐的错误公式,借此在国内实施大规模的镇压.在农村以暴力对待农民,用"全盘集体化"取代列宁的合作化;在国内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迫害少数民族.凡此种种充分证明,斯大林不是列宁事业的什么"忠诚继承者",而是严重背离了列宁遗训.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对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有一个背离与嬗变的过程。一是利用列宁关于扩大中央委员会的思想来巩固个人权力;二是把列宁在特定条件下实行的干部委任制绝对化;三是改变党内监督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打击异己的工具;四是滥用列宁时期禁止党内派别的规定来打压党内持不同意见者。通过以上措施,斯大林最终把列宁时期所确立的党内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为苏共亡党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5.
李晓寰 《桂海论丛》2001,17(3):59-61
列宁是把社会主义从观念形态变为现实社会制度第一人 ,并开创了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斯大林模式的兴起和衰落显示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曲折和坎坷。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以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 ,揭示了改革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永恒主题。从列宁到邓小平 ,体现了社会主义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1922年5月列宁中风,由于担心致残失语,无法继续工作,要求提供毒药,以备不时之需.列宁的要求表现了一个革命家的生命价值观--活着就要为革命工作.列宁不止一次地向斯大林、克鲁普斯卡娅、乌里扬诺娃、秘书福季耶娃等人提出过索取毒药的要求,被直接要求执行这一任务的是斯大林.政治局委员们都反对这样做,要求未被执行.列宁在病中仍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我们留下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革新我国的国家机关,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然后是检查,使我们学到的东西真正深入血肉,而不是学而不用,或只会讲时髦的词句(无庸讳言,这种现象在我们这里是特别常见的)。 ……应当真正给自己确定一个任务,用缓慢、艰难和非常的办法,经过多次检查,来建立一个真正模范的、不只是由于官衔和职位才受到大家尊敬的机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社会制度中所有优秀分子,即第一,先进工人,第二,真正受过教育而且保证决不相信空话、决不说昧心话的分子,不怕承认困难,不怕为达到自己郑重提出的目的而进行任何斗争。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后,斯大林在党内缺乏基础,为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利用自己在党内的组织优势,培植亲信.他通过"职务名册"制,控制了1万名党政高级干部,培植"在册权贵".借口干部"老化"、培养接班人,增加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乘机塞进亲信.特别是利用列宁逝世之际,举行征收党员运动,突击发展了25万党员.这批新党员就成为斯大林在党内的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9.
郑异凡 《同舟共进》2014,(12):67-71
共产党人、社会主义者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为此目标而建党。不过在共同目标下,对达到目标的方法、道路以至执政期间的具体政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出现分歧。对出现的分歧如何正确处理,以消除分歧、达成一致,在苏共历史上存在不同的做法和方针。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之死     
开始正文之前,不妨回忆一下马克西姆高尔基印象里的中国。他在卷帙浩繁、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里描写了一个细节:李鸿章到俄国后,在彼得堡参观博览会,这位洋务派大臣居然在大庭广众面前"呸"的一声,将一口痰吐在前呼后拥的保镖脚下,令俄国人面面相觑。这是他小说中与中国相关的一个场景(现在看来这个细节耐人寻味,我们在公共场合的不文明举止,早就  相似文献   

11.
略论列宁斯大林在民族和殖民地理论上的认知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侃 《前沿》2005,1(8):12-15
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前后公开发表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和《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科学发展了马、恩的民族和殖民地理论。在以后的岁月中,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理论成为指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自决的光辉旗帜。但是列宁去世之后,斯大林在对民族和殖民地理论的认知上出现了偏差,掺入了浓重的利己主义色彩,严重损害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12.
13.
列宁与斯大林:监督与反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的国家设想 十月革命前,列宁设想的国家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其特点是各级官员选举产生,接受选民的监督,可以随时罢免,官员的工资不超过熟练工人平均工资,全民武装(以民兵取代常备军)。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大体上就是这样。马克思这里说的专政主要不是暴力,而是无产阶级的一种民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刘思仓 《前沿》2004,1(1):33-36
列宁建党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党是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锋队 ;党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部队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党是工人阶级一切组织中的最高组织形式 ;党要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党内必须开展两条路线斗争等。列宁的建党理论对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政策是否是适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长期以来都是国际学术界热议的问题。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与布哈林围绕新经济政策是权宜之计还是长久之计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这场争论已然成为历史,但它对当时及其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内外学术界从多个视角关注这场争论,但歧见颇多,值得我们梳理和反思。这场争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如何选择和完善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联历史上有过三次改革:1920年代列宁以新经济政策著称的改革,1950年代赫鲁晓夫的改革,199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列宁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次改革,也是苏联历史上取得成效最好的改革,但不幸在1929年被斯大林中断,个中教训值得记取。【列宁以辞职迫使改革行进】大体说来,历史上的所有改革都是形势逼迫的结果——太平盛世之下,统治者是不会冒风险去改革变法的。列宁的改革也是被迫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7.
刘剑飞 《前沿》2012,(12):23-25
人格就是人在行为和心理上表现出来的特质,是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综合体现。而人格魅力则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和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能吸引并影响他人的一种力量的总称。列宁之所以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领袖与导师,受到万世敬仰和缅怀,不仅在于他的伟大功勋和光辉业绩,其深邃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创新的胆识、亲民的作风构成了他独具魅力的人格特质,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8.
韦以伦 《新东方》2008,(9):36-38
一、列宁构建社会主义的战略 思想列宁构建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新经济政策;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列宁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执政伦理的概念,但他阐明了相关思想,如执政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新的任务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执政党"总的领导"不是代替苏维埃工作;执政党必须依法执政.这些思想突出了执政党坚持民主执政、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伦理原则.他重视党员道德教育,要求通过相关制度不断拓宽执政党伦理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仁武 《岭南学刊》2006,3(1):17-21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伦理建设思想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实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伦理建设的首要前提;苏维埃开拓了以社会主义民主为核心的制度伦理建设的崭新实践;捍卫和恪守苏维埃政权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制度伦理建设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