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晋 《前线》2013,(11):89-91
《甲申三百年祭》和《前线》是毛泽东在1944年春天读到的。经他推荐,这两部作品在中国共产党从抗战胜利前夕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发挥了其他书籍难以替代的普遍教育作用。《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简称《甲申》)是郭沫若纪念明末李自成起义三百周年写的长篇历史论文,连载于重庆《新华日报》1944年3月19日至22日副刊。该文分析了李白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几起几落,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最后又陷于失败,结果只待了48天便失败退出北京的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2.
黄禹康 《党史博采》2011,(11):28-30
1944年3月19日,是明王朝灭亡三百年纪念日,重庆《新华日报》连续刊载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由于立场不同,国民党认为《甲申三百年祭》“影射当局”,对文章进行大肆围攻:毛泽东则把《甲申三百年祭》视为“胜利时骄傲”的鉴戒之史论,列入延安整风文献,告诫共产党人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今年,又是一个甲申年。 60年前,郭沫若同志的一篇《甲申三百年祭》,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 抗日战争必将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之花必将在华夏大地盛开。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全党应该如何应对? 郭沫若同志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为中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4.
1944年3月19日,是明朝灭亡300年纪念日,重庆《新华日报》开始连载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由于立场不同,国民党认为《甲申三百年祭》“影射当局”,对文章进行大肆围攻;毛泽东则把《甲申三百年祭》视为“胜利时骄傲”的鉴戒之史论,列入延安整风文献,告诫共产党人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1944年5月19日至22日,重庆《新华日报》连载了郭沫若的史论文章《甲申三百年祭》。文章以1644年(甲申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成败转换为主题,深刻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毛泽东的重视。他不仅赞同文内的分析,还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研究。5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第一部作关于时局问题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把郭沫若这位党外人士的文章列为党内整风学习的材料。根据毛泽东的意见,6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并强调:“首先是高级领导同志,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与实际胜利,无论自己如何功在党国,德高望重,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的态度,千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履辙。” 60年过去了,2004年恰又是甲申年,中国共产党已执政半个多世纪,今日重读此文,仍然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到了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和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再次表达了执政党坚决反腐败,永远不动摇的决心。60年前的194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申年。就是在这一年,郭沫若挥笔写就了一篇史论结合,不仅在历史学界,同时,也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应的《甲申三百年祭》。300年前的甲申年,也就是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王朝相继消亡,一个是朱明王朝,另一个则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王朝,朱明王朝的覆灭,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政权,则是在取得全面胜利的情况下,刚刚建立即宣告败亡。这一段让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对每一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似流水,叫人感喟。按照中国农历干支纪年方法,弹指一挥间,今年又逢甲申年。甲申年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在60年前的甲申年即1944年,郭沫若撰写了纪念大明王朝和大顺王朝灭亡300周年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这篇宏文吸引了在延安领导抗战的毛泽东的眼光,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作关于学习和时局的报告时,对此文作了高度评价,并将它列入整风运动的文献,甲申年由此被赋予了特定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简称“郭文”)自1944年3月19日在重厌《新华日报》上发表,至今已55年。该文在中国史学界及政治理论界有着菲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论者指出:“在现代中国学者所写的历史著作中,影响最广泛最巨大的要称《甲申三百年祭》”①。1944年春,延安整风运动还在进行中。在郭文发表后不久,中共中央就配合整风印发此文。毛泽东向高级干部和中央党校学员作报告,即以该文所总结的李自成失败的经验教训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②4月18日,延…  相似文献   

9.
简奕 《红岩春秋》2013,(6):9-14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警世名言。它的产生,与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有着一种密切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正"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的警世名言,尽人皆知。而"两个务必"思想与《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渊源却鲜为人知。70年前,由大文豪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首发,由此引发朝野震动、国共交锋,进而启发了毛泽东,直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甲申三百年祭》的撰写和发表1943年3月,国民党抛出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并利用行政手段强制国民阅读。该书堪  相似文献   

