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能够期待行为人可以实施合法行为 ,而行为人违反此期待 ,实施了违法行为时 ,才能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存在期待可能性 ,即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只能选择实施违法行为 ,不能期待其有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 ,此为阻却责任事由。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引进期待可能性理论并运用于我国司法实践将使我国的司法制度更加完善 ,法律实施更加灵活 ,更能体现法律的公正。  相似文献   

2.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条件包括事实要件和价值要件。前者由客观要素和心理要素构成,即行为客观情状的非常性和行为动机形成的受涉性。后者是指行为在刑法上的可宽宥性。必须同时具备事实要件和价值要件,才能成立期待可能性。在我国,期待可能性理论目前主要还停留在学理研究阶段,在司法实践中引入期待可能性进行分析,既有利于实现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内在价值,也有利于我国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期待可能性理论源于德国,在日本得到发扬.但现阶段期待可能性在德日刑法理论与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受到严格限制.然而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方兴未艾,却出现了滥用之势,有必要厘清其适用之范围.首先,不能以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检验罪过存在与否;其次,没有法律依据不能以缺乏期待可能性作为出罪根据;再次,期待可能性理论只适用于稀罕案件...  相似文献   

4.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条件包括事实要件和价值要件.前者由客观要素和心理要素构成;行为客观情状的非常性,行为动机形成的受涉性.后者是指行为在刑法上的可宽宥性.必须同时具备事实要件和价值要件,才能成立期待可能性的弱失.本文由一个案例出发,结合期待可能性适用要件,对案件行为性质的认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期待可能性理论一直是我国刑法领域关注的重要理论之一.应该从我国实际出发,在现有的犯罪理论体系下,将缺乏期待可能性作为一种出罪事由,明确规定于刑法之中.只有符合外在情势异常和选择实施违法行为理由适当的条件,才能适用期待可能性.对于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应该站在法益保护的立场,根据行为人当时的具体条件以及附随情况,通过与具有行为人特性的其他多数人的比较进行具体判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发展作了简单的概述。对于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笔者主张行为人标准说,并阐述分析认为行为人标准囊括了行为人、平均人和国家三方的判断。通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中地位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应批判的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并在责任论中加以论述,并提出期待可能性是与故意、过失以及责任能力并列的第三责任要素。此外,笔者认为,从期待可能性的实质出发,在适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时应一分为二具体分析,使该理论得到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宽容的底限:期待可能性的消极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欧洲的衰落 ,源于学说上对其判断构成研究的忽视 ,因此 ,有必要研究期待可能性的消极构成。期待可能性的消极构成包括事实要件和价值要件。前者由客观要素和心理要素构成 :行为客观情状的非常性 ,行为动机形成的受涉性。后者是指行为在刑法上的可宽宥性。必须同时具备事实要件和价值要件 ,才能成立期待可能性的弱失 ,才得以此减免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陆法系刑法学中占据主流的规范责任论的核心要素,期待可能性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期待可能性理论与规范责任论是一种表里关系,其实质是规范责任的外化。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趣旨在于建立行为与刑罚之间直接、理性的联系,因此,需要考察其学说史,厘清其理论渊源、明确其法律归属,并在此基础之上,反思与完善我国犯罪论体系中的相关内容,对期待可能性在中国语境下进行重构,以实现法律正义,推进和谐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9.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在极特殊之不合理的案件中对行为时的附随情形给予特别的考虑。所以在承认期待可能性概念的同时,要严格限制其使用范围。本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具体判断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指出,在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要运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才可以达到阻却行为人的责任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期待可能性理论发源于德国,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是否应该对此理论借鉴适用,刑法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否定论与肯定论争论激烈。我国借鉴期待可能性,有其必要性。但是对于期待可能性的借鉴,要本着科学借鉴的原则,严格限制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范围,合理选择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方式,避免该理论的滥用。  相似文献   

11.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规范责任论的产物,是大陆法系犯罪成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但结合我国刑法理论分析,由于期待可能性理论和我国刑法理论难以找到契合点,同时考虑到其作为一种补偿性的超法规的评价因素,本身便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因素,在当今的危险社会,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已经没有太大的适用必要性.期待可能性所要实现的合理目标,可通过立足我国既有刑法理论,探寻现有刑法规范中的相关人性设计,完善部分立法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期待可能性理论源于德国,盛行于日本,在意大利等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也是不可或缺的概念.我国虽有学者对之进行研究,但我国刑法理论中并没有相应的概念.以这一理论为对象,对其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理论地位、判断标准和适用范围,应当从立法完善和司法公正角度对该理论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期待可能性理论起源于德国,发展于日本。我国对于该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其中期待可能性的法律性质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目前对于期待可能性法律地位的争论在于是否要实现形式上的法定化。  相似文献   

14.
期待可能性不仅要解答责任有无的问题,亦即是否阻却责任的问题,也要解答责任的程度问题,即是否具有减轻责任问题的情节。文章在建构期待可能性理论司法适用模式的基础上,以一起非法拘禁案为视角,对该案件进行了实务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宪法价值的概念、构成与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价值是社会公众对宪法矛盾运动效应产生的观念形态的预期需求。它不是宪法价值的功能、作用和评价。宪法价值的基本元素是秩序、自由和正义。社会正义是宪法价值体系中具有广泛内涵的总的概念,是确定宪法内容的主要依据,是评价宪法价值的总标准,也是宪法价值研究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刑法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刑法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刑法理论中,期待可能性宜作为刑事责任的构成要素,在责任论中论述。期待可能性的判断应以行为人为标准。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应适用于一切过失犯罪和某些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17.
对复印件主义公诉方式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印件主义公诉方式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尚未根除法官的预断与偏见 ;侵害被告方全面获悉被控证据权 ;滋生“埋伏审判”等弊端。建构科学的符合诉讼规律和公正价值的公诉程序势在必行。为阻断侦查与审判的承继关系 ,强化审判中心地位和辩方的防御能力 ,需要改造公诉方式 ,确立起诉书一本主义和证据展示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以旧时的计划经济为背景,以人为划分人们之间的等级差异,强化个人差别待遇为特点,与现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已经不相适应。我们今天在社会生活里于户籍方面遭遇到的诸多困扰,意味着这个现行制度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几个方面:一、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城乡劳动力的分割导致了人力资源的配置失衡;二、阻碍、延缓了我国城镇化与农村人口重心转移;三、现实生活中职业与身份的分离产生社会实体性农民与制度设置性农民的角色错位;四、户籍管理缺位带来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的偏离。  相似文献   

19.
论司法公正的保障机制及其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的司法改革目前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司法改革能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完成预期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能否深入推行。要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这双重目标,首先必须转变司法观念,要强调司法法治主义和程序本位主义。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司法的独立性和程序的公正性,才能使法院胜任新形势下解决各类纠纷、确保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安定的任务,也才能提高法院在整个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影响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动力有两个因素:一是企业对创新活动的纯收益率预期,二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风险。创新活动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制度风险和技术风险。企业创新活动的风险大小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其创新活动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定位即创新定位的准确性,二是相同或类似创新项目在企业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应采取建立有效的创新投资鼓励机制、降低市场风险与政策风险、建立产学研创新连动机制、完善企业内部创新组织体系等措施,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