11.
肖地楚 《湘潮》2005,(4):52-53
1944年,毛泽东决定把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当作党风教材,号召全党认真学习,“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当前,重读甲申故事,不禁让人思索良久,感慨良多。感慨之一:以“甲申”为鉴,体现了党的三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甲申  相似文献   

12.
一、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部过程 历史证明,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克敌制胜的第一大法宝。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开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抓住不放,并且贯穿于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全部过程,未敢丝毫懈怠。 (一)在历史转折关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抓好自身建设的敏锐性和超前意识。 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历史的经验中学习。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甲申三百年祭》印发高级干部.告戒全党从李自成的失败中引以为戒。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代…  相似文献   

13.
严农 《党史天地》2006,(5):14-20
毛泽东与郭沫若,两位中国近代历史画卷中的风云人物,一位是伟大的政治家,一位是文坛巨星。联结他们的是救国理念、革命思想。他们之间,有思想的交流,有诗文的唱和,初聚江城农讲所,他们共同探求马克思主义;重逢山城重庆,他们共同谋求中国和平之出路。一篇《甲申三百年祭》,集中体现了二人对历史发展的共识,毛泽东不仅将它作为延安整风的文件,而且由此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在革命即将胜利之时,以告诫中国共产党人……他们之间有理解,也有误解,因为他们既是伟人,也是普通人。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五十年的历史中,我们党经历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理论。一、毛泽东同志创立了中国执政党的建设思想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跳出历朝历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的支配,便成为毛泽东时刻关注的重要问题。其实,早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就开始了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思考,要求全党学习《甲申三百年祭》,不要重犯胜利时就骄傲的错误。在七届二中全会…  相似文献   

15.
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曾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作为整风文件印发,要求党的高级干部认真阅读。毛泽东说,这是为了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全国解放前期,毛泽东又  相似文献   

16.
甲申之年,历史的往事再次成为热门话题。360年前,腐朽的明王朝土崩瓦解,崇祯皇帝跑到景山吊死在一棵槐树上。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了北京,但胜利的果实在四十几天后便得而复失。60年前,郭沫若写下《甲申三百年祭》,这篇著名文章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整风学习文件,而且为共产党赢得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引为鉴戒的生动教材。古人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中便道出了以历史为鉴戒的重要作用。当年,中国共产党从《甲申三百年祭》的字里行间,看到了胜利时骄傲的危险,并以李自成的教…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实践》2001,(4):24-24
350多年前那个甲申年,明王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推翻了;然而不久,大顺军也从胜利的高峰跌下来,很快失败了。57年前,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明朝灭亡和李自成失败的教训。1944年3月18、19日的延安《解放日报》转载了郭沫若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为了鉴戒历史的教训,我们重新刊登《解放日报》的编者按,并建议重读一下《甲申三百年祭》。  相似文献   

18.
1944年是朱明王朝灭亡三百周年,也是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洽好又逢甲申,《新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准备发表纪念文章、时在重庆的郭沫若闻讯后.积自己多年对明史的研究心得,写成了《甲申三百年祭》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章,在当年3月19日的《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4日。  相似文献   

19.
六十六年前,郭老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著名文章《甲申三百年祭》,论述李自成由胜利走向失败的原因。同年,毛泽东同志把《甲申三百年祭》列为整风文献  相似文献   

20.
历史告诉我们的真理没有过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郭沫若同志《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也是李自成进入北京360周年。郭老在文章一开始就说:“甲申轮到它的第五个周期”,那么,现在是甲申轮到它的第六个周期了。郭老的文章是1944年3月19—22日在重庆《新华日报》连载的。文章一发表,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只隔了一天,在3月24日发表一篇气势汹汹的社论,题目叫《纠正一种思想》,指名道姓地写道:“在全中国的人民以血以泪以汗苦战七年,并且最后胜利业已在望的今日,却还有人出于一种反常心理,鼓吹败战主义和亡国思想。这便是最近